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文学科学生的交叉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面向人文学科学生的交叉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胡建

(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 在学科交叉发展之势中,交叉课程是该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的具体体现。本文以人文学科与信息科学技术交叉为例的探索了面向人文学科学生的交叉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人文学科学生现有知识和认识为基础,以思维方法训练为主,把生硬的理工科知识采用形象类比的方法进行软化,通过生活知识反向引导学生总结出理工科知识要点,然后再次反向地用理工科知识推理印证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这样“一反再反”的形象类比和推理把知识点和思维方法讲授清楚。

关键词: 学科交叉;交叉课程;人文学科;教学方法

一 交叉课程的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众学科在横向上呈交叉发展之势。学科交叉系统化、整体化已成为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1]和提升大学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竞争力,促进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2-5]。交叉课程是指在学科交叉的过程中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是学科交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在信息科学推动下的智能化时代发展趋势中,众学科在此生产力变革作用下呈加速交叉发展之势,传统人文学科也不例外。如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献学硕士专业就增设了“民族文献与信息技术”交叉课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专业增设了“自然语言理解”交叉课程,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增设了“博物馆信息化管理”交叉课程。这些交叉课程作为学科交叉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有助于促进多学科交叉、系统和集成的教学机制。

二 人文学科学生学习交叉学科课程的难点分析

以“民族文献与信息技术”、“自然语言理解”、“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等为例的交叉课程中,不乏目前前沿科学技术,例如在我国近年来受到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这些课程即便对高年级理工科学生而言也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就人文学科学生而言,其学习交叉学科课程一般具有较多困难,具体如下。

1.缺乏理工科的专业知识。上述例子的交叉课程,涉及到人文学科和信息科学的交叉,信息科学科班出身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基础,而人文学科学生大多缺乏这些知识,更没有系统性掌握。这对人文学科学生透彻理解这些信息科学知识造成困难。

2.缺乏理工科的专业技能。理工科强调实际应用能力,须把知识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配以各种实验课程和实习。但人文学科缺乏这方面的要求和训练,这给人文学科学生熟练运用信息科学知识造成困难。

基于上述教学思路,结合人文学科思维方法和理工科课程内容,规避理工科课程中枯燥乏味的推理过程,笔者采取了兴趣开拓、形象类比和动手实践等教学方法,以训练人文学科学生的理工科思维,并让人文学科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课程价值的最大化,达到最初开设这些交叉课程的教学目的。

图1 是教学方法示意图,共包括如下四个相互影响的方面。

三 面向人文学科学生的交叉学科课程教学思路和重点

针对上述人文学科学生学习交叉学科课程的难点,该类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人文学科学生现有知识和认识为基础,以思维方法训练为主,把生硬的理工科知识采用形象类比的方法进行软化,通过生活知识反向引导学生总结出理工科知识要点,然后再次反向地用理工科知识推理印证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这样“一反再反”的形象类比和推理把知识点和思维方法讲授清楚。其重点涉及到如下方面。

其中,“人文学科学生现有基础及认识”是着手点,包含了人文学科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其优势一般在于具有相对丰富的人文知识积累和较强的感受力、洞察力,其劣势一般在于相对缺乏逻辑思考和严密周全的理性推理能力。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应结合人文学科学生专业和理工科课程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对人文学科学生现有基础和认识进行调研。

(一)提升人文学科学生对理工科课程价值的认识

人文学科学生大多对文学、艺术和道德具有较高鉴别力而缺乏对技术市场趋势的感知,更看重智慧而不是知识和定律,因此缺乏对理工科课程必要性的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交叉课程首要的教学任务是让人人文学科学学生认同该课程的价值,进而对所开设的理工科课程产生兴趣。

(二)加强人文学科学生的理工科思维方法训练

图1 教学方法示意图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学科呈交叉发展之势,交叉课程是该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的具体体现。本文以传统人文学科和信息科学技术为例探索了面向人文学科学生的交叉课程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三)提倡培养人文学科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价值认识”、“思维方法训练”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是教学重点。“课程价值认识”是以学生现有生活与学习为基础,以课程兴趣培养为目的,指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与学习进行归纳分析,引导其对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进行判断,提高他们对开设理工科课程的必要性的认识。“思维方法训练”将立足于学生的现有基础,通过类比等手段把理工科枯燥知识和逻辑推理形象化,使学生在总结归纳中领会到对他们而言生疏的理工科知识原来也来源于日常,树立学生的数学建模理念和习惯。“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中,由于时间的限制,首先需要动员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引导选择具有代表性、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能感知理工科知识改造自然的乐趣,然后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后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 面向人文学科学生的交叉学科课程教学方法

