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流通视野与流通创新&新世纪全国商品流通创新学术研讨会暨林文漪学术思想述评_湖南商学院论文

新世纪:流通视野与流通创新&新世纪全国商品流通创新学术研讨会暨林文漪学术思想述评_湖南商学院论文

新世纪:流通大视野与流通创新——全国新世纪商品流通创新及林文益学术思想研讨会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商品流通论文,述评论文,研讨会论文,大视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新世纪商品流通创新及林文益学术思想研讨会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与筹备,于2001年5月12日在湖南商学院召开。这是进入新世纪后商品流通学术界召开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全国高等院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湖南商学院联合主办,湖南商学院承办。与会的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经济学家万典武,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顾问、研究员高涤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张采庆、王晋卿,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原副所长郭冬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商业室主任宋则,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利平,南京经济学院院长徐从才,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彭星闾,等等,以及林文益教授的子女林锄、林莹,都亲临会场。另外,湖南省人民政府及各主要报刊、杂志、电台等十多家媒体对此次会议也高度关注,副省长唐之享、周时昌分别于5月12日和13日到会作了讲话。各报社、电台、电视台记者都到会采访,作为承办单位的湖南商学院的师生们更是把整个会场挤得爆满,研讨气氛非常热烈。

此次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5月12日上午),追思林文益教授,研讨其学术思想;第二阶段(5月12日下午),研讨中国新世纪商品流通创新;第三阶段(5月13日上午),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湖南商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商品流通高层论坛。

一、追思林文益教授,研讨其学术思想,学习其治学精神

对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学科博士点创始人林文益教授的追思和湖南商业院林文益藏书室的揭幕是这次会议召开的一个重要契机。5月12日上午会议的开幕式由湖南商学院副院长黄河主持。首先,湖南商学院院长谢伯端致辞,简单介绍了湖南商学院的成长历史,并向林文益教授的子女对商学院的赠书表示感谢。随后副省长唐之享作了重要的讲话,强调流通创新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副院长王利平对林文益教授的求学生涯、学术成果和他的治学精神作了概括性的回顾,并号召与会学者们向林教授学习。而林莹(林文益之女)则从生活细微处向与会者描述了其父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如何坚持学术研究,感人肺腑,满座动容,深感林教授当年毅力之强、科研之专、处世之泰。最后,谢伯端院长向林教授亲属颁发证牌,为林文益藏书室揭幕授牌,并带领会议代表们参观了藏书室。

5月12日上午的研讨会主要是追思、研讨林文益教授的学术思想,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晋卿教授主持。在湖南商学院柳思维教授对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作了汇报之后,首先由广东外贸外语大学郭幼群教授宣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一篇短文《追思林文益教授》,纪校长以林文益教授的学生、同事、同行的身份,对林教授在理论开创、教书育人、淡泊处世等方面对后人的典范作用予以肯定,称林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士”、真正的知识分子。之后,万典武、尹世杰、高涤陈、徐从才、侯善魁、文启湘、马珑珑等代表都上台表达了自己对林文益教授的缅怀之情,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回顾了林教授的治学、为人、育人、处世风范。其中,尤为引众共鸣的是马珑珑的发言,作为林文益教授的博士生,他讲述了其师一生清贫、甘于寂寞、不争名利、努力奉献、爱生如子的学风和师德,讲演中几乎声泪俱下,触动在座每一位知识分子的心。

二、中国新世纪商品流通创新问题研讨

5月12日下午,学者们在继续回顾林文益教授学术思想的氛围中,逐渐把研讨重点转向了中国新世纪的商品流通创新问题,会议由徐从才教授主持,观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流通及流通研究的地位。与会代表或通过理论逻辑推演,或通过现实资料佐证,一致性地肯定了商品流通及其理论研究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当前买方市场形势下。2、马克思流通理论对当前商业理论创新仍具基础性作用。3、流通体制改革。主要是当前流通体制中的所有制、产权、国有商业企业等方面的问题。4、流通组织创新。在这一点上,学者们关注最多的主要是商业组织规模及商业结构问题。5、流通秩序对流通创新的制约。特别是流通领域的恶性竞争、假冒伪劣等非理性的市场行为,严重地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流通创新。6、流通手段创新。这也是此次会议讨论较多,在当前我国流通界最为活跃的一个话题,互连网、电子商务改变商业经济模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内外贸易都将产生深远影响。7、商学学科建设。会议主办单位向与会代表分发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起草的,并送交国务院学位办的申请商学为一级学科的申请材料,在研讨中,学者们也纷纷对商学学科的教学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著名经济学家、湖南商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柳思维教授对当天下午的研讨作了总结性发言,并对中国商品流通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新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解释,无论是对政府政策还是企业对策都非常具有现实参照意义,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新兴产业市场中的行政垄断应该受到政府的更多关注。行政垄断、部门与地区分割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笔“遗产”,在传统制造业中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这笔“遗产”将会逐步地消解,良性的产业结构可望形成。但遗憾的是在新兴产业市场上出现了传统体制回归的迹象,最典型的就是地方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如网站、网络建设)上,不问需求、靠关系“寻租”定项目、重复建设等,使此类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定优势大打折扣。这种现象可概括为“新技术,旧体制”。

