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童自国,金洪标,张明建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61)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手术的临床治疗优势,从而为临床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的治疗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我院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共计22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cobb角矫正情况和椎体半脱位侧移娇正情况。结果:在cobb角矫正情况和椎体半脱位侧移娇正情况上,治疗后患者的两项指标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00)。结论:临床针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术可以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升综合疗效,是临床针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实施治疗的理想可靠选择。

【关键词】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神经症状;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020-03

从临床病例分析和报道结果上分析[1-2]: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手术在临床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的创伤程度较小,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也不高,并且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患者脊柱的三柱结构。鉴于此,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的实践经验,并做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共计22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2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7~57岁,平均年龄为(49.98±4.52)岁。按照患者退变性分型情况进行分析,其中I型患者11例,IV型患者4例,I型合并IV型患者7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性受损症状(如感觉减退、神经根刺激等)。

1.2 手术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术实施治疗[3-4]:先置入椎弓根螺钉,于凸侧放置矫形棒。事先对矫形棒的形状进行预先设置,按照人体的生理特点进行预弯曲,然后在实施旋转矫形。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情况,选择在凹侧进行撑开,同时要在凸侧给予一定的压力。此外,为确保整体矫正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要在患者体内植入横向的连接杆,从而保证固定结构的能够有效的承受螺钉的生理载荷。最后行后外侧植骨融合。采用的植骨材料多用同种异体骨以及术中咬骨钳咬下的棘突。留置引流管,止血,冲洗创口并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cobb角矫正情况和椎体半脱位侧移娇正情况[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结果

本组研究的22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最小的患者是550min,最长的患者是2210min,平均值为(1206.42±367.43)min;手术出血量最小的患者是132ml,最多的患者是221ml,平均值为(159.65±23.45)ml。详细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成人脊柱侧凸实际上是指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伴有冠状位(站立位)X线片上测得cobb角>10度的脊柱畸形患者。从临床的数据统计和报道资料上分析,成年人群中成人脊柱侧凸的发生率水平可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水平。而目前公共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成人脊柱侧凸可以分成以下两种类型,分别是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型)和退变性脊柱侧凸(Ⅱ型)。从临床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上分析,患者的具体表现较为复杂和多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临床分型的难度[6-7]。

临床病例分析结果显示[8-9]: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大多数均由幼儿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而来。往往由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进入成人期后,在某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如机械原因、脊柱退变、患者骨骼变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而发展后发病。

对于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而言一旦发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临床上针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有效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证实[10]: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的可靠选择。尤其是采用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手术的治疗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优势。采用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手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并且患者实施治疗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情况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的优势也十分突出。

我院患者的研究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在cobb角矫正情况和椎体半脱位侧移娇正情况上,治疗后患者的两项指标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显著。

因此,临床针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术可以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升综合疗效,是临床针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实施治疗的理想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周璇,杜青,陈佩杰,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骨强度特征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8):589-92.

[2]史本龙,林子平,毛赛虎,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弯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及腰椎前凸角仰卧位MRI与站立位X线测量的对比研究[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7,22(1):6-10.

[3]胡宗杉,邱勇,刘臻,等.单平面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去旋转技术治疗Lenke5C型特发性脊柱侧凸[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11):1151-8.

[4]刘海雁,赵鑫,钱玥,等.不同肌松程度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3):337-40.

[5]蒋军,邱勇,钱邦平,等.选择性胸弯融合治疗右肩高的Lenke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关节平衡的分析[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1):21-6.

[6]王彦辉,陈学明,于振山,等.步态分析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5):307-13.[7]陆维,陈家瑜,王龙,等.基于三维图像体积融合技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在体运动特点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4):311-6.

[8]周璇,杜青,梁菊萍,等.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治疗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2):927-32.

[9]徐韬,买尔旦·买买提,郭海龙,等.后路经顶椎椎弓根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5):1150-4.

[10]张宏其,余洪贵,王昱翔,等.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矫形贡献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20):1277-83.

论文作者:童自国,金洪标,张明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经后路单纯矫形融合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神经症状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童自国,金洪标,张明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