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_货币需求论文

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央行论文,中国论文,利率论文,模型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使用中国1980~1998年数据计算IS—LM模型,发现向下倾斜的非常规的LM曲线。为探讨IS—LM模型背后的行为基础,本文对投资和政府支出重新定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包括收入恒等式、消费、投资、净出口和货币市场均衡函数的宏观经济模型。估算结果表明,中国的投资函数基本上是正常的、合乎理论预期的,而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却表现异常。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异常背后的行为基础是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利率调节反应滞后以及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的相对变化等因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由于投资者对利率的反应基本上是正常的,中国的投资函数基本上是正常的,宏观政策的正常作用的基础是存在的。利用80年代以来资料计算的中国宏观模型的不正常在于货币市场上利率的决定,而利率决定的行为基础是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节。货币政策的正常作用是建立在中央银行的正常行为的基础上的。在未来,中央银行应当根据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利率,这样才有利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正常地发挥作用。在使用常规的IS—LM模型进行宏观政策分析时,首先需要对中央银行的行为作出基本假设,对以中央银行行为为基础的IS—LM模型的特征进行讨论,否则,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人们更多地使用凯恩斯宏观模型来进行政策分析。凯恩斯宏观模型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简单模型,又称收支平衡模型,研究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只考虑产品市场。复杂模型,又称IS—LM模型,把货币市场也包括进去,而连接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关键变量就是利率。该宏观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利率,而利率的高低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在引入利率以后,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都必须考虑其对利率的影响,以及利率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IS—LM意指在产品市场上投资(I)等于储蓄(S),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L )等于货币供给(M),两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景气循环的底部,需要通过刺激需求来扩大产出。在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假想的IS—LM曲线得到了较多的运用。但我国的IS—LM曲线到底是什么形状,是不是规范的?本文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宏观模型,计算我国近期的IS—LM模型及有关参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作一点参考。

一、有关理论的简述

短期模型一般把价格水平当作“给定变量”。在给定价格下,考虑五个经济关系:收入恒等式、消费函数、投资需求函数、净出口函数、货币市场均衡函数(或称利率函数)。要求所有的五个关系式同时成立。模型中有两个外生变量:货币供给M和政府支出G。它们的值由政府决定。需要求出收入、消费、投资、净出口、利率和价格水平的数值,它们是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假设价格不变,那么五个宏观经济关系式就可以确定其余的五个内生变量的值。

因为图形分析最多只能有两个变量,所以需要把五个关系式减少为两个。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J.R.希克斯于1937年首先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希克斯图形分析法,称为IS—LM分析法。该方法非常直观,至今仍在被广泛使用(注:见J.R.希克斯(J.R.Hicks):《凯恩斯先生与古典主义:一种解释》(Mr.Keynes and the Classics:A Suggested Inter pretation)载于Econometrica 1937年第6卷,147~159页。)。

IS曲线表示所有满足收入恒等式、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的利率R和总收入(亦即总产出)Y的组合,即产品市场上所有均衡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正常情况下,在IS曲线上,较高的利率水平(R )对应于较低的收入水平(Y)。就是说,IS曲线是向下倾斜的。IS 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较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从而通过乘数过程降低了总收入(GDP)水平。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

LM曲线表示在固定的货币供给和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满足货币需求关系式的所有利率R和收入Y的组合,即货币市场上所有均衡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LM曲线上,较高的利率是与较高的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就是说,LM曲线是向上倾斜的。LM曲线向上倾斜是因为,如果利率上升了,货币需求下降,要使货币需求仍然等于货币供给,那么收入必须上升以使货币需求回升到原来的水平。货币供给的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图1 正常的IS—LM曲线

使用IS—LM模型来进行政策分析十分简便。增加货币供给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将会下降,而Y(即GDP)则会上升。Y 的增加可能会产生使价格上涨的压力。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提高利率和收入水平。当政府购买更多的产品时,经济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首先,政府需求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使Y上升。但是,Y的增加同时也会使货币需求上升;因为假设央行没有改变货币供给,所以,为了抵消Y 的增加所引起的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就必须上升以使货币需求下降;利率的上升会减少投资需求和净出口,因而会抵消一部分政府支出对Y 的刺激作用。这种负向的抵消影响称为挤出效应。

