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追寻课改探究实效论文_ 刘伊雯

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追寻课改探究实效论文_ 刘伊雯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中心小学校 刘伊雯

继课程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之风早已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终于在我们这乡镇学校泛起涟漪。经过我们学校老师的探讨、尝试、实践,形成了一套“像模像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导、学、议、展、引、练。 “导”就是导入,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适当检测孩子自主学习情况,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就是学生按照自己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或教师指定的学习方法,应用课本、资料、工具书、实验材料、多媒体,采用听、读、写、记、背、察、验、思、议、评的方式,一般以课外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为主,学习指定内容;或完成老师设计的“学习案”。“议”就是对学习中某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组员对照导学案教学交流讨论,最后在小组内形成共识,得出问题的结论。“展”就是小组自主展开讨论、合作探究、释疑也质疑,其后,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内容,同时提出疑问、小组探究释疑。“引” 即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进行牵引与精讲点拨。教师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和知识偏差,针对学生发现的新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和精准的点拨,还要对本课呈现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梳理。“练”就是当堂训练,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一、当前我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时重视“得言”,忽视“得意”

“导、学、议、展、引、练”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可在一次一次的观课学习后,我开始有了新的思索。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仔细审视我们改革后的课堂,老师们的探究活动大多停留在“内容”的探究上,也就是“得意”目标落实得较好,“得言”目标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唯一的听众》时,探究内容是这样设计的:

1.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些帮助?

2.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西班牙,你被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多读几遍,交流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在这个探究活动设计中,老师只重视了“得意”,“得言”不够重视。作为语文老师,要想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就要带着学生在课文里来来回回的“走”,感悟作者的表达,我们探究的任务其实很多:有作品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有材料的组织、语言的运用等,让学生从中领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得意”训练只在框架预设之内,学生自主未充分体现

在探究环节中,老师不应该只让学生探究老师抛出的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学生根本不敢兴趣。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教授五年级上册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时,她的探究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探究活动一:“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是谁说的?“父亲”带我爬上塔顶,仅仅是让“我看”路吗?

探究活动二:作者遇到了什么困难?“父亲”对“我”说的这句话有用吗?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

探究活动三:文章用了几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疏理文章线索,用自己的话概说文章内容。(到达目的地的途径是不止一条的;通往只是城堡的方式也不止一种;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不之一把……)

在探究时,学生只是按老师预设的内容进行探究,好像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疑问和发现。也许是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方法,不爱开动脑筋,但又或许是老师引导方法不对,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

二、解决探究时出现的问题的策略

(一)探究时“得意”的指导

一篇课文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我们要懂得取舍,学会确定重点,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探究。一是探究词句的妙用:如形容词、动词等各类词语的准确运用,成语、关联词等的恰当运用;因果句、过渡句、转折句的运用;引述句、转述句的作用等。而是探究修辞、标点的运用,特别是拟人、排比、比喻的表达效果;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等的作用。三是段落的结构,是总分、因果、顺承还是并列。另外还要探究篇章的特点,课文的叙述顺序怎样,作者是怎样生动具体的描写人物、景物的,文章的开头、过渡、结尾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么选材和组织材料的。学生知道从哪些地方进行探究了,老师上起课来就会轻松许多。

(二)顺应学生关注点,挖掘文章兴趣点,做到探究有实效

探寻作者创作动机,挖掘文章兴趣点。文学作品中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创作动机,以及激发这个动机的一些故事。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一课,全文不足六百字,作者许地山选取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以简洁质朴的语言道出做人的大道理。我与孩子们一起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作者的写作背景:许地山的父亲十分爱国,抛弃家产,带着全家回福建定居,过着清贫的生活,所以父亲教育子女为人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而不求虚荣、不讲体面。从现在的生活水平看,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小组探究环节中,我预设了这个话题:“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其实就是对“做人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个做人的道理的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创作背景和动机的了解,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孩子们的各抒己见,他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父亲的意思是让我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有用的人。

总之,“得言”与“得意”的探究同时重要,我们进行课改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论文作者: 刘伊雯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追寻课改探究实效论文_ 刘伊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