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军义

教育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军义

王军义 陕西省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722400

【摘要】教育心理学就是让教师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若是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有效应用,以达到增强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利用教材;教学环节;营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10-01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能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终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心理学内容

新课改出台后,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在学习生活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地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利用课文营造心理教育氛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还能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教师在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心理教育因素,深入地钻研,更好地发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例如,《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虽然不是以白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文言文精练的文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课文之中主人公具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是当代学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对文章中人物的话语进行揣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创设“论学”的情境,让学生自行根据文章进行表演,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还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而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具体的分析,剖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精心设计初中语文教学环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心理学,需要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的同时获得更加美好的学习体验,塑造科学的心理,创造和谐的环境。

1.引导学生感悟作品

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引用部分英雄人物及其事迹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在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感悟,深入了解其内涵,在英雄精神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理体验也会随之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芦花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针对文章中对“老头子”的动作细节描写进行分析,还能够品味其神情和语言等,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品读和想象,随之产生敬佩之情,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渡过程,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点拨,针对学生品读后的感悟进行升华。

2.合理利用事例进行心理引导

为了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合理的引导。例如,在展开《木兰诗》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用文章中主人公替父从军的故事表达花木兰的品质,不仅展现出木兰的勇敢和善良,还展现出其对家人的爱。教师将花木兰的年代作为背景,深度地剖析人物心理,挖掘出花木兰在当时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

3.创设相应的心理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的心理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心理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划分为多个小组,让不同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来诠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角色的理解,还能够展开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也犯下虚荣的错误,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塑造良好的品格。

三、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需要从自身的教学观念出发,对课堂的心理教学环境不断地进行优化,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摒弃传统教学中不重视心理教学的想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在定下教学目标之后,要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才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放松地学习,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平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接近心理教育的目标。

四、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中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功感,就能够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高兴,成功感越多,心情越开心,越不容易思想偏激。自信它也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而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总会有优点和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加以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喜欢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具有良好的心境。我们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充满自信,乐观面对生活。

要想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智基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利用教育心理学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康雪莲.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6(23).

论文作者:王军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教育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军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