二、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以上IS—LM理论模型所表示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正常市场经济中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和货币需求行为的基础上的。中国的IS—LM是否符合一般的理论预期呢?我们是否可以用经典的IS—LM模型来进行当前的政策分析呢?为了研究这些行为在中国的表现并进而研究中国的IS—LM关系,我们建立一个反映总需求方面行为的包括5个关系式的简单模型。

为区分政府政策和民间行为,我们首先对我国GDP 的构成作一个再分类。我国统计资料通常把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即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7,第46页。)。其中,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则包括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这样的分类不利于计算反映政府支出对民间投资影响的基本的宏观经济模型。为计算这种模型,本文首先对现有统计资料进行重新分类。把GDP的三个组成部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重新分为四部分,居民消费、民间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把现行统计中消费中的政府消费去掉,只剩下居民消费。把投资中的政府投资去掉,只剩下民间投资。把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加起来,成为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都有正式的统计资料。政府投资没有正式的统计定义,我们使用了三个定义:政府投资定义Ⅰ=0,定义Ⅱ= 国家投资,定义Ⅲ=国家投资+银行贷款。相应地,作为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之和的政府支出也有了三个定义:政府支出定义Ⅰ=政府消费,定义Ⅱ=政府消费+国家投资,定义Ⅲ=政府消费+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在基本模型中, 我们一直使用定义Ⅱ。我们还尝试使用定义Ⅰ和Ⅲ。 我们希望看到政府投资的不同定义对于模型参数的影响。国家投资和国内贷款均有正式统计资料。由于现有统计资料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政府投资作更详细的划分。在作了以上重新分类之后,本文以下部分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把居民消费简称为消费,把民间投资简称为投资(见表1)。

表1 GDP的重新分类

旧分类 消费投资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政府投资 民间投资净出口

消费投资

政府支出净出口

居民消费 民间投资政府消费 政府投资

在对统计资料进行调整以后,我们建立以下简单的反映总需求方面基本经济关系的宏观经济模型。模型由5 个内生变量和若干外生变量(和前定变量)组成(见表2)。

表2 模型的变量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名称 符号名称称号

总收入 Y 政府支出G

消费C 货币存量M

投资I 价格水平P

净出口 X

利率R

表3 模型的关系式

代数式名称

Y=C+I+G+X (2)收入恒等式

C=c[,1]+c[,2]Y+c[,3]Y[,-1]+C[,4]R (3)消费函数

I=c[,11]+c[,12]Y+c[,13]R (4)投资函数

X=c[,21]+c[,22]Y+c[,23]R (5)净出口函数

R=c[,31]+c[,32]Y+c[,33]M (6)利率函数

在模型中,Y、C、I、X、G、M都是以不变价格表示的。R 为真实利率。关系式(2)至(5)实际上反映了产品市场的情况,从这4 个关系式可以推导出IS曲线。式(6)是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也就是LM 曲线。使用1980~1998年的年度资料,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方程(2 )~(6)连立进行估算,结果见表4。

表4 模型估算结果

参数估计值t统计值参数估计值 t统计值

c[,1]746.6493 7.2072 c[,21] -415.2315

-5.0601

c[,2]0.2260

4.0979 c[,22] 0.0441 6.3819

c[,3]0.2027

3.4166 c[,23] 38.0495 5.3637

c[,4]-28.4011 -3.7485 c[,31] 31.2143 5.6061

c[,11]

-710.6428-8.9718 c[,32] -0.0075 -5.5331

c[,12]

0.4323

64.9804 c[,33] 0.0056 5.5041

c[,13]

-16.9101 -2.3571

方程 Adj.R[2]

