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学生公寓设计的分析探讨论文_林杏梅

关于高层学生公寓设计的分析探讨论文_林杏梅

摘要: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家,是公寓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构筑大学校园的重要基石。学生公寓的建设和革新不断受重视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从高层学生公寓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学生公寓设计;要点

1、高层学生公寓设计原则

1.1注重不同类型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的学生群体对于大学生宿舍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性别、专业、地区的大学生都有完全不同的住居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不同的宿舍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例如比较起男生,女生更强调宿舍单元内的卫生盛洗设备、衣物晾晒空间,而男生更重视公共的交往娱乐空间、学习健身空间的提供,这一点可以在男、女生公寓的设计中区别考虑。

1.2完善空间功能与服务配套设施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宿舍楼全由居住单元组成,功能单一,公共使用空间设置于宿舍楼之外,两部分的联系全依靠室外空间,这种功能构成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极为不便。为了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居住生活的需求,宿舍楼内的空间应当多元化,不再限于居住单元,而可以容纳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更好地为学生使用和服务,可在学生宿舍内设置的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健身房、活动室等。

1.3引进社会化、科学化管理模式

社会化学生公寓应由专业的物业机构对其室内外环境的绿化、清洁、安全等统一管理,提供必要的软硬件系统、设施。例如安装公寓智能系统实现自动灭火、门禁和防盗系统以保证公寓的安全性,创建艺术活动中心、食堂、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在高校的寒暑假期间,常住学生的行李物品可以集中存放于公寓底层或地下层、半地下层的储藏室,方便学生物品保管和存取。

2、实例分析高层学生公寓设计要点

2.1工程概况

某学生公寓总用地28000㎡,建筑占地6919㎡,总建筑105000㎡,容积率3.75。建筑共17层,总高度为69.9m。一层、二层架空层高为6m,三至十七层层高均为3.6m。

2.2建筑设计

首层平面以架空休息绿地为主,辅助配有学生活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兼有门卫、值班等后勤保障和设备用房,以及自行车停放处。庭院一侧有挑廊形成内衔接空间,与庭院相互渗透,院内布有楼梯方便学生到达公寓层内部。二层为同样为架空平台,布置开放式学生活动交流空间及自行车停放区。平台将学生公寓与天桥系统相连。学生可通过天桥直达公寓区域。

南北向为内廊式布局:以中央走道两侧线性均质排列的单元公寓和垂直交通构成的基本建筑单元组。部分双拼单元公寓公用共享阳台,扩大阳台即满足了活动要求又提供了通风条件。东西向为单廊布置方式:房间全部布置在东向,大大减少了西向的不利影响,提高房间的舒适性。

2.3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3.1体量巨大及立面造型的问题

①体量的处理

南区公寓建筑采用“围合式+板式”形态来对接相邻校园建筑。底层架空空间开放,中层三面围合,高层为“板式”对应周边建筑成为校区空间的延续,使本工程建筑从低到高呈现“开-合-开”多层次的空间形态,体量逐渐减小,有效的削弱建筑整体的体量,避免了巨大体量的压迫感。

②立面造型的处理

利用单元重复的特点结合空中庭院使自身呈现独特的韵律,避免了重复的琐碎与单调。考虑建筑交付使用后,由于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建筑立面变化(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等),单元方框凹槽处采用深灰色金属穿孔网,遮蔽分体空调室外机安装位,很好的校正立面的差异统一了整体。同时,立面几何图形的肌理强化了建筑方向性,弱化体量感。立面的处理不仅在统一中避免了琐碎与单调,而且还弱化了建筑的体量感。

2.3.2交通拥挤问题

①入口组织

校园区总的来说是安全的,所以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为了社区集中管理,而使用单一出入口的规划方法,通过围合庭院组织管理公寓区域内的人流。同时根据每层的单元公寓的数量均匀布置出入口,直接通向首层庭院,有利于减小集中时段垂直交通的压力和在首层大量的人流的快速分散。

②电梯组织

从电梯停靠层的组织方面看,由于电梯停靠层数多,使用人员数量大,在高峰时段停靠几个楼层就已经满员,如果再每层停靠势必对电梯提升速度造成影响,对电梯资源是一种浪费。所以本工程通过平面的处理,三层为一组,电梯每三层停靠一次整合了电梯资源。减少电梯厅数量的同时增加了每个电梯厅的面积和层高,改善电梯厅的空间。

③交通路径组织

本工程充分利用单元组的设计:每个单元组的公共空间内均有室外楼梯通往上下相邻楼层,学生可以通过此楼梯或疏散楼梯到达电梯厅,路径方式自由多样不易重复,解决了高峰时段由于相同行走路径产生的人流集中的问题。

同时在在单元公寓、单元组的组合上倾向于高层作为研究生宿舍、底层作为本科生宿舍,即有更多公共空间的单元组布置在中层,较少公共空间的单元组布置在高层。因为:一理论上每单元的人数比本科生少一半,二是他们的作息时间比本科生自由,这样可以解决出行时间相同产生的人流集中的问题。

2.3.3增加交往空间的问题

①增加交往空间数量

楼层中由空中庭园和单元公寓组的单元组通过线性走廊空间相互串联。三层为一单元组,每组空间均以二层通高的空中庭院为核心,围绕空中庭院的单元公寓共享此空间,为这些单元公寓内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交流之用,构成立体的交流空间模式。此空中庭园成为相临的单元公寓和走廊地延续,或私人、或公共、或独立、或共享,满足不同的交行为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优化空间品质,引发交往空间的生成

第一,电梯厅部分。如前文对电梯组织优化的处理,扩大了每个电梯厅的空间,加强其采光和通风,优化了电梯厅的空间品质增加其舒适性,更利于学生们在等候电梯时随意性的交往。

第二,走廊部分。美国心理学家Baum和Valins曾对长廊式公寓和单元式公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走廊式中的学生对不认识的人反应敏感,有躲避的倾向,是消极的,而单元式中的学生却愿意交谈,不躲避,是积极的。分析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高密度的环境会削弱空间的归属感,使集体感及亲切感降低,使人有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二是交往行为有具有邻近性。所以如前文所述,本工程首先解决走廊的采光通风问题优化其空间品质,使走道空间更舒适,能吸引人的逗留与利用。其次,加扩大了走廊的宽度并在走廊的每个单元组之设置隔断,使走廊分为若干段空间,与每一单元相对应,类似于“单元式宿舍”的公共空间,大大加强了其归属感,利于单元组内邻近单元公寓学生使用,成为其相互交流对特有场所。

结束语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有很大影响。在高校扩大招生,加速学生公寓建设的今天,如何在满足学生公寓“量”的基础上,促进“质”的提高;如何在满足提高生活需求的同时,创造提供适宜多元的交往环境,是当今高校宿舍建筑设计共同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魏薇.高校学生宿舍交往空间设计探析[A].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16.

[2]马跃.某高层学生公寓结构体系选择[J].结构工程师.2013.

论文作者:林杏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关于高层学生公寓设计的分析探讨论文_林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