英语语法教学:从兴趣入手_英语论文

英语语法教学:从趣味出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趣味论文,英语语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法是语言建构的规则,掌握语法规则能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单词、句型的教学都是融合在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中来进行的,因此,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学生学习好英语的重要前提。然而,语法知识自身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又常常让教师感觉难教、让学生感觉难学,语法成为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重点和难点,不少语法教学陷入以下困境:

第一,形式单一,讲解为主。教师直接讲解虽然不失为语法学习的一种方法,但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是教师的单向灌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的状态,很难将知识内化为语言能力,因此即使看起来记住了,但实际运用的灵活性还不够。

第二,机械操练,缺乏语境。在训练中常常出现“为了训练而设计”的现象,结果培养的只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表面上,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后能流畅地表达一些句型,但由于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在具体的语境中仍不能灵活、准确、得体地使用,表达的句子支离破碎,较难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第三,模式味浓,流于形式。有些语法规则呈现时过于模式化,如:教师常会以“be+doing”的形式让学生记忆现在进行时。虽然方式简洁,便于记忆,但对于学生而言太过抽象,而且在语言运用时,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千变万化,仅局限于记住公式并不能满足运用的需求。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不仅要讲,还要掌握讲的技巧和方法,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语法教学是句法(Syntax)、语义(Semantics)和语用(Pragmatics)三方面教学的结合,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如何从句法入手,让学生掌握语义,最终学会语用呢?可从趣味出发,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游戏法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所以,游戏教学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英语语法学习化难为易。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将枯燥的语法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创造出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游戏一:记忆力大比拼

游戏中,学生用冠词“a,an”和不定代词“some”来描述他们所看过的图片。教师展示不同数量及物体的图片,要求学生观看5秒钟后,凭记忆说出图片中的物体及数量,提醒他们使用数字、“a,an”或“some”进行描述,同时注意名词的复数形式。

游戏二:你猜我猜大家猜

通过游戏,学生巩固练习“She/He is…”的句型和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首先要求学生先想好要描述的人物,提醒他们使用“She/He is…”句型描述。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

This man has short hair.He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He is a sportsman.He comes from Shanghai.He likes running.He runs very fast.People call him “flying man”.Who is he? ——Liu Xiang.

游戏三:悄悄话

也称传话筒,这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而且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可依据组或行调整学生座位,并确定领头人,要求领头人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前一天做的一件事,然后将这句话传给旁边的一个同学,再由他/她传给下一个人,以“一传一”的方式进行,直到最后一位。首先完成任务的组或行的最后一位同学起立并说出句子,最后的句子若与原句吻合,则获胜。

二、图表法

图表法就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一些相关的语法点以各种图形、表格的形式归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并重点加以突破,化难为易,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法重难点。图表法对于归类学习时态有很大的作用。如:小学阶段先后出现的时态有: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并渗透一般将来时。在时态学习中,我就以横坐标的形式将这些时态归类表现:

三、故事法

故事有助于将语法教学情境化,赋予语法以实际意义。故事法能够降低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恐惧感,改变对语法学习的态度;在帮助学生理解含义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方法一:改写故事

为了适应学生的语言水平、降低阅读难度,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故事进行改写后再向学生讲述,并呈现与故事内容相应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调整图片的顺序。之后,再次复述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演,并关注故事中的短语、时态等的用法。

方法二:故事接龙

通常是教师开一个头,随后,学生每人说一句接龙,要求让故事有一个自然的结尾。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学生认真听其他同学的讲述,检查其语法错误。

四、口诀法

口诀语言简洁、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犹如教学中的调味品,能使乏味的语法知识有滋有味。

例如,词法是语法的一个分支,它指词性的变化规律及用法。《牛津小学英语》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的基数词和序数词相互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巧妙地把它编成一则口诀:“一二三特殊记,四以上加th,八减t,九去e,f来把ve替,ty须变tie,若是碰到几十几,改变个位就可以。”原本很难掌握的内容通过这么一则富有节奏感的顺口溜,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序数词的构成规律。

同样,句型的教学也可使用口诀法。在教学句型“I'd like sth.”时,我编了一段节奏感很强的口诀:

One,two,three,

I'd like a cup of tea.

Four,five,six,

I'd like a plate of chips.

Seven,eight,nine,

I'd like a glass of wine.

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也开始创新编口令,读背起来兴趣盎然,自然很快掌握了相关句型的使用方法。

五、归纳法

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展示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和整理,才会更好地吸收知识。归纳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逐条讲解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只记笔记,不思考、少练习的教法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例如,在教“like”一词的用法时,我先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

(1)I like reading.

(2)You like writing.

(3)Tom likes swimming.

(4)They like dancing.

(5)We like singing.

然后,分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句子都用了“like”。接着,启发学生继续观察“like”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动词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很快就明白,原来“like”后面是用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这时,让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like”后跟动名词,“like”的形式要根据主语而定。最后,给出一些组画,让学生根据内容用“like”造句,进一步理解和内化语法规则,掌握其用法,并逐步建构起清晰且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

标签:;  ;  ;  ;  

英语语法教学:从兴趣入手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