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张荣华

张荣华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中心医院443002)

【摘要】目的:研究微创介入脑部血肿的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脑部血肿治疗的患者134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介入脑部血肿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消失率100%,对照组患者血肿消失率83.58%,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有着较好的效果,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小,血肿清除率较高,可以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微创介入;脑部血肿;神经内科;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75-01

脑血肿是我国患者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以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为主,其症状表现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相似。近年来,我国脑血肿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治疗方法也较多[1]。微创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血肿清除率较高,成为了目前脑血肿手术中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的脑部血肿患者134例,对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间在我院接受脑部血肿治疗的患者134 例,其中男性患者77 例,占总人数的57.46%,女性患者57例,占总人数的42.54%,年龄38~57 岁,平均(49.68±5.43)岁,病程(4.56±0.67)年。134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同时有7 例患者具有脑梗死病史,12例患者具有糖尿病病史。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67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134 例患者均在麻醉状态下采用仰卧位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根据其脑部CT检查情况,在患者颅骨相应点进行标记,采用快速锥颅器在相应标记点进行穿刺,穿刺深度通常在1.5~2.5cm,根据患者CT检查的实际情况计算穿刺深度。采用输血管作为引流管,将金属导芯置入引流管内,沿着锥开的头皮与颅骨向外耳道连接线中点处穿刺,穿刺深度约为5~6cm,当引流管进入脑室前角后将引流袋进行固定,根据患者实际出血情况和病情情况,通过引流管处合理注入尿激酶,每天1~2次,当引流2~3天后产生明显效果,即可进行CT复查,在确认患者血肿消失后可将引流管拔除。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切开患者脑皮质,使用吸引器将患者脑部血肿吸出。

1.2.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临床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术前宣传教育,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其护理,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方法,保证患者其引流管的通畅,术后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和t 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肿消失率为100%,手术有5例患者因其后期病情加重,通过开颅手术再次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血肿消失率为83.58%,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12 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中,54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患者轻残,5 例患者重残,2例患者死亡。对照组中,42例患者恢复良好,13 例患者轻残,8 例患者重残,4例患者死亡。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就是脑部血肿,脑血肿是我国患者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引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从而导致患者颅脑内压增高,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2]。常规传统的治疗方式能够将患者脑室内血肿快速清除,但是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安全隐患较大,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开颅手术往往会造成患者手术中出现大出血,危险性较高。随着现在科技的日益发展,微创介入手术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其技术也日渐成熟,为脑部血肿患者带来了福音[3]。微创介入手术与脑部CT检查相结合,对患者进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其创伤小,治疗率较高,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短,血肿清除率较高,与开颅手术相比之下微创介方式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4]。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34例脑部血肿患者,对其67例采用微创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微创介入手术可以有效将患者脑部血肿清除,对于脑室内血肿、部位较深的丘脑出血以及具有开颅手术禁忌症的患者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不过本次治疗中有5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因其血肿较大,采用开颅手术才得以清除。所以当患者经过CT检查后确认脑部存在巨大血肿后,不适宜采用微创介入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均对其进行护理,从而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为手术疗效提供了保障。两组患者均对其进行术前宣传教育,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其护理,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方法,术后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从而确保了手术疗效可以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微创介入脑部血肿的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有着较好的效果,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小,血肿清除率较高,可以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淑侠.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的护理体会[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5):252.

[2] 苏保华.神经内科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治疗脑部血肿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7):114-115.

[3] 田冉.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中舒适护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4,(19):150-150.

[4] 柳艳丽.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中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20):134,136.

论文作者:张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张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