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房颤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论文_杨红,郭建,张晓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830000)

【摘 要】通过观察房颤患者年龄﹑房颤病史﹑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学分数,探讨这些因素与左房血栓形成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年龄﹑左房内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独立相关,但房颤病史﹑左心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年龄﹑左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控制左房内径可降低左房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房血栓;左房内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45-02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房颤患者极易发生左心房内的附壁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导致脑栓塞发生。对于老年患者房颤的危险因素,值得探讨。本研究就房产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做探讨。

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400例食道心脏超声且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年龄18~92岁,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72例。

1.1 入选标准

按照ACC和AHA 2006年“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对患者进行分类:(1) 阵发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7d,能自行终止;(2) 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7d,不能自行终止;(3) 永久性房颤:除外阵发性和持续性,持续时间长不能复律终止或以前未行复律治疗。

1.2 排除标准

瓣膜性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急、慢性感染,风湿活动,慢性肝病,肾病,恶性肿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等疾病。

1.3 分组标准

TEE检查心房内存在血栓或自发性回声显影为左房血栓。

血栓组:TEE检查心房内存在血栓或自发回声显影。非血栓组:TEE检查心房内无血栓或无自发回声显影。记录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探讨引发左房血栓形成的因素。

2 数据准备及分析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X²检验,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两组在性别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3.2 房颤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独立相关(P<0.05),而房颤病史﹑左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

4 讨论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Framingham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5岁人群房颤的发病率在4%左右,到75岁时,房颤的发病率高达15%。房颤主要危害为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房颤使患者的脑卒中率升高5.6倍,最近一项研究分析了1042 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因机制,其中心源性栓塞占32.1% ,成为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在心源性栓塞中,67.1%为房颤患者[1]。本研究认为左房内径的扩大容易并发左房血栓。

房颤病人一但出现左房内径增大,因其容积的改变使其储存器作用增强;而因流经左心房的血流则流速下降,周边部位出现涡流甚至淤滞,故造成其管道功能受损,此时且随着心房直径扩大的越明显,这种效应就越强。由于心房内血流缓慢,引起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在心房内滞留。同时心房纤颤时,心房肌的规律收缩被不规则的蠕动所代替,使血流易形成涡流[2];严重涡流对心房壁形成剪切样机械力,这种切应力等机械损伤损害内皮,使内皮细胞凋亡,内皮细胞丧失了合成与分泌抗凝物质的功能,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基础[3]。

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如左心房重构、内皮损害、血小板激活等,另外一些炎性因子的参与也都促进了血栓的形成。房颤时心房不能有效收缩、舒张,更易导致左心耳血液淤积,是心脏内血栓形成和系统性栓塞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左房扩大时,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排血量降低, 局部血流速度减慢, 纤维蛋白形成红细胞凝集, 血浆蛋白原水平增高及血小板活化活跃凝血机制亢进, 从而导致血流流经损伤部位或粥样硬化斑时产生涡流导致血栓形成。左房内径显著扩大时左室射血分数进一步降低, 心脏排血量明显降低, 红细胞容积明显升高促进附壁血栓形成, 使血栓发生率进一步升高。由此可见左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5],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及早干预左房的重塑有助于减少左房血栓的发生率。

房颤在老年患者中是常见的疾病,对其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高龄患者常伴随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易引起高血栓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房颤,极易导致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等并发症。所以,对高龄房颤及时行抗凝治疗非常必要。然而,由于老年人机体抗凝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加上本身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故其机体凝血功能被严重削弱,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观察房颤患者皮肤黏膜有无瘀斑、淤点、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观察尿、便、痰的颜色、形状。护理操作中要轻柔,延长针眼按压时间,做好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备好止血药物,以备应急使用。定期监测凝血指标(D-dimer)。

在对患者进行二维超声,M型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报告,加强巡视;定时监测血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包括患者神志、感觉、情绪等,同时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身体的力量活动。但在心功能允许情况下,可举行数量适宜的轻身体的力量活动或轻身体的力量的工作。

注意预防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平时心率偏慢的房颤病人如需外出,必须有人陪伴以防意外。

注意饮食保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 小结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由此而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关研究显示: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5~6倍,因此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尤为重要[5]。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对做好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监测和预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保障房颤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Agarwal AK, Venugopalan P. Left atrial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mitral valve stenosis in sinusrhythm: relationship to mitral valve and left atrialmeasurements [J]. Int Cardiol, 2001, 77: 63268.

[2]Hylek EM, Skates SJ, Sheehan M,et a1. An analysis of the lowest effective intensity of prophylactic anticoagulation for patients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1996,335(8): 540—546

[3]罗湘俊,唐健。房颤患者左房内径与血栓前状态。中国实用医药,2007,12(2):52-53

[4]Illien S, Maroto R H, Vonder R G,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risk factors and transesophageal echo cardio graphic risk factors for thromboembolism. Heart, 2003 Feb, 89(2): 165-168

[5]Conway DS, Pearce LA, Chin BS, et al1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soluble P - selection as indices of endothelial damage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in 994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 2003, 107 (25); 3141 – 51

论文作者:杨红,郭建,张晓甜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非瓣膜房颤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论文_杨红,郭建,张晓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