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_科学发展观论文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_科学发展观论文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坚定不移论文,学习贯彻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伟大旗帜论文,持续健康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报告通篇都体现了这个一以贯之、极为鲜明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对于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下,更好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就是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探索中全部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旗帜就是主题,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就是要紧紧抓住和围绕这个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灵魂,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才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坚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复杂多变、充满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有一面鲜明的旗帜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也必须有一面鲜明的旗帜来凝聚党心民心,来集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和意志。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高高举起的伟大旗帜,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前进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面对国内外的各种风险考验,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破浪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不仅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精华,同时又充实了新的内容,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科学发展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丰富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道路和方向的统一。作为一种理论,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总概括。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其中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基本内容先后表现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江泽民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认识的深化,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凝练概括。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高校理论武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当前,高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切实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任。要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学术责任感,突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将其基本要求融入学校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师生的群体意识,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要积极做好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要将十七大精神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的重要内容,加强学习,深入领会。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更加自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双百”方针,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观点创新,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进一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努力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普及,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最大限度地焕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标签:;  ;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