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谈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兼论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_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史学家谈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兼论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_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历史学家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要重视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近现代史论文,历史观论文,历史学家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6月6日,北京市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部分与会同志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80年代以来,近现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思想也很活跃,纠正了过去我们研究中的一些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的倾向。

但是,在思想活跃中也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和议论,这不奇怪,因为都在探讨。这里我举些例子。

有一些文章认为,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史中的近现代史,要从世界近现代史的角度看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近代西方殖民征服,人类特别是东方各民族所有的优秀自然资源将永远沉睡,得不到发展。这是一种看法。

也有人认为,西方国家来中国是帮助中国发展的,不反帝中国也能够发展。有些文章还列举了一些数字说,袁世凯时期,或者后来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时期,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下,中国照样可以发展经济。不反对帝国主义也可以发展经济。

与此相联系,对反侵略战争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了反侵略战争究竟有没有必要的问题,比如中法战争,有些论著就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中法战争对越南没有好处,对中国也没有好处,其结果是中国沦落。对义和团的反帝运动也有不同的看法,说当时中国衰弱,既然打不过人家,就不要打了。每打一次的结果都是更加沦落。

也有人讲,抗日战争没有什么必要,在伪满洲国日本人搞了工业、铁路,如果不去抵抗,让日本人进来,也许中国今天已经现代化了,跟日本差不多了。有人甚至认为,亡国还可以得到西方的恩惠。中国要富强康乐,先得被殖民100年。这是一种看法。那么到底怎么认识近代的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战争?

另外,有人认为,过去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是讲反帝反封建,革命年代那样讲是必要的,但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应当以新的视野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不必或者不应该再讲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是要讲近现代史上的改革开放。有些报刊在组稿中也明确向作者提出,你就写近现代是怎么改革开放的。这就涉及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历史人物,包括奕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等,都拉入到改革开放的视野中去考察,作出一些评价,当然跟过去的一些评价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革命不如改良,辛亥革命是过激主义,戊戌变法也是过激主义。辛亥革命的结果是中国出现军阀混战。当时清政府虽然腐败,但毕竟在搞新政,如果让清政府慢慢搞下去,中国今天也就现代化了。

还有人认为,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是浅层次的,只有用文化来解释中国近现代史才是深层次的。中国近现代史的根本问题是中西文化冲突。

还有人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过时了,要回到30年代,但回到30年代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没有说明。

总之,在我自己有限的接触里面看到有上述各种各样的观点。用什么思想去指导近现代史的研究,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对这些问题怎么看,从事近现代史和革命史研究和教学的同志都会遇到,学生也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出香港割让出去很对呀,香港不割让出去哪有今天的繁荣呢?对这些问题怎么认识,怎么看?不明白这些问题,老师怎么回答,怎么解释?怎么回答对,怎么讲就不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更加实际一些,研究中可以不理会这些问题,只管研究自己的课题,但老师在教学中就回避不了。对这些问题大家都很关心,今天的会议就是对此进行一些研讨。学术讨论完全贯彻双百方针,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不同的看法都可以互相探讨。

标签:;  ;  ;  ;  ;  

史学家谈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兼论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_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