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中医医院 儿科 湖南省郴州市 4245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诊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上比较,观察组为(12.3±3.2)d,对照组为(23.4±5.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上比较,观察组为1.82%(1/55),对照组为9.09%(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效果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1]。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由于其进程相对缓慢,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极少有患者加以重视[2]。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患者的劳动能力会有所减弱,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该种疾病在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痰、咳喘、喘息、胸闷等临床症状,在急性发作时,患者还会出现其他合并症,以呼吸衰竭的发生较为常见[3]。在临床调研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对较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必须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加以重视。笔者结合我院呼吸内科的临床工作,对其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诊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4~84岁,平均年龄为(68.92±2.54)岁,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2.03±2.42)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为(68.32±2.56)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2.43±2.56)年。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4];(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患者以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以呼吸兴奋剂、抗感染、营养支持、支气管扩张剂、平喘等药物的运用为主。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通气的第一天,需要持续20h以上。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状况,来调节其通气时间,连续治疗3~7d。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和环境整洁。如果患者存在咳痰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祛痰处理,必要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激素治疗。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上比较,观察组为(12.3±3.2)d,对照组为(23.4±5.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上比较,观察组为1.82%(1/55),对照组为9.09%(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作为临床上相对严重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症,其在发生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未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将会直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传统治疗方案中,以对症治疗为主,其虽然能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控制,但是效果缓慢,且持续性较差,复发率较高。如果患者病情相对严重,这种干预效果并不理想[5]。随着微创理念的提出,临床对这类患者提出了微创技术干预,且在呼吸内科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根据微创原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制定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这种治疗方案利用气压的原理,在患者呼气时,降低其气道阻力,提高患者肺泡中的通气量,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6]。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且从患者死亡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然,在干预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对患者进行良好地护理干预,注意空气湿度和病房温度,尽可能降低空气中的刺激性物质,避免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诱发其他合并症。再者,由于慢性疾病的病程绵长,在治疗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必须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调节,使之能够正视治疗并积极的配合。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永红,亓玉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131-132.
[2]蔡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8):1056-1057.
[3]潘晓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智慧健康,2018,4(06):192-193.
[4]李瑾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0):38.
[5]马丽,古丽皮也木·热合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1):167.
[6]肖玉琴,徐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74-75.
论文作者:雷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疾病论文; 内科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