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韦志坚

浅谈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韦志坚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环节,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初高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也不在将学科分为需要重点关注和能够随意忽略的两种类型。在小学教育中。所有的学科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侧重点,都能为学生带来不同的知识,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而本文主要讲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建议

前言

在我们的传统数学课堂上,老师主要还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和例题为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显得比较枯燥和无趣,这样并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反而更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数学十分枯燥难学的感觉,导致对数学产生抵制心理。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在上课时能够听懂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但是课余时间,完成作业时却混乱无比,无法完整的掌握相关知识点,也不能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和互联网、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并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互动环节,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到更合适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对数学进行学习。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素养

数学并不像语文、历史等文科学科一样灵活多变,只要熟练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的,它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点,还要会灵活使用这些知识点。例如在解决一道数学题时,它可能会有很多的解题方法,但是它的确实唯一的,有且只有一个答案。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岁一部分人来说是十分枯燥且无趣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你解出一道题后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那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

在学生第一次学习数学课程时,很多老师在学习数学之前,喜欢告诉学生数学很难,我们要认真学习才能明白,但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首先,在一开始,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一些新奇的元素,初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然后花费一部分时间,通过一些小游戏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可以进行找一找游戏,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地方并举例说明,在找的差不多以后,老师先不要判断对错,留一个悬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后,自己去判断,从而更进一步的引发他们的兴趣。接下来,在正式上课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语言和环节设计,将教学内容用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在第一次教授乘法时,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先用加法来引入乘法,出示几组相同加数的连加法:3+3+3+3+3+3+3+3、7+7+7+7+7+7+7+7的题目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问学生这样的算法是不是特别繁琐,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得到答案呢?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我有一个办法,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产生了求知欲,想要知道是什么样的方法,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向学生引入乘法。

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数学课堂融入性

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良好而活泼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传统课堂一般是严肃的,老师在讲台上认真的上课,而学生被动的接受,两者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氛围不仅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学习。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应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学会相互信任。在学生向老师询问问题时 ,无论好坏,老师都能和学生试着向朋友一样交流,从学生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而学生也要学会理解老师。同时,在课堂上,在对学生感到满意时,老师可以通过大幅度的肢体动作等来表达对学生的赞赏,让学生情感上得到满足,更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的融入性。例如,在上公开课时,学生都比较积极,因为在这个时候,老师主动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了对学生的满意。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教会学生从整体来分析,培养大局观,将所学知识灵活组合,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抓住问题的框架结构,从思维策略的角度确定解题的入手方向和思路。同时,要利用一些开放性题目来训练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对于数学,大家都知道每道题都有很多解法,而我们要学会从众多解法中选出最优解法,然后在做这一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教育,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不同的观点,开拓思路,对同一道题目进行不同的尝试,找出它各种不同的解法,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根据其特点进行引导,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去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让他们更直观的看到各个图形的特点,以便更好的进行熟悉和记忆,并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去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知道老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谭秀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程立敬.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对长春出版社2009年版《数学绘本》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7.

[4]孟祥瑞.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韦志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韦志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