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很难摆脱危机_俄罗斯总统论文

为什么俄罗斯很难摆脱危机_俄罗斯总统论文

俄罗斯为何难以走出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联剧变已逾7年,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的道路上面临的是接连不断的危机,让人看不到希望。俄罗斯的危机性质如何,它为什么难以走出危机,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其中也有许多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一、危机困扰俄罗斯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从1992年1月起实行“休克疗法”, 迅速向市场经济转轨,当时人们的情绪是相当乐观的。但是,7 年来经济状况一直不好,只是在1997年经济稍有回升,似乎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但随着1998年春天俄罗斯政局接连出现危机,经济状况又趋恶化。

俄罗斯危机的特点是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交互作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俄罗斯政治斗争激烈与经济状况得不到好转有关,权力斗争又是经济状况恶化的重要因素。1998年3月叶利钦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 主要是政治原因,是叶利钦担心切尔诺梅尔金这个老朋友成为他竞选下届总统的对手。这场政府危机持续了近一个月,对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仅税收一项国家就损失30亿美元。1992年以来,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危机之中,1997年经济形势曾出现转机,GDP增长0.4%,俄罗斯人本寄望于1998年是个经济增长年。但是这一年,特别是政府更迭后,俄罗斯的生产进一步下滑,前7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1%,其中7月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5%,工业产值下降7.6%。 农业形势更为严峻,比1997年同期下降16%,固定资产投资减少0.2%。 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占到总收入的45%,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石油价格下跌和外贸出口下降使俄损失达150亿美元。1998 年头5 个月税收只完成54%,联邦预算赤字为GDP的4.4%,国家债务庞大,内债已达700 亿美元,外债1300亿美元,总计相当于GDP的50%, 偿付内债的支出已占预算的30%。俄企业的税赋约占企业利润的70%,在这一重负下企业难以发展。1998年上半年的税收总额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1 %, 欠税达1200亿卢布。俄罗斯日常财政缺口达1000亿卢布,财政危机和政府偿债能力的丧失,是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人民对经济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居民担心物价不断上涨,挤兑外币,抢购货物,外国投资者更不敢到俄罗斯来冒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工业国家看到俄罗斯是个无底洞,拒绝对俄罗斯提供更多的援助等等。金融危机使切尔诺梅尔金政府长期治理经济所取得的成果转眼间化为乌有,被叶利钦定为经济增长年的1998年成了反危机年。

俄当前的经济特点是经济易货贸易化趋势严重,75%是易货,地下经济占GDP的50%,使税收收不上来。 工业部门亏损面达企业总数的70%,在农工综合体亏损者占90%,税收失去了经济基础。俄具有发达国家的科技基础,如科学家人数是世界科学家总数的12%,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2—28%,但科技产品仅占世界总数的0.3%, 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分别只有发达国家的10%和0.12—0.4%。 现在世界市场上科技产品的年销售额约2.3万亿美元,俄仅占0.3%。俄的主体出口产品仍是原料性产品。1997年国外对俄的直接投资仅为50亿美元。到1997年底,各国向俄提供的贷款为720亿美元,其中德国为305亿美元,占总额的42%。

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一年多来,俄罗斯全力保卢布不贬值,叶利钦8月14日还宣布卢布不会因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而贬值。仅三天后, 俄政府与中央银行联合声明:将卢布的汇率比价调整为1美元兑换6—9.5卢布的浮动汇率政策, 实际上意味着卢布贬值。 同时政府还宣布把1999年12月31日到期的短期国债券转成3—5年长期债券,推迟90天偿还国债等决定。本想稳定金融市场秩序,却引起了金融市场更激烈动荡,导致市场关闭,停止兑换美元。8月21日,杜马召开特别大会, 批评政府政策失误,要求叶利钦“自愿”辞职。叶利钦便又把政府当成替罪羊,8月23日,解散政府,再次起用切尔诺梅尔金。

叶利钦几年来之所以能在政坛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他善于把握形势和运用政治手腕等因素外,来自大众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叶利钦的改革并没有把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没有给人民带来富裕和幸福,他们开始厌倦这位只会破坏旧世界的斗士,叶利钦在民众中的支持率呈递减趋势。1996年选举中已是勉强获胜, 现在他的支持率只有3%,十分孤立。据《消息报》的调查显示,叶利钦已经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政治家的首领,群众的抗议不再只限于提出发放工资等经济要求,而打出了要叶利钦下台的口号。尽管叶利钦宪法弹劾总统的法律程序十分复杂,议会还是成立了弹劾总统委员会,俄共指责叶利钦的罪状有:分裂了苏联、炮打白宫、出兵车臣、破坏俄罗斯的经济。议会还提出了修改宪法的问题,以简化解除总统职务的程序,扩大议会的权力。

