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建筑行业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同时建筑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日趋激烈。建设施工单位在此背景下应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有效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来确保施工质量水平。本文基于此阐述了国内建筑行业现阶段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就施工安全以及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展开探讨,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现场在安全生产上责任不明确
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度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施工现场在安全生产上责任不明确,不能很好的将施工管理人员安排到位;检查不认真,处罚不得当,出现了对施工安全生产的规定标准、安全生产文件没有时间传达并让施工人员明确,只是一味的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应付走过场,严重影响到了施工能够安全的生产。
1.2 安全教育及监理不能够落实到人
在安全教育上落实不及时、施工人员的素质有的较低,他们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培训,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差,应付情况严重,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还有就是工程监理不及时查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对明显的违章操作不加制止,甚至不到岗,隔三差五跑马观花。不管他们是“有意放纵”还是“无意疏忽”,造成的直接后果都是使施工现场危机四伏,威胁现场人员安危。
1.3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指挥难
因为施工项目部的指挥人员与工人之间夹着一个包工头,当施工项目部要求作业工人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时,项目部管理人员对作业工人没有直接命令关系,而只能通过包工头命令作业工人,间接的指令过程会大大降低命令指挥效率,安全生产指挥效果将大大打折扣,所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指挥较难。工人是包工头请来的,技术好的工人工价要高。包工头为了多赚钱,可以安排普工干技术工的活;可以安排没有工作经验的而工价低的工人从事危险作业,甚至可以在项目部管理人员不在时指示作业工人偷工减料。作业工人作业素质水平取决于包工头的策略,而无法由项目部决定。作业工人与包工头的安全知识水平,施工单位无法在项目周期内改变,这决定了施工单位要求工人规范作业难。
1.4 施工配套设施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施工配套设施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必要工具,做好配套设施的监测,确保其安全性,对于保障施工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工程项目对于施工配套设施的检测工作还不是很到位,没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施工机具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以及保养,致使施工过程中配套设施出现问题,造成安全事故。
2 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安全与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2.1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考核工作
安全生产的实践表明,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考核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但是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责任考核工作不落实、重质量、重进度、轻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在工程建设初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项目部领导层到工作岗位层层有责任,有任务,有考核。形成安全生产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很明确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协调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考核制度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是前者落实效果的检验,要充分利用考核这个能动机制,调动全员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重视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农民工安全意识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队伍人数约占建筑业一线施工作业人员的90%以上。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主要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3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60%以上。从历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安全事故统计来看,农民工发生事故占90%以上(据统计资料显示,超过95%工伤事故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三违”原因造成的)。这两个90%足以表明,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主体主要是农民工。这支庞大队伍的安全问题足以对整个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产生巨大影响。而进城农民工中的大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尤其是新进城的农民工,刚放下农田的“锄头”,走进工地拿起“榔头”就干活。因此,项目部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采用增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岗前培训考核。通过以直观教育为主的现场教育,班组岗前教育、开设农民工夜校等方式加大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杜绝“三违”,已经成为当前保护农民工生命安全,降低安全事故,促进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2.3 强化安全设备设施检查,切实落实设备设施的验收
施工现场脚手架、模板、临时用电、施工电梯、基坑防护与降水、土方开挖、拆除与爆破工程,“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等相关设备设施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强化对其的管理,禁止使用淘汰的机械设备。重视安全机械设备的送检工作,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对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进行专家论证,施工现场各种设备设施一定要按照相关制度进行验收,对需要第三方检测检验的必须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近年来,因设备设施问题产生的安全事故数量逐渐加大,加强施工现场的设备设施检查验收和日常保养维修工作,特别是班前检查,对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具有重要作用。
2.4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建筑施工现场应该严格制定设备的操作制度和设备保养制度,定期检查建筑施工现场各个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施工现场要减少各种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严格建立施工现场管理体制,加强对有害气体和废水噪音的处理能力,把对社会的危害调整到最低。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购买安全设施,保障建筑施工现场设施安全可靠。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各个危险作业项目,及时填写安全检查表,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通知改正。建立健全安全登记制度,对整改和登记安全检查本进行严格把控,切勿出现不查随意写的现象。实行项目经理和安全监督员的每日巡检记录等措施,通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2.5 要不断的对建筑施工的危险源进行控制
所谓危险源,指的就是能够引发建筑施工事故的源头。因此,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之前,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要充分的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虑,并且还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所用到的设备进行科学的检查和测验。只有都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前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对引起建筑施工事故的危险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虑,并且应该针对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应对方案的设计。其中,主要包括对危险源的检测、对危险源进行的控制以及应急的策略等内容。除此之外,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时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的监控。
3 结语
总之,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需要确保落实的工作,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如果只为了节省“小钱”,而造成人员伤亡就是因小失大了。
参考文献:
[1]高超.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0(17)
作者简介:
姜倩,女,身份证号码:3706871988****0946。
论文作者:姜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安全生产论文; 作业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农民工论文; 设施论文; 危险源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