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理论研究述评_绩效评价论文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理论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理论研究论文,绩效论文,国内外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随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的加大,技术创新绩效的测度与评价问题已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系统的技术创新评价机制,企业以及从事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和个人的创新绩效难以评估,这将极大地抑制企业团队和个人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同时也无法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绩效的改进。由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可逆转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难点问题,国内外对如何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也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而目前国内的研究也多是针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或者是技术创新产出的简单测度,而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研究尤其是过程绩效的评价研究还相对较弱。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文献从概念、指标体系以及测评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研究展望。

一、技术创新绩效概念的界定

普遍认为,“技术创新”这个概念源于Schumpeter对于“创新”的精辟论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继Schumpeter之后,学者们依据对技术创新的外延、强度以及成功标准等方面的不同理解,提出了许多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定义。但总体来看,目前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事件,是一种新的思想的形成到得以利用并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本身,而且包括成果的推广、扩散和应用过程。

关于技术创新绩效(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TIP)这一概念,从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来看,目前尚未形成很明确一致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与对企业的影响上。Hagedoorn & Cloodt(2003)认为创新绩效(innovative performance)从狭义上理解是指根据企业将发明创造引入市场的程度来衡量的结果,从广义上来理解是指从概念生成一直到将发明创造引入市场整个轨迹过程所取得的包括发明、技术以及创新三方面的绩效。高建(2004)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认为技术创新绩效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效率、产出的成果及其对商业成功的贡献,包括技术创新产出绩效和技术创新过程绩效。

二、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的研究视角与指标体系

从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来看,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多是从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的角度展开,具体绩效测评研究主要是围绕R&D绩效进行的,而关于技术创新绩效测评这个相对更宽的层面上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但实际上,从国外的最新研究来看,企业R&D绩效测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在研发部门或研发项目本身,其内涵和外延已逐渐拓展到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一)R&D绩效评价

R&D通常被看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阶段。R&D绩效一直是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机构和角色对于R&D绩效评价的倾向也有所区别。从国外的R&D绩效评价实践来看,Werner & Souder(1997)认为美国企业热衷于以定量度量方法来评价每单位R&D的经费投入产出,倾向于短期绩效评价;德国企业认为衡量R&D的短期绩效是对科技人员的不信任,他们则更倾向于以R&D投入的质量水平来测评R&D的长期内生价值。另外,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的不同角色在R&D绩效评价的倾向上也有很大差异,比如:企业经理人员期望采用定量的方法来描述技术成果;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则考虑企业的R&D能否在可预期的未来产生正现金流;而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则期望采用专利数量作为研究个体和R&D部门的主要绩效评价指标(Lin & Chen,2005)。

总起来说,早期的R&D绩效测评研究主要围绕投入R&D的直接投入产出绩效,如用R&D产出量与资源投入量的比值即生产率指数来表示。许多研究还将R&D资源的投入质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直接投入产出绩效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测评,一是财务纬度(Financial metrics),主要根据R&D投入产生的利润增长、成本节省或新产品销售情况进行评价;二是科技成果计量纬度(Bibliometrics)主要是关于R&D投入产生的专利数量以及发表文献情况等。从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来看,R&D绩效测评已不仅仅是从R&D的直接技术产出来进行研究,研究范围更加广泛,还包括技术溢出效应和长期效益等等,许多研究延伸到战略发展等定性评价的角度来评估R&D的绩效。表1列示了发表在权威国际期刊上的比较有代表性的R&D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相对于R&D来说,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广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也更加复杂。从国际上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测评实践与研究来看,通常采用R&D投入、专利数量、专利引用或新产品发布等定量指标,或者更细化的以调查为基础的测评方法来测评企业的创新绩效,但目前的研究尚未对如何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出一套被广泛认可的指标体系。一些学者对于将R&D投入作为绩效评价指标颇有争议,认为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相混淆,但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R&D投入通常影响企业的未来创新产出效率,而不能以当前的技术绩效来衡量,尤其是对于高科技行业。

从国内外的总体研究情况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开拓的初期阶段,目前的指标体系普遍聚焦于宏观层面上的投入产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过分强调R&D资源投入,过分重视专利数据,以产品技术创新为主而未能反映工艺技术创新绩效,过分关注创新产出而忽略创新过程绩效(陈劲,2006)。表2列示了学者提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三、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的方法与工具