S.E.of Durbin-

Regression Watson

(3)0.989 254.25 1.41

(4)0.995 168.85 1.75

(5)0.683 182.87 1.93

(6)0.284 4.86

1.37

以上模型使用居民储蓄余额、滞后1期的Y、M、滞后1期的R、 时间变量t、以1983年为分界的哑变量z和常数项c作为工具变量。

以上估算结果表明,在模型涵盖的时期内,我国的投资函数基本上是正常的,而净出口函数和货币市场均衡函数则是不正常的。投资函数表明,收入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为正,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为负,前者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后者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民间投资对利率是有反应的。消费对本年和上年收入的反应都为正,且显著。利率对消费的影响为负,这都是正常的。但是用最小二乘法单独估算消费函数,利率系数符号为正,利率上升,人们的消费反而增加,这是不正常的。尽管单独估算的消费函数可能有偏差,作者对消费函数中利率系数的符号不十分有把握。净出口对GDP和利率的反应为正, 表示收入增加净出口增加,利率上升净出口增加,均不符合理论。净出口函数的不合理,可能是由于资本市场不开放,利率和汇率没有联系,以及对出口的特殊倾斜政策造成的。最后,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或LM曲线(关系式6 )中收入的符号不对,收入增加时利率反而下降,是不合理的。这种非常规关系,可能由于以下原因:(1)利率管制。 收入增加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受控制的利率不相应上升,甚至反而下降。(2)利率调整滞后。 (3)通货膨胀的影响。(4)改革过程中的货币化,即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社会对货币的需求的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不受利率短期变动的影响。易纲曾多次指出这一点。

三、IS—LM模型

在上述宏观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收入恒等式导出IS函数。即把消费函数(3)、投资函数(4)和净出口函数(5 )代入收入恒等式(2),求出均衡产出的表达式及其参数。加上LM函数(6),我们的IS—LM模型为:

IS:R=-52.2515-0.041Y+0.0279Y[,-1]+0.1377G

LM:R=31.2143-0.0075Y+0.0056M(7)

以上模型在利率—产出(收入)坐标轴上用图形表示是一条向下倾斜的IS曲线和一条同样向下倾斜的LM曲线。IS曲线比LM曲线较陡。政府支出的参数表示,政府支出每增加1亿元,IS曲线将上移0.1377 个百分点。货币存量M的系数表示,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亿元,LM曲线将上移0.0056个百分点。

IS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估计的)均衡产出和利率。解由IS和LM曲线组成的连立方程组,得到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的表达式:

Y[*]=-2491.5164+0.8328Y[,-1]+4.1104G-0.1672M

R[*]=49.9007-0.0062Y[,-1]-0.0308G+0.0069M(8)

以上公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每增加1亿元,均衡GDP增加约4.1亿元,均衡利率下降0.0308个百分点;货币存量M[,2] 每增加1亿元,均衡GDP下降0.1672亿元,均衡利率上升0.0069个百分点。 注意这里是用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就经济行为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以上作用都是不正常的,是不符合经济理论的。这种不正常源于向下倾斜的LM曲线。然而,在LM向下倾斜的前提下,G和M在两个方程中的符号都是合理的,这可以由下图表示出:

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G增加即IS右移时,Y增加而R下降;当M增加即LM右移时,Y减少而R上升。这与均衡条件(8)的预测一致。

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政府支出增加500亿人民币(按1978 年价格计算约125亿),将使GDP增加约2050亿元,利率下降3.9个百分点。 其它条件不变,如果货币供应增加1000亿人民币(按1978 年价格计算约250亿),GDP减少170亿元,利率上升1.7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用,GDP增加约1880亿(1978年价格470亿),约为GDP的2.4%。利率则将下降2.2个百分点。由于LM曲线较平,财政政策的作用较大。

当然,在LM符号不正常的情况下,以上计算都是荒诞的。作者只是企图说,在1980~1998年宏观经济制度框架下,即假定1980~1998年的关系适用于当前,有关变量的关系得出以上结果。以上关系并不一定可以用来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用比率表示的IS—LM模型

IS—LM模型本来是以变量的绝对值表示的。但是上述模型中的一些变量的时间序列未能通过unit root检验。 这就可能使模型估算产生偏差。为克服这一问题,我们计算了这些变量的变动率,并据此建立了用比率表示的IS—LM模型。模型的估算结果见表5。

经过整理,得到以下以比率表示的IS—LM模型:

R=15.8537-243.9024y+764.2439g

R=-136.4326y+84.9963m (9)

式中,R=真实利率;y=真实GDP的增长率;g=真实政府支出的增长率;m=真实货币存量的增长率。模型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算, 估算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变量为g、m、y的滞后值、时间变量t、反应体制改革的哑变量z、以及常数项。模型中的LM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IS 倾斜比LM曲线更陡峭。当然,这里的横轴是真实GDP的增长率, 而不是真实GDP的绝对值。