俄罗斯社会问题严重,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从议员到普通百姓、外国投资者都没有安全感。现在俄罗斯的犯罪活动遍布整个社会,叶利钦甚至也说过,他的国家“是一个世界级的黑手党国家,从上到下为腐败侵蚀。”据西方国家估计,在俄罗斯活动的大型黑手党式团伙有5000个,它们控制着包括400多家银行在内的4万家公司。涉及爆炸的犯罪案件在1985年是10起,在1995年则增加到600起, 甚至议员也成了被枪杀的对象,1994年有3.2万人被谋杀。 俄罗斯居民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出生率,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 1998 年上半年居民实际收入下降了10%,工资拖欠达699亿卢布。社会分化严重,40%的财富掌握在7%的人手中,社会的严重分化也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二、俄罗斯走出危机尚需时日

改革方针失误的后果难以消除。原来的苏联模式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实现社会转型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及执政者政治利己目的的驱动下,注定了它不会很快把俄罗斯从危机中带出来。

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它的改革不是着眼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不是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而主要是致力于防止共产党东山再起。于是,他们把走向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道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改革的步骤上,幻想在西方的援助下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会一蹴而就。1992年伊始推行的所谓“休克疗法”,使苏联人民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像搞运动那样搞私有化,一纸总统令,俄罗斯便走上了私有化之路,向每人发放一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声称是给每人一辆“伏尔加”小汽车,但这笔钱很快就变得只能买一公斤劣等香肠。俄罗斯公民没有成为有产者,他们的证券很快就变成了少数企业、行政部门的官僚和马夫罗季这样的投机商人手中的财产。私有化是经济犯罪最严重的领域,不少人利用职权、关系借此损害国家、中饱私囊,成为暴富;按国内价格购买商品,再按国际市场价格卖出,能立即成为富翁。获得贷款也是发财的重要途径。国家为企业贷款的利率是10—25%,而在1996年以前,年通货膨胀率有时高达2500—3000%,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钱在别的领域游荡一下,就能给银行家带来巨额利润。这些新贵是俄国经济的寄生虫,他们对俄罗斯的命运漠不关心,因此才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在过去的5 年里,俄吸引外资不足2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仅为90亿美元, 因亚洲金融危机,又有50亿美元撤资,实际仅为40亿美元; 而俄罗斯在1992 —1993年却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有200—300亿美元的资金流向了西方国家,这种现象直到现在仍然在持续。1992—1996年,仅在莫斯科地区,奔驰—500和奔驰—600的销售量就超过了西欧地区10年的销售量。新贵们到国外去购买房地产、股票、证券,或者去旅游,仅1994年他们到国外旅游就花费了70亿美元,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5年向俄罗斯提供的贷款还多。有专家评论说:私有化没有使国家财产真正落到最有权利得到财产者的手中,也没有落到有能力利用这些财产造福于社会的人的手中,而是落到了早就准备窃取这些财产者的手中。

在经济运行方式的选择上,俄罗斯完全不顾自己经济实力较弱的现状,把实现美国式的自由资本主义作为改革目标。开放商品市场,使外国的消费品大量涌入,挤占了国内市场,致使缺少竞争力的俄罗斯商品更没有了销路,阻塞了发展自己的轻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道路。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模式,过早地完全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外币可以轻易兑换成卢布,介入俄金融市场,股市、债市成为金融投机者的天堂。俄罗斯本想借此多吸引外资,结果却导致了外汇的大量外流,1997年7月1日俄外汇储备为238亿美元,到1998年5月已降为140 亿美元。国际游资的撤离使经济泡沫破灭,今年5—8月有35—40亿美元资金外流,影响了俄金融市场的稳定。卢布没有信誉,居民的储蓄90%是存美元,经济的美元化无法控制,一旦出现大动荡,政府也没有力量进行干预。

俄政府受预算赤字失衡的影响,陷入了发新债还旧债的泥潭。近年来,俄内债高出预算收入的2倍多, 多债总额也达到年出口总收入的1.5倍,负债已接近极限。俄财政部为了吸引海内外资金购买国债, 不断提高短期国债收益率,这些债券的年收益率甚至达到50—150%, 抑制了商业银行进行生产性贷款的积极性,使企业生产资金不足。

事实证明,“休克疗法”是完全错误的。在商品短缺的条件下一次性放开价格,在生产下降的条件下实行财政货币紧缩政策,在缺乏原始资本的情况下大规模推行私有化,在外汇短缺的情况下放开汇率,结果造成通货膨胀恶性发展,汇率狂跌不止,社会生产大速度下降,国有资产流失。现在,在俄罗斯挣钱最多的是生意人,特别是买卖原料、外汇和电器者;居第二位的是银行家;居第三位的是国家机关工作者,他们尽管工资不高,但能得到大笔贿赂;位居第四的是经纪人;位居第五的是从事盗窃活动者;第六位的是搞房地产的人;第七位的是搞咨询的人;从事生产的人排到了最后一位。这种状况自然不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其破坏性后果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政治动荡妨碍了对危机的克服。俄罗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政治领域开始的。俄罗斯按照西方“三权鼎立”的框架构筑自己的政治体制,但又带着自己的特色。几年来,在俄罗斯政坛政治斗争不断,各党争吵不休,但没有哪个党真正关心经济,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政治家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势。俄罗斯政党林立,目前在联邦一级有90多个全俄政党,大约50个全俄政治运动,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社会团体。没有哪一个政党或政治力量能完全左右局势,政治斗争一直是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政治局势的不稳和改革方针的不确定性妨碍着经济的发展。俄罗斯只在形式上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机制,但始终没有进入正常运作状态,总统与议会从治国方针、发展道路到意识形态都处于对立的状态。

