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袁宇新,方佳斌

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袁宇新,方佳斌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省道S106线南华镇白象沟村至双龙镇段属于S106线的一部分,又名川西环线,南北贯穿中江县全境,北接德阳市旌阳区,途经富兴镇、中江县城、南华镇、玉兴镇、龙台镇、双龙镇、继光镇、广福镇、会龙镇、仓山镇、元兴乡,南接资阳市乐至县,县境内路线全长约102㎞,是中江县的南北大动脉,其路面状况影响着沿线多个乡镇及其辐射区域群众的交通出行。在2009年末为迎接部检,该路原水泥砼路面采用白加黑的方式进行了路面改造。2015年,该路段沥青路面出现了裂缝、局部沉陷、车撤等病害,公路通行能力降低,服务水平下降。

关键词:公路;路面;控制分析

1 沥青路面大中修评判标准

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的相关规定,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包括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分内容。项目实例主要为公路路面整治工程,因此主要为对原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进行评价。路面检测包括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项指标。其中,路面结构强度为抽样检测指标。同时需对原路面钻芯取样,并调查道路养护历史、交通量等。根据对原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分的调查评定,评定结果为: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原路面虽行驶质量、路面结构强度较好,但调查实际显示路面损坏较重,破损率较高,全线路面PQI仅为67.29;且S106线交通量巨大,为我省重要的公路运输大动脉,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已造成该道路使用状况每况愈下;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为防止该重要的省级干线公路进一步损坏、且造成后期全面恢复原技术标准的难度和成本巨大,建议提前采取大修措施。以尽早对该路段及其沿线设施的损坏进行综合修理,全面恢复其原有技术标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2 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重点

根据对原路面病害原因的分析及相关工程类似经验,按照有关规范规定,项目实例采用了以下路面结构方案:将原沥青路面铣刨4.0㎝后,对原下面层沥青处治后,再加铺双层沥青砼。路面结构型式为:4.0㎝厚SBS改性沥青AC-13C上面层+5.0㎝厚中粒式沥青砼AC-16C下面层+5.0㎝厚中粒式沥青砼AC-16C面层修补(修复)+30㎝原路水稳碎石基层(根据需要处治利用)+ht㎝原路调平层(根据需要处治利用)。针对项目实例特点,笔者认为本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沥青砼路面质量控制、基层强度补强、路基强度补强及局部严重沉陷路段的处理。

2.1严格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

沥青、矿粉、集料是路面施工使用的几种主要材料,其中沥青是关键性材料,因此沥青材料质量控制工作非常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选购沥青材料时应进行随机抽检,选择符合要求的沥青材料,然后按照沥青材料类型的不同进行材料放置,注意普通沥青存储罐的温度应在130~170℃之间,改性沥青存储罐的温度应该在180℃以下。随着矿粉细度的变化,沥青混合料性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必须将矿粉细孔控制在0.075mm左右,通过率保持在75%~100%之间,如果使用的矿粉量过多,混合料的耐久性、水稳性及强度都会随之降低,相反矿粉量使用过少,其力学强度必然会降低,所以,矿粉使用量一定要满足要求。此外,集料主要由坚硬、清洁的石质材料构成,注意将破碎机产量维持在均衡条件下,保证集料级配的稳定性,加工的块石必须满足洁净要求,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强化料场管理力度,避免出现粉尘污染等问题。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需严格按照要求掺加纤维稳定剂。

2.2科学控制注浆法施工质量

为提高基层强度,工程实例根据要求对原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作注浆加固处治。目前由于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出现问题较为普遍,注浆方法开始应用到沥青路面的修复当中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什么在沥青路面的修复当中使用到注浆法?因为沥青路面在修建过程中主要以粉煤灰以及碎石等原材料作为公路的基层建设,在此施工过程之中由于石灰稳定土及土基的强度不够,导致沥青路面在后期的使用中由于路面负荷过重而出现路面塌陷等问题,此时采用基层注浆可有效提高基层强度。基层注浆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灌浆孔布设应距路面自由边或裂缝的距离一般为0.8m,最低不小于0.5m,灌浆孔的数量一般可根据路面板的尺寸、下沉量大小、裂缝状况酌情调整,目的是能更好地填充土体与基层的空隙,孔距为1.5~2m,采用梅花型布孔方式。用钻孔机在路面上钻孔,孔的大小应和灌注嘴的大小一致,一般为50㎜左右。

2.3静力灌浆施工质量控制

项目实例为提高路基土基强度,对路基轻微沉陷路段采用了静力灌浆加固处治,注浆的目的是通过在路基内灌注水泥粉煤灰浆,对路基松散部分进行充填与胶结处理,增强路面底基层与路基土整体稳定性和强度,从而提升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及抗变形能力。静力注浆采用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进行注浆,以保证注浆的有效性与连续性,注浆过程中应跳孔进行,每次跳孔的数量在2~3个之间。比如在对路面塌陷问题处理进行注浆修复时,需要确保注浆作业时的压力稳定、当塌陷的路面抬升量5mm或者塌陷路面附近出现局部拥包时,即可停止对该塌陷方的注浆作业。灌浆作业可从沉陷量大的地方开始,由大到小,当相邻孔或接缝出现冒浆时,停止泵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对于公路正常行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施工企业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展开施工,在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展开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同时按照现代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理念,严格控制施工重点,以保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一直都处于受控的状态中。省道S106线南华镇白象沟村至双龙镇段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裂缝、龟裂,沉陷、车撤等病害,公路通行能力降低,服务水平下降,这种情况下必须结合路面质量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修复性措施,保证大中修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欣.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摊铺与压实的施工质量控制[J].福建交通科技,2013,02:22-24+36.

[2]肖友高,张明伟,李春阳.深度探讨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0,10:95.

论文作者:袁宇新,方佳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袁宇新,方佳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