总结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测评方法与工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其中,定性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同行评议法,定量评价法主要包括科学计量法、经济评价法、数学模型评价法等。

(一)同行评议法

主观评价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同行评议法。一般认为,同行评议是指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同一种评议标准,共同对涉及相关领域的某一事项进行评价的活动。同行评议是进行科学研究评价应用最广泛和可信度较高的方法,但其本身具有一些问题,如主观性、知识的不规范性、控制的滞后性等(许庆瑞,2002)。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中,同行评议主要应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和R&D项目绩效评价方面。

(二)科学计量法

科学计量法(Bibliometrics measures)主要是用专利或科技出版物数据来评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和研发效率,常用的专利和R&D量化指标如:专利影响、科学联结、创新速率和R&D强度(Lin & Chen,2005)。但这些方法只能衡量技术本身的绩效,不能反映出这些成果的直接经济绩效。由于企业最终不是以科研成果为最终产品,该方法目前主要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中的参考和补充。

(三)经济评价法

经济评价法主要通过价值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价值功能分析等方法,采用NPV、IRR/ROI等指标来计算比较得出结论。经济评价方法含义明确,可比性强,方法比较成熟,但建立模型过程中数据难以预测,尤其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或R&D项目来说,由于项目产品的高技术性以及项目的风险性,导致项目的市场情况难以预测,项目自身的风险也难以做出准确的估计。因此,经济评价方法多用于风险或不确定性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中。

(四)数学模型评价法

许多学者热衷于采用数学结构模型来测评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比较常用的数学模型评价方法有:直接求和与求商模型;加权求和与求商模型;相对指数求和与求商模型;因子分析法;DEA分析方法等。DEA方法是我国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数学模型。总体来看,运用数学模型对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定量测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技术创新指标的量化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难,仅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绩效评价还存在一定的失真性。

(五)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想是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分解成不同层次的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赋值并确定权重,从而采用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综合评价值。国内许多学者将改进的综合评价法运用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的研究上。其中,综合评价法中运用最广泛的工具是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难以避免专家主观打分的影响,专家意见的偏颇将对测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此外,国外许多企业常采用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或高标准定位(Benchmarking)等工具来进行创新活动的跟踪测评。这两种方法在国外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跟踪测评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指标的设定和跟踪测评仍然是困扰许多企业的难题。

四、研究评价与研究展望

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再加上不同的学者对技术创新及其绩效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与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国内外对如何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标准的体系。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目前的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研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目前的绩效测评研究过于关注技术创新的直接产出和成果,而忽视了企业技术进步给企业带来的变化。目前的测评体系中过于关注专利数据和新产品数据等显性化因素,而忽视了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等等隐性化因素,从而缺少了对企业创新活动前瞻性的预测和对技术创新发展空间的估计。

二是目前的绩效测评研究主要是以创新产出为导向的,极少关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绩效。也正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其过程绩效往往比产出绩效更难以测评。创新过程绩效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企业最终的技术创新绩效。

三是目前的绩效测评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评价和比较各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很少从微观层面上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宏观层面上的比较研究能使企业了解到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同行业或者一定区域内的竞争能力,但却很难从微观层面上来把握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水平。

实际上,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评价不仅仅是选择一套指标体系,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评价来实施绩效控制(Kerssens-van et al.,1999),从而帮助企业诊断创新活动以支持资源分配、促进个人激励、促进沟通与协调、促进组织学习、降低风险和提升绩效(Chiesa et al.,2007)。笔者认为,要从理论上指导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未来的相关研究应着重从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的系统化角度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系统(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PMS)。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系统的基本元素包括:PMS的基本目标以及组织目标分解;PMS的关键绩效纬度以及相应的绩效责任承担者(个人、创新团队或者部门);各个绩效纬度的评价指标与度量方法;绩效评价的参考标准体系;相关指标的测度频率。其中,PMS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如何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即从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多角度提出整合的绩效测评体系。如果绩效测评体系在各个层次上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管理的目标性。二是如何构建技术创新全过程的绩效指标体系和选择科学的度量方法,尤其是过程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隐性化指标的测度。三是如何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绩效参考标准体系,如可以考虑采用高标准定位方法寻求突破。

标签:;  ;  ;  ;  ;  ;  ;  

国内外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理论研究述评_绩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