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吴延昭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吴延昭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近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要实现上述目标,必将迎来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期,研究表明:在未来20年中,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电力供应短缺和调蓄上游来水实现防洪等各方面的要求,仍然需要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但是,近年来,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同时,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比以往更加认真地论证水资源开发方案。 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 其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必将成为未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瓶颈。所以要正确处理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就必须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全方位分析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制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从而正确客观的了解工程项目对影响区内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显著性,从而决定工程的可行性,以确保我国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适当改变生态环境,使水力水能能更好地为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服务,但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又势必要在另一方面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就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对矛盾体,它们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1]

1.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目的即为它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发电通航、防洪调蓄、保证灌溉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1.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对地区水文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后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 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存蓄上游来水时,会影响非汛期的基流,导致下游河道流量减少,如果调蓄不当,甚至可能会导致断流,从而导致下游地下水供给失稳,地下水水位下降。同时,水库向下游放水时,消能方式也会对下游产生影响,面流消能时会产生大量波浪,影响水域通航;挑流消能时,上游来水相互撞击会产生大量水雾,影响下游居民生产生活。

(2)流段泥沙淤积问题:

大型水利工程拦蓄上游来水的同时,也会使上游来水进入库区的同时流速降低,水流中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造成泥沙淤积问题。以三门峡水库为例。水库于 1960 年蓄水, 一年半后,15亿T泥沙全部淤在潼关—三门峡河段 ,潼关河床抬高4.5 m。淤积带延伸到上游的渭河口,形成拦门沙,两岸地下水位也随之抬高,从而造成两岸农田次生盐碱化。[2]

(3)对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塌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 。 其主要原因在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 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三峡水库的修建导致地震的言论甚嚣尘上,足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水库库岸会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 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对地区生物物种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对洄游鱼种的保护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珍稀水生动物对周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导致的水质变化会导致其栖息地破坏甚至丧失,从而可能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甚至危及该物种的生存。对陆生动植物而言,局部气候的变化、土壤沼泽化、土壤盐渍化等,都会对其种群、结构等方面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5)对地区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由于大量移民的搬迁和建设施工队伍的进入,或者少数病原体生活习性的变化,会导致区域性传染病的传播或入侵可能性增大,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血吸虫病等,都是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将会相当严重。

2.应对和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而水利水电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破解水利发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困局,不仅需要从制度上改变,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 使已经形成的平衡状态受到干扰破坏。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 深入研究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恢复生态平衡的方法。

解决水利工程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办法有四步:

第一步即为解决现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各项生态问题,并且以改善过去由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引起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重,着力解决各项已经凸显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联动发挥各科研单位的力量,积极解决现有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还人民以绿水青山。

第二步即为加强国家对水力资源的统一管理。政府应该对水力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针对规划过程中的规划环境评价工作,应提高环境评价的门槛,同时根据现实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增加环评内容和项目,例如增加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工作即是对改善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这一对矛盾关系的较为急迫的项目。

第三步即为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来约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施工,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规划选址方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 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 禁止进行水利谁电工程建设;在施工方面,规范施工操作工序,对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等要做到统一管理和清理,谨防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损失。

第四步即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在水利生态环境保护上存在着公众环保意识不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文化程度的问题,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利生态的重视不够,同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没有真实地展现到人民面前,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个空虚的概念。因此,为了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宣传和教育,积极宣传世界水日等公共环境保护日,改善人民对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认识,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

3.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必将造成地区性的生态环境的改变,没有适当处理和重视很有可能会引起地方生态环境的污染造成不可逆转的恶劣后果。如何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来水利工程规划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如何平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考虑,合理规划施工,将环境的影响水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罗常山.水利发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水运,2011,(9).

[2]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1).

论文作者:吴延昭

论文发表刊物:《江苏科技报》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吴延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