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吴中强

探究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吴中强

江苏翔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获得了很大的成果,其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这就说明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十分先进,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在整体建筑工程中,关于后浇带的施工是其关键环节。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就要加强后浇带上的施工技术。因此,本文将结合后浇带上的施工技术的概念和功用,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上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给广大的施工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导言

后浇带技术是一种在近些年来刚刚得到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方引进这种技术的目的,在于对施工裂缝的预防和维护。后浇带技术的实施目标,便是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因热胀冷缩产生了过大应力差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而后浇带技术,便是在构件预留部分填充混凝土,使结构于整体上成为一个完全体,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与稳定性。

2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后浇带技术广泛运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内部与外界有很大差异时,建筑结构就会发成裂缝,不均匀的沉降也会导致这一现象。结构发生裂缝就代表着结构的稳定性,强度都会受到影响,给人们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时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和结构设计的约束下,在底板、横梁和墙体等位置预留施工缝,基于构建物自然膨胀或者收缩的理论,一段时间后用混凝土材料将预留的施工缝进行填充,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点:①能有效的避免建筑工程中结构发生裂缝这一现象,同时减少模板的使用度。②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施工的结构强度要提高很多。③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建筑材料并不是特定的,可根据工程不同,和工程的需要对其进行调节,它具有广泛应用性。

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建筑工程结构收缩,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如果建筑工程在冬季完成施工建设,等到炎热的夏季来临时,温度大幅度升高,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温度应力,不断向外挤压,一旦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承受限度,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如果在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因素,在混凝土结构中预留裂缝,等到混凝土内部稳定之后,再浇筑后浇带,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工程结构。

后浇带施工可以解决由于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构成整体的问题,很多建筑工程在设计时将基础结构和裙房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但是建筑工程地基在重力荷载的影响下,会发生沉降,因此必须进行后浇带施工,用后浇带将基础结构和裙房结构分开,以建筑工程的沉降量来合理规划后浇带浇筑施工。

3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上的施工技术分析

3.1实际施工中,把控宽度长度和间距距离。为了使建筑工程具有一个良好的整体性,在使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把控施工的宽度以及施工的间距。针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对于那些没有高于23层楼高度的楼板和地基,如果其中出现了具有受力作用的钢筋,出于对整个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考虑,施工人员不可以对这些钢筋进行直接割裂和切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对于那些建筑工程中跨度较大的后浇带,施工人员就可以对具有受力作用的钢筋进行直接的割裂和切断,然后,通过后浇带施工中的浇筑环节,对切割了的钢筋进行焊接作业,将其连接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钢筋因为两头受力,而发生下垂变化或者弯曲变化。基于这些情况,施工人员还需要设置8m左右的后浇带施工宽长。在设置后浇带上的间距距离时,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不需要严格遵从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预留规划,而是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间距距离。

3.2对浇筑时间和断截面形式进行合理地选择。关于后浇带上的断截面形式的选用方面。施工人员应该让其和混凝土的断截面形式相同。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让建筑工程最大限度地规避因为应力集中化而带来的变形问题。对于后浇带在浇筑作业后出现的裂缝现象,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关于后浇带上的浇筑时间选择上,由于普通的建筑工程,大多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混凝土施工作业,这就需要相关的后浇带施工工序与混凝土施工同步作业。但是,在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施工时,由于其主楼部分向下沉降的时间较之低层建筑物更晚一些,承受的下沉重力比裙楼的承载力更大一些。因此,高层建筑物后浇带上的施工作业必须等到主楼部分完全结束沉降以后,才可以开始后续操作。

3.3关于施工方位和施工材质要进行合理地选择。通常情形下,可以采取混凝土构件上外力因素最小的位置,用来进行后浇带上的作业。在对剪力墙进行作业时,不可以将后浇带位置设置在中间地方,反而需要施工人员从大梁方面以及模板方面着手,选取合适的施工方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防止混凝土构件因为剪力墙的应力太大或者弯力太大而导致自身的压力过大,发生变形。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首先对裂缝进行清理,排除杂质和积水。但是施工人员还需要保障后浇带的表面有足够的润湿度,保持时间不低于24小时。因此,没有收缩作用的微型膨胀混凝土是其最佳材料选择。如果施工人员选择的是掺加了膨胀剂水泥的混凝土,要想后浇带构件具有更好的强度,则还需要添加更高等级的混凝土,把这些混凝土捣碎以后,按照合适比例进行配置。

3.4模板预设环节和混凝土方面的浇筑环节。对模板进行预设是后浇带施工中的初期准备阶段和关键环节。该环节由设计人员在图纸上对其进行相关的设计。例如,对钢丝网模板进行预先设计,可以使其形成具有统一均衡结构的钢丝网格,还可以使该模板的稳定性、刚性以及强度的有效性符合施工的要求。关于混凝土方面的浇筑环节,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方案设计对其进行相关的浇筑作业。例如,钢丝网模板的侧面会受到外部的一个压力,那么施工人员就要对这一压力范围进行严格地控制,确定一个安全的压力范围,从而使其始终在这一范围中波动。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材料早己不可或缺。但由于混凝土自身有着易受温差、沉降差影响的特点,必须由良好的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上的弥补。后浇带技术正是这样一种有效措施,能够为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出巨大的贡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建筑工程中的裂缝产生、并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苏北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6,13:102-103.

[2]温振,孙茂祥.探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6,09:206.

[3]杜勇,闫标.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及施工要点浅析[J].建筑知识,2016,09:55+62.

论文作者:吴中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探究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吴中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