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藏医对血隆病的认识与治疗论文_扎考

略述藏医对血隆病的认识与治疗论文_扎考

甘肃省夏河县藏医院 747200

摘要:藏医药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以三因学说为核心的医学理论,认为整个机体的各种机能和代谢活动在内外环境中保持着动态平街,它是正常生命活动和保持健康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血隆病;认识;治疗

藏医三因学说是古代藏族人民认识事物的哲学观和宇宙观。藏医三因不是“隆”、“赤巴”、“培根”三种具体的物质,而是分辨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从客观实体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三大体系。在三因系统论的思想指导下,对机体生理活动,生命现象进行综合,归纳。藏医理论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物质,也是引起疾病的三种因素。藏医生理学从三因的整体现念出发,认为机体各器官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关系,这种关系维护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机体和外界的统一关系是通过三因学来实现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主要取决于三因系统各要素的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三因素在人体有一定的容量和固定的居处,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平衡和协调的境地,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保证人体健康无病。这种建立在机体这个客观实体上的三大系统的观念是唯物论思想积累在藏医学中的具体反映。藏医的这种系统观点能够正确地解释和反映机体机能错综繁杂的变化。建立这个系统的目的是综合地认识和解释各种机体机能的相互关系。但是,在病理状态下即在各种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者的容量及存在的位置发生变化,出现偏盛偏衰,相互篡位,原先平衡和协调的状态被破坏,进而侵害人体的七精华(精微、血、肉、脂、骨、髓和精)三秽物(粪便、尿和汗),变成致病的因素,人体将失去平衡。将病变后危害人体的隆、赤巴、培根称之为“三邪”故将三因学说又称三邪学说。

一、血隆病的概要

藏医所谓的血隆病是正常人体内的隆和血扰乱所导致的,是由于遍行隆紊乱,体内的气血被扰乱而妄行所发疾病,又称血隆上壅病。血隆病是由于孤独、悲伤、心思过多等引起体内血隆(血气)被扰乱而妄行所发的疾病。血隆病中的血是指血液,跟西医的血液概念一样。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体活动的动力,可以运输血液等饮食生化的精华到全身各处,推进循环,主司四肢屈伸、行走等运动,闭启心脏、口眼等孔窍,并且司理语言和思考。产生病理变化时其功能减退或强盛,进而发展成为血隆病。藏医认为血液是七精华之一,其滋润和营养人体发育生长,是生命依存的主要物质,也是赤巴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之一,隆是藏医藏医理论中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种因素之一。

二、病因及症状

1、病因:这里所说的血就是人体内的七精华之一的血液,血隆的说法基于病因命名,而上壅病是按它的症状命名,有身体上半部分堵塞而血流不畅之意。遍行隆是人体活动的动力,在生理状态下居于心脏,运行于联络人体上下,内外的血管和七精华物质运化的孔道之中,将血液等饮食生化的七精华运输到全身各处,推进循环,主司四肢屈伸,行走等运动,闭启心脏,口眼等孔窍,并且司理语音和思考。产生病理变化时其功能减退或强盛,进而发展成为血隆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藏医认为病因主要是饥饿,多夜失眠,长期寒风吹袭,过分悲伤,久闻大水喧哗之声,久居风雨寒冷地区,过食性凉、粗糙无营养的饮食等,引起体内固有的隆激增,此为隆上壅病;身、语、意三者劳作过度,晒日烤火过热,引起的血压增高,称血上壅症。两病合称为血隆上壅症。2、症状:血隆病体征表现为:头、目眶、牙齿、两颊、锁骨、髋腰、小腿排骨及全身关节等疼痛,头晕发冷,容易出汗,倦怠懒惰,失眠不寐,呵欠战栗,心烦心颤,喜阳向火,腹内空虚,身寒发冷。特别是前胸后背和上体刺痛,头疼,目朦胧视物不清,仰视艰难,呼吸急促,气壅上喘,口舌干燥,口渴引饮等。单纯血上壅时期,何处血病严重则何侧肢体麻木。具体症状,血偏盛者疼痛剧烈;隆偏盛者气壅上喘严重。另外,血隆上壅病与培根病并发,出现上述总症状之外,还出现培根、隆增盛,卷聚与咽喉部位,咽喉刺痛,吞咽困难,左手及小指筋腱麻木;血隆病落于肾脏,则肾脏疼痛,髋腰和足发麻;血隆上窜于头部,则头痛。

