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论文_刘剀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论文_刘剀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西庄中学,陕西 渭南 715403)

摘要:化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教学课程。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理念的正确树立和持续探索,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化学教学成效。本文围绕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科学观念教育进行了深度探索,探究了科学观念教育的内涵,分析了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加强科学观念培育的意义,最后针对如何加强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培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观念教育;高中;化学;新课程;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理念创新性不够,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长久以来化学处于高中基础课程教学的边缘状态,在高考中不是必修课之一,所以教师对其不够重视,学生自身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研究积极性也不够,需要教师严格贯彻落实科学观念,积极开展科学观念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加强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及应用探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科学观念教育的内涵

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科学观念教育成为全世界教育领域探索的重点。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观念教育,是指在化学学科教学中通过培育学生的科学观念意识,针对科学现象、过程等本源和本体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一种育人模式。

二、科学观念教育的内涵分析

科学观念内涵丰富,它属于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科学观念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从不同的层面可以分成不同的内容。比如基于知识层面,可以将其分成物质构成与结构观、物质变化观、物质性质观以及元素观等等。基于方法层面,可以分成科学定量分析法以及科学定性分析法。从情感的层面可以将其分成科学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等。下面主要探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本质观。科学本质主要是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特征和趋势等进行研究,基于本源的角度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探究本源,提升科学探索意识。

二是科学元素观。元素是物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相关的内容比较多,且比较深度。通过研究化学元素进而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提高化学基础学习能力。

三是物质结构与物质运动观。前者主要是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构成以及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进行探索。后者主要是从运动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进行探索

四是可持续发展观。无论从事化学领域的什么专业,都需要考虑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很多的知识和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化学课程中有很多的内容和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等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当前社会面临能源危机,通过相关新能源知识的学习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为国家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科学观念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融入可持续发展观,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理念,不断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科学价值观。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都需要坚持科学的理念,注重融入科学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量变质量中学会总结规律、引发思考,从而全面提升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探究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科学观念教育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地将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融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索实践:

1.加强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育,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科学意识和素养。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化学教师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成效,同时也有助于不断促进化学教师的素养全面提升,更好地推动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开展。为此学校首先应当加强对化学教师科学观念教育意识的培训,引导他们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实践探索,总结经验等,更好地寻求将科学观念教育融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打造特色性化学教学课程体系,提升化学教学成效。

2.加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挖掘,明确科学观念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科学观念教育内涵丰富,教师应当围绕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性探索如何将科学观念教育融入到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的具体衔接点。一方面教师需要建立清晰的融入目标,比如要围绕科学观念教育的内涵和化学教科书的内容探究合理的融合关联内容,以此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系统教学内容,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中培育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科学观念教育延伸更多的教学内容。比如可以总结一个章节中关于物质结构、性质以及相关关系之间的内容,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探索知识,通过多媒体工具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化学知识演变的过程,在其中引入化学家科学探究问题、形成成果的情况,引导学生更深度地思考,加强化学知识的学习探究,全面提高知识的学习、探究意识。除了利用教科书的内容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等搜集更多的关联化学知识,或者向学生推送相关的化学科学知识,从而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全面提升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化学学习潜能。

3.加强科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并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高中化学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学任务也比较多,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往往不容易提升教学效率。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化学实验等,无论哪一项教学内容都需要针对性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项目等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探究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教学法。针对教学新内容提前设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设计实验、搜集材料以及互动交流等不同的方式寻求相关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探究中寻找佐证来证明自己的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到更多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同时又有助于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和知识点,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全面探究,更好地训练思维。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发挥好指导的作用。对学生的表现、教学知识点学生的接收情况以及教学成效等进行全面研究,与学生系统地思考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知识还存在质疑,知识点涉及到哪些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等等,通过科学探究和总结的过程,更好地训练思维,提高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

4.注重多维科学观念的培育。科学观念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等注重多维科学观念的培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培育学生“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坚持科学探究,不相信迷信,提高持续探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运动的角度培育学生“物质变化是有规律,物质变化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科学观念,让学生学会推理、学会总结经验。此外教师还应当培育学生具备“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的科学观念,让学生学会探究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相关的特点等,学会珍惜自然、学会爱护环境,在生活中提高自己探究生命的意识,热爱学习,提高责任意识等等。

当然,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科学观念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实施还需要教师树立多学科探究意识,在化学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物、物理以及人文等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钊.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05).

论文作者:刘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论文_刘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