如表3所示,电池两端电压的下降值跟随停充时间的延长而加大,给予越长的间歇时间,锂离子电池的端电压下降得越厉害,若供给的停充时间太长,又达不到快速充电的目标。停充对正恒流与负脉冲的切换具有缓冲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电池的极化效应,同时还实现了去极化的目的。

3.与理工科思维存在差异。人文学科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横向联想丰富,善于挖掘事物的历史沿革、相互联系,关注事物产生和存在的影响和意义;而理工科重视客观数据和逻辑推理,善于探索事物运动的规律,以各种实验来证实或证伪假说,并重视可操作性。这些思维上的差异使得理工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传统方法不适于大部分人文学科学生。

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这场大论战中,李达和他的战友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一层层剥开梁启超、张东逊等人的伪社会主义面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目前虽然根据需求面向人文学科学生开设了交叉课程,但是大多数课程的课时有限,且没有专门安排实验教学课时。传统的人文学科强调培养个人广博的眼光和胸襟,并不依赖自然科学所重视的物质条件和实验条件,也不在意知识的实际应用;而实际操作在理工科和交叉课程的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学会并使用理论知识,能否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和提高人文学科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五 结束语

当今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思维方法是综合素质的重要要素之一,在学习理工科知识之前,首先要具备理工科的思维方式。部分人文学科学生缺乏理工科研究中严密推理、贯通理解的学习和思维方法,这些交叉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教授他们理工科的知识,更要训练他们习得理工科的思维方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跳出以往的思维桎梏,学会用理工科的方式来解决理工科的问题。因此思维方法的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但作为一辆大型豪华轿车,XJ应该如何演绎捷豹品牌一直以来在运动方面的造诣,同时展现英国人对于豪华轿车的独到见解呢?在上世纪60年代,完成这样的挑战绝非是易事。

热浸镀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它可显著提高金属材料表面的耐蚀性,提高耐高温气蚀,抗氧化或者耐磨性,还可使金属制品表面均匀光洁,具有良好的装饰作用[1]。关于热浸镀铝,德国人在 1893年发表了论文,随后人们相继发明了多种钢材热浸镀铝工艺。1939年,美国阿姆科钢铁公司首先采用森吉米尔法实现了带钢连续热镀铝硅合金的工业化生产。195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又实现了熔融熔剂法热浸镀铝的工业化生产,到 60年代,热浸铝钢材的生产与应用几乎遍及所有工业发达的国家。由于镀铝钢材可应用于含硫和含氯的气氛中,可代替某些不锈钢,因此,近年来热浸镀铝钢材的应用日益广泛[2]。

1.从日常中归纳总结新知识。对人文学科学生而言,其大多数缺乏理工科基础,如果采用传统的基本概念、推理、结论的方式讲授,学生将难以接受,因此,笔者采用了引导学生从自身日常中进行归纳总结出新知识的教学方式。

2.坚持思维方法比知识点更重要。在信息时代中,知识的获取已经有多种途径,课程教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思维方法训练为主,教导学生面临理工科问题时应该采取的应对思维,而非强调具体技术,这种方式也符合人文学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

(1)体位:仰卧位,膝关节屈曲60°~90°。(2)体表定位:采用五指定位法:医生立于患者患侧,掌心正对患者髌骨中心,五指尽力张开,手指半屈位。掌根点(髌上囊),中指点(髌韧带中部),食指、环指点(内、外膝眼),拇指、小指(胫、腓侧副韧带),食指下4cm、后3cm为鹅足点,用记号笔将选定的治疗点标明。(3)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参考文献

[1]高磊,王彦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成效[J].世界教育信息,2015,382(22):33-37.

[2]马涛,何仁龙.高等工程教育:迎接学科交叉融合的挑战——从工业界诉求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3):56-59.

[3]唐杰,云建军,王兆明.关于课程间交叉渗透问题的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3):98-100.

[4]忻龙彪,桂垣.电气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交叉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3):39-40.

[5]张厚民. 浅谈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J]. 机械职业教育,2001(5):26-27.

本文引用格式: 胡建.面向人文学科学生的交叉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7):179-18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 年西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17QN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胡建,男,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87.067

标签:;  ;  ;  ;  ;  

面向人文学科学生的交叉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