三、血隆病的治疗

1、起居饮食 血隆病病人生活起居和隆病患者丰相同,宜在温暖的地方安静地休养,有知心朋友陪伴,用温暖的语言进行劝导。血隆病病人的饮食宜食用新鲜有营养的饮食;禁食性轻、刺激、无营养的食物。要注意调整日常的起居行为,要经常克服能诱发一切疾病的外缘。血隆病患者除了注意洲整日常的起居行为外,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注重调解季节性的起居行为。2、药物治疗:首先连服多次七宝汤和臭蚤草、马钱子熬制的汤剂,以便制止血隆病蔓延。之后,隆偏盛的血隆上壅病,酒为引内服五味马钱子汤,并内服直贡八味沉香丸;血偏盛者服八味沉香散加木香、黄连、藏木香、臭蚤草等散剂。血和隆上壅病均宜服三十五味沉香丸、章松八味沉香丸、宇妥红汤、十五味沉香丸等。特别是上喘和疼痛严重的血隆病,克服七味马钱子散、摧毁血隆金刚杵丸和“和旦让觉”丸等。特别是血偏盛和高血压者宜服十一味血药丸。另外,血隆与感冒并发者服四味藏木香汤、云散月光丸、十五味凉精丸等;并发瘟热隆三症者服用三十五味沉香散、十二味沉香散;并发聚合症者服十八味沉香散;并发培根、隆病者服二十二味木棉花散、十四味沉香散;并发心脏病者服二十味沉香丸、仲泽八味沉香丸等;血隆落于肾脏者服十七味沉香丸,十味诃子丸;血隆引起的头痛者,服上述各种治疗血症的方剂和仲泽八味沉香丸等,或对症加减各种方药。

3、外治疗法 火灸疗法;是利用艾绒等易燃或烧热的物体,在体表固定的穴位或疼痛部位烧灼、熏熨,借助温热性或药力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促进大脑皮质对脑、自主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整,促进血液循环,使隆、赤巴、培根人体三大生理物质趋于平衡,是达到治疗隆(风)和寒性疾病等的一种峻外治法之一。熨敷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热熨或冷敷体表某一部位和穴位,借助药物的功能及温度等物理作用,起到疏通经络、消肿化瘀、止痛等治疗目的一种外治法。通过药力和物理作用使机体腠理开启、气血通畅、疏经通络、散瘀消肿、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疾病和健身目的一种外治方法。放血疗法;血隆病血偏盛者于“周果”穴放血,放出病血及与病血同行的毒气。此外,藏医学还结合血隆病疾病的向愈后,提出了巩固治疗的方法。如果血隆病疾病向愈后,还要采用以下的疗方法来巩固疗效。灸膻中、第六椎、第七椎穴。灸治无效,反而疼痛加剧、预后不佳者,如果患者体质较好,则将十二味紫檀香散用红糖汁泛丸,以酒为引内服下泻2-3次,泻下后再饮骨汤进行催泻。如果出现呕吐等副作用,则按泻下法注意事项进行处理。

总之,隆、赤巴、培根三因素在人体各安其位,各具常量,平衡协调,相辅相成。当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时,则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等生理功能旺盛,健康无病,充满活力。但是,一旦在因外因素的干扰下,发生偏盛偏衰,太过不及,而相互失去平衡和协调,即发生病理变化之后,则引发各类疾病,成为发病的根源。治疗疾病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调节病理的隆、赤巴、培根三邪的过程。因此,三因理论贯穿于藏医生理、病理、和治疗的所有方面,藏医生理、病理和治疗无不以三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三因学说是藏医学的根本和核心。

参考文献:

[1]土登次仁.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次印刷

论文作者:扎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略述藏医对血隆病的认识与治疗论文_扎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