第二,流通业态创新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应该是并存和相互补充。这是由流通业的“中国国情”(突出表现为广大的农村市场的流通问题)决定的,新型流通业态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取代传统流通业态。例如,在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中不能刮风、一哄上,更不能用行政办法去搞运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三,商业资本的扩张及其向生产领域的渗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产—批—零”分割体制被打破,生产企业的自销模式逐渐建立。但最近几年却出现了商业资本扩张的迅猛势头,这种商业资本的“回归”显然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行政安排,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自然选择。这种现象无论是对政府政策部门、企业界,还是对商业理论研究者,都是应该得到高度关注的。

第四,关于启动农村市场问题。政府关于启动农村市场的号召已有多年,可近年来农村市场份额不升反降。在城市化的初中期,这不足为奇,不足为患,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但问题就在于如果农村市场份额下降不是缘于城市化,而是农民购买力的下降,结论就完全相反了。因而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及效果不能只盯着市场份额,还应该纳入农民收入的变数,即关键是提高农民人均购买力。

第五,流通品牌战略与商业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可能引发的垄断问题。在流通领域品牌战略的实施中,无论是外资零售企业,还是中国民族商业企业,大都取得了成功,品牌建设已成为零售业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商业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流通企业品牌战略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来,流通企业(包括“国”、“洋”)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划自己的“联合舰队”,零售业越做越大,商业垄断初露睨端。这也是流通领域中值得关注的现象。

第六,关于流通秩序。世纪之交中国商品流通再度出现混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批发市场的“过滤器功能”失效。批发市场没有滤掉假冒伪劣产品,而是任其流向消费领域,损害消费者。再追根下去,“地方保护主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因此,我们(包括官、企、学各界)应该加强对批发市场的研究、建设与管理,稳定流通秩序。

第七,作为流通手段的电子商务。互联网、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里应用堪称一场流通手段和流通模式的革命,但这场革命对当前中国而言利益并不大,因为中国现在还没有一个可供施展电子商务的环境,如信息化程度不高、金融创新滞后、市场信誉低、信息人才缺乏等。针对这种形势,以下几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1、电子商务在现代中国商品流通中将处于何种地位。2、当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防止形式上大跃进。3、如何实施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跨越式发展。这些问题的解答还需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三、中国商品流通高层论坛

5月13日上午,按原定计划,在研讨会后以专题报告形式举行了商品流通高层论坛。由柳思维教授主持,主要报告人是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经济学家万典武,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商业室主任宋则研究员,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公司总裁胡子敬先生等。另外,湖南省主管流通产业的副省长周时昌也到会作了专题发言。

首先是周副省长从政府角度介绍、分析了湖南省流通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引用马克思主义辨证理论,讲述了生产与流通的辨证关系。他说,在卖方市场下,生产决定流通;而在当前买方市场下,则是流通决定生产。从而肯定了流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湖南省的流通产业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另外,他还建议流通理论界的学者们应加强实证性研究,让理论指导更具有可操作性。用他的话说就是:除去不锈钢杯中的茶垢所需稀硫酸的比例应该是“百分之多少”,而不是“既不损坏茶杯又能除去茶垢的比例”,尽管后者也没错。周副省长的那个故事讲得很生动,但含义是深刻的:政府需要可操作的理论指导,而不是原则上的泛泛而谈。

80高龄的万典武教授作了精彩生动的主题报告,万老自称他只谈些个人对新世纪商品流通重要性的片段感受,让与会者分享和体会。他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和中国商品流通论坛的由来,之后就中国商品流能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和见解:第一,市场秩序问题。特别要注重市场主体的自律。第二,流通企业中的国有股问题。其实也就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在商业领域所表现出的问题。第三,对欢迎外国商业入驻中国的冷思考。外国商业的进入不是增加就业而是减少就业,外资零售企业每增加一个人就业,就可能使国内民族商业企业4个人失业,因为前者的劳动效率是后者的5倍,这一论断后来被主持人柳思维教授称为“加一减四法则”。第四,重视商业结构的研究。商业组织规模应不断扩大,中国要有自己的沃尔玛。第五,大城市的商业委员会的撤留问题。商业在对GDP、就业、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贡献日益突出,大城市的商业委员会应该保留。

