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论文_黄亚丁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论文_黄亚丁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过程中,已建成梁段的线形在后期施工中是不可调节的,因此为了保证大桥的顺利合拢及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成桥内力控制在设计容许范围内,必须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控制工作。

关键词: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

1 桥梁施工控制的意义

任何桥梁施工,特别是大跨径桥梁的施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该系统中,设计图纸要求是施工的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将受到许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何从各种失真的结构参数中找出相对应真实值,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识别(监测)、调整(纠偏)、预测,使施工系统处于控制之中,对设计目标安全、顺利实现是至关重要的。早在武汉长江大桥和重庆长江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就曾经做过应力、标高的调整,这些调整措施实际上就是桥梁施工的内容。

桥梁施工控制是桥梁建设质量控制所必需的,并已被桥梁建设者所认识。施工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桥梁施工控制是桥梁建设质量的保证

在混凝土桥的施工中引入了自架设体系的施工方法后, 桥梁上部结构分段施工时,后期节段是靠己浇节段来支撑,从而逐步完成全桥施工,也就是无支架而靠自身结构进行施工,人们称之为自架设体系施工法。自架设体系施工方法的采用,必然给桥梁结构带来较为复杂的内力和位移变化,为了保证桥梁施工质量,使结构内力、位移符合设计要求,桥梁施工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1.2 桥梁施工控制又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

为了安全可靠地建好每座桥,施工控制将变得非常重要。桥梁施工所使用的方法是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施工中的每个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是可以预计的,同时可通过监测手段得到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内力和变形,从而完全可以掌握施工进程和发展情况。

1.3 施工控制是桥梁运营中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综合监测系统

桥梁建成后,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荷载等级、交通流量、行车速度等必然提高,还有一些不可测的自然破坏力也将会危及桥梁的安全,若在建设桥梁时进行了施工控制,并预留长期观测点,将会给桥梁创造终身安全监测的条件,从而给桥梁运营阶段的养护工作提供科学的、可靠的数据,给桥梁安全使用提供可靠保证。

2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

与连续梁桥相比,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结的连续结构,它综合了连续梁和T型刚构的受力特点,利用高墩的柔度来适应结构由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所产生的位移。连续刚构体系保持了连续梁体系的大部分优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与设支座的连续梁桥相比,连续刚构桥不需要临时锚固装置,省去了造价昂贵的大吨位盆式支座;其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稳的优点,又无需在支墩处设置支座和进行体系转换,方便施工;具有很大的顺桥向抗弯和横向抗扭刚度,能满足大跨径桥梁的受力要求:对矮墩要求有足够的柔度。基于以上特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日益活跃于桥梁工程领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施工控制

施工同样是一个重要环节,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对桥梁的跨径、线形、截面形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运营的安全。规范地施工可以使得桥梁的实际状态与设计状态的最大限度地吻合。目前连续刚构桥施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支架施工法和悬臂施工法:

3.1 支架施工法

初期的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多采用搭设支架法就地浇筑施工,桥梁跨径多为30-40m。由于施工工期长,并耗用大量的木材,因而建造连续刚构较少。

支架施工法,以往多用于桥墩较低的桥梁施工,其承重能力要求低。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来说,在浇筑完混凝土后需要拆除搭设的支架,出现体系转换的问题,引起恒载徐变二次应力这对桥梁结构很不利。近年来,随着钢脚手架的应用和支架构件趋于标准化,以及桥梁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如变宽桥和强大的预应力系统的应用,支架施工法也可应用在长大跨桥梁的施工中。

支架就地浇筑施工需要一联几跨同时搭设支架,按照设定的工序完成浇筑工作,待张拉完预应力钢束并压浆后移架。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水平分层施工法,浇筑底板混凝土,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腹板施工,最后浇筑顶板。另一种施工法也很常用,即根据施工能力每隔20-25m设置一道连接缝,该连接缝一般设置在弯矩较小的区域,接缝长lm左右,待各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最后在接缝处施工合拢。此法支架早期变形不致引起梁的开裂,有利于提高梁体质量。

3.2 悬臂施工法

悬臂施工法是1950年由前联邦德国首创,它由两个相邻的桥墩同时向两侧移动挂篮,水平同步推进,沿跨径方向逐段地悬出接长对称施工,直到跨中合拢。各梁段间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紧密连成整体。悬臂施工通常分为悬臂浇筑和悬臂拼装两类。悬臂施工方法从钢桥引入预应力混凝土桥后,使预应力桥得到了迅速发展。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悬臂浇筑法,梁体从墩顶上平衡向两边悬臂连续分段现浇伸出。因为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悬臂两端荷载完全平衡,所以采用悬臂施工的必要条件是:施工中桥墩与梁固结;施工中桥墩要承受不对称弯矩。悬臂施工时随着梁段增加既悬臂长度的增长,梁内出现的负弯矩不断增大,对混凝土桥必须在梁段上缘施加预应力,使其完成的梁段连成整体。这种施工方法的特点是:桥下不需要搭设支架,对在深水、大跨、通航、峡谷、高墩的条件下建桥是最优的施工方案;工序较简单,施工设备较少;多孔桥可平行作业,施工速度快;悬臂施工使跨中正弯矩转移到支点负弯矩,大大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节省施工费用,降低工程造价。该方法几十年来得到蓬勃发展,早期应用于T形刚架桥,后来又被推广用于悬臂梁桥、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斜拉桥和拱桥等。采用悬臂施工法施工时,一般存在施工中的受力体系转换问题,因此施工中应即时调整所施加的预应力来适应这一转换,并消除因体系转换及其它因素引起的次内力。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在悬臂施工时由于墩不能完全承受弯曲力,施工时一般要采取措施增加墩身刚度,如焊接临时托架等方法,待悬臂施工合拢后恢复原结构状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通用规范(JTJ021-89).人民交通出版 社,198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023-85)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 周军生、楼庄鸿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公路学报,2000(1)

[5] 杨高中等.连续刚构桥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公路,1998 (6) (7)

[6] 范立础,桥梁工程(上、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论文作者:黄亚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论文_黄亚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