表5 用变动率表示的IS—LM模型估算结果

参数参数值t-统计值

c[,1]0.065 6.49

c[,2]-0.0041

-2.20

c[,3]3.13343.98

c[,4]-136.4326 -1.63

c[,5]84.9963

1.90

方程1:y=c1+c2[*]R=c3[*]g

R[2]=0.49Durbin-Watson=2.23

方程2:R=c4[*]y+c5[*]m

R[2]=0.13Durbin-Watson=1.76

Instruments:g,m,y[,-1],t,zz,co。

对以上模型求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得到以下结果:

Y[*]=0.1475+7.1112g-0.7909m

R[*]=-20.1219-970.1948g+192.9024m(10)

五、对非正规的IS—LM关系的解释

我们的IS—LM模型是基于时间序列资料。在以GDP和R为坐标的坐标轴上时间序列给出了GDP和R的若干组合。这些组合是IS和LM曲线在不同时刻的交点,如果没有其他信息,IS和LM曲线是不能识别的。借助于政府支出G、货币存量M以及上期GDP等外生变量,我们可以识别IS和LM 曲线。就是说,G使IS移动,而M使LM移动,在知道了两曲线的移动距离和均衡点之后,我们即可求出两曲线。

那么LM在什么情况下向下倾斜呢?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当M 相对于G增加时,Y反而减少,R反而上升呢? 这是由于货币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可以从货币市场均衡函数等式(6)中看出)。也就是说, 给定货币供给,当总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这时利率本应下降,但在我们的样本中,利率反而上升。这里的利率是真实利率。真实利率的上升是由于:(1)名义利率受政府控制, 长期不变;(2)对利率的行政调节不够灵敏, 没有及时根据货币供求进行调整;(3)名义利率不变或不变慢于价格水平, 以至于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实际利率相对上升。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可能随制度变化而变化。中国正在发生的制度变化仍然可能使本文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因此本文模型估算出的参数不具有绝对意义,而且有必要对参数的变化进行讨论。

1.改变政府支出(从而私人投资)的定义,对于模型参数的影响。我们把政府支出的定义扩大和缩小:定义Ⅰ=政府消费,定义Ⅱ=政府消费+国家投资,定义Ⅲ=政府消费+国家投资+国内贷款。在基本模型中,我们一直使用定义Ⅱ。我们还尝试使用定义Ⅰ和Ⅲ。估算结果表明,在本文使用的定义范围内,使用不同定义对模型所有参数的符号无影响,但对参数的绝对值大小有影响。

2.反映制度变化的工具变量和其它工具变量的加入,可能会影响模型的参数的估算结果。

3.随制度变化,参数本身会发生变化。例如选择不同时段的样本,参数估算结果可能变化。

因此,本文结果仅反映特定时间内(1980~1998年)中国的IS—LM关系。这并不意味我国目前的LM曲线一定仍然是向下倾斜的,也不意味我们不能使用标准的IS—LM模型进行政策分析。本文希望提起注意的是,在使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时,对模型的形状(符号和相对斜度)有所考虑并进行讨论。

六、政策含义

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清楚的:

由于私人投资者对利率的反应大体上是正常的,在正常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当是有效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对增加总产出有影响,但同时会通过利率上升挤出一部分私人投资。然而,在LM曲线向下倾斜并相对平缓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对GDP的影响为负,而财政政策对GDP的影响较大。

1980~1998年中国宏观模型的不正常在于货币市场上利率的决定。在这一时期中的大部分时间,利率调节受政府管制、利率调整滞后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在总收入增加、货币需求增加时,真实利率反而下降。利率调整上的这些问题使货币政策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货币政策的正常作用是建立在中央银行的正常行为的基础上的。在未来,中央银行应当根据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利率,这样才有利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正常地发挥作用。在使用常规的IS—LM模型进行宏观政策分析时,首先需要对中央银行的行为进行讨论,对以中央银行行为为基础的IS—LM模型的基本特征作出假设,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除央行的行为以外,IS曲线还反映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在这方面,也存在某些不正常。

标签:;  ;  ;  ;  ;  ;  ;  ;  ;  ;  ;  ;  ;  ;  ;  ;  

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_货币需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