湖南省著名企业家、友谊阿波罗股份公司总裁胡子敬先生,从商业企业实践方面,对商业流通作了精彩演讲。很自然,他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来自企业界的声音,他认为所有转型中的国有商业企业都面临三大难题:第一,资本结构问题。第二,职工思想观念,即劳动力市场化问题。第三,管理问题。他说,友谊阿波罗公司对前两个问题已基本顺利解决,现在正着力于第三个问题,即管理问题的解决。商业企业的管理具有不同于生产企业的管理的特殊性,而在中国、在湖南、在长沙,又必然表现出特定的“国情、省情、市情”。胡总裁在分析其他商业企业(包括国内、国外)成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他们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买卖分离,统一采购,分散销售,专业协作,从根本上解决交易成本失控问题。演讲最后,胡总裁对阿波罗公司的第三个置换——管理模式的置换非常自信,声称第三个置换成功将使友谊阿波罗股份公司从湖南省的商业巨头跨越到全国性的商业巨头。

在万老和胡总裁这一老一少的精彩演讲之后,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的宋则研究员对新世纪中国流通业发展作了一场非常深刻、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报告。他以经济节奏,也就是资本周转速度为主题,从互联网这种新的流通手段谈起,在精深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佐以大量客观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经济节奏不快、工业商业资本周转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当前流通环境,加快资本周转和经济节奏的建议,非常具有说服力和政策参照现实性。他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互联网的出现与盛行,尤其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的“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经济学哲学命题。互联网本身只是一种表象,它在本质上是经济自身运动的必然结果。流通天然的网状特征使互联网天然就是一种流通手段。美国及其他一些互联网商业应用广泛的国家,经济节奏较快,经济活力、竞争实力和运用效率也就更加得到了体现。可以说,国际经济间的较量集中体现在“经济节奏的较量”上。

第二,“经济节奏”问题在中国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国民经济统计和分析忽视经济中的周转和流通指标,导致有关流通的政策研究缺少资料信息的参照,也使得经济运行质量评价失去了完整、可靠的依据;2、我国企业资本周转速度放慢,工业库存攀升以及商业资本周转(与国外相比)缓慢。

第三,我国经济节奏不快,资本周转缓慢,除了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一根本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流通领域问题重重,发展滞后。究其原因:1、“重生产轻流通”的经济观念未能完全消除,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未能最终确立;2、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三跨”(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商业的发展;3、商业信誉意识欠缺,商业欺诈盛行,导致了产、供、销关系紊乱;4、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间“自销与经销”的竞争使工商关系恶化,造成了“囚徒困境”的双败局面;5、低科技含量的流通方式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也是减慢流通节奏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关于改善流通环境,加快资本周转和经济节奏的建议。1、“十五”期间应突出强调“第三个转变”。即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资本周转和流通速度为核心,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动态化,这是市场体制的必然要求。2、建立“第三个转变”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搜集、分析并定期发布,如全社会的资本周转速度、流通费用率及产品库存率等,鉴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应作为重大课题由社科院立专项研究。3、注重资本市场运作,实行商业资本重组,同时要加快破除条块分割,尽快结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局面,最终为加快经济节奏奠定可靠的微观基础。4、合理规划分销体系,为加快制造业的运行节奏提供政策指导。5、加快反垄断,尤其是反行政性垄断立法,为加快经济节奏提供法律保障,“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内开放”。6、倡诚信、反欺诈,为加快经济节奏排除信用障碍。7、强化“十五”期间对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这种政策不是地方性的保护政策,而是全国性的体现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政策。8、以互联网、连锁店等现代化的流通手段和方式改造流通产业,为加快经济节奏提供科技支持,并建立大商品概念,强化流通品牌意识。

宋教授的讲话充分体现了理论逻辑与现实佐证的结合,给与会者以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层次的思考,把研讨会又一次推向高潮。万典武教授特别建议学者们回去之后要认真思考宋则提出的那些问题。

最后,扬州大学商学院袁礼斌博士还作了简短的自由点评,为研讨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标签:;  ;  ;  ;  ;  ;  

新世纪:流通视野与流通创新&新世纪全国商品流通创新学术研讨会暨林文漪学术思想述评_湖南商学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