俄罗斯确立的是以总统制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体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和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总统拥有决定国家的内外政策的基本方向、经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政府总理、主持政府会议、作出政府辞职决定、向国家杜马提出任命或解除国家银行行长职务问题、确定国家杜马的选举、解散国家杜马、决定全民公决等权力。议会只是代表与立法机关,只行使立法和监督职能。总统在这个三权分立的体制中处于议会、政府、法院之上,具有突出的地位。新宪法的致命缺陷在于它未能制约总统的集权,当多病的叶利钦做出明显有悖常理的举动时,议会也无能为力。

叶利钦坚持推行激进的改革计划,而俄罗斯公众却明显地怀念苏联时期公平而有保障的生活,这表现在他们所选出的议会成员多数人都是叶利钦的反对派。过去,叶利钦在国内政坛上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俄共为首的左翼反对派,双方的较量主要体现在国家杜马与政府的争斗之中。现在则不同,反对叶利钦的基础在扩大。由于联邦政府不能给予地方所需要的财政拨款,地方不满情绪增长,开始向叶利钦施加更大的压力。1998年5月底,梁赞州议会通过要求叶利钦辞职的呼吁书, 该文件被送交国家杜马和联邦会议,以及其他地方的立法机关。7月底, 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中有40个主体的立法机关赞成叶利钦提前结束总统任期,有些地方还威胁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不向联邦财政转交税款。一直支持叶利钦的俄新闻媒体对叶利钦的抨击也越来越多。

叶利钦未能阻止官僚机构的膨胀,这个机关的腐败相对于苏联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叶利钦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没有实现民主化,与苏联时期无异,其中也不乏阴谋诡计。这些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叶利钦于1998年8月解散基里延科政府, 欲重新起用切尔诺梅尔金时,议会再次表示反对。按照俄宪法,叶利钦可以在议会第三次否决后,直接任命切氏为总理,同时解散议会。但是,左翼反对派明确表示,国家杜马只有在对弹刻总统程序进行表决后,才会审议对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提名问题,最后,叶利钦为了使自己不被弹劾,提名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为总理候选人。

经过这场政治斗争,叶利钦首次向左翼力量做出了让步,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总理地位上升,根据《政府法》修正案,普里马科夫拥有了历任总理从未有过的权力,他有权挑选并推荐除强力部门以外的所有政府成员,其中包括副总理、外长等过去一直由叶利钦亲自管理的政府要员,经济决策权也转到了政府手中,政府自俄罗斯独立以来首次摆脱了总统全面控制,开始走出叶利钦的阴影;杜马对总统和政府的制约能力明显增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真正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修改宪法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在俄罗斯人看来,俄罗斯宪法的基础——总统治理已经垮掉,人们寄希望于普里马科夫总理这个政治上的“常胜将军”能使俄罗斯的经济稳定下来,并有所好转。

普里马科夫政府是俄罗斯实行社会转型以来基础最为广泛的政府,是一个“中左政府”。普里马科夫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与各党派没有利害冲突,能够在不同力量间起平衡作用,他长期从政,作风务实,讲究原则,是一个公认的正统领导人。俄共的马斯柳科夫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为政府与杜马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新政府的自主权扩大,有助于稳定国家的政局,遏制总统与杜马对抗。新政府明确表示把发展本国经济放在首位,把吸引外资排在其后,但是,新政府是一个联合政府,其成员能否抛却党派之见,精诚合作,还是个未知数。

国际环境对俄罗斯的不利影响。首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牵制频多,它们并不希望俄罗斯强大,成为自己的竞争者,它们要维持的是一个弱而不乱的俄罗斯。西方对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不感兴趣,美国力图构建的世界新秩序是一极独霸的世界,并没有把俄罗斯当成一个大国,并不尊重俄罗斯的利益,坚持把冷战时期的军事组织——北约的边界扩至俄罗斯边境。西方对俄的贷款也是口惠而实不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有限援助和贷款,也总要附加种种条件。这种状况使俄罗斯不得不仍把大量资金投到军事领域,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而加强军备,这自然还会冲击国内民用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敌视与不信任,使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势力一直有很大的影响,这既是俄政局不稳的一个因素,也制约着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和东亚经济的不景气,影响着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投资与贸易,也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期间危机重重,问题成堆,短期内看不到有好转的迹象,其教训是深刻的。首先,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心不是所有制的变革,不改变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次,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培养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应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心,吸引外资只能是为发展生产服务,不能为了吸引外资而吸引外资。应该引导外资投向生产领域,而要防止外资制造泡沫经济。第三,要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任何改革都无从谈起。第四,要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机制,防止个人的轻率决策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灾难。第五,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世上没有救世主,任何国家的行为首先都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国的援助上。

标签:;  ;  ;  ;  ;  ;  ;  ;  

为什么俄罗斯很难摆脱危机_俄罗斯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