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萨尔国王的“世界公共桑”的文化现象_藏族论文

浅析格萨尔国王的“世界公共桑”的文化现象_藏族论文

浅析格萨尔王传之《世界公桑》的文化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象论文,格萨尔论文,文化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格萨尔王传》是广泛流传于藏族民间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内容广博、结构宏伟,是几个世纪以来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人类最初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观念。其《世界公桑》写格萨尔纳妃称王后,为降伏各地各种妖魔,岭国举行煨桑祭神仪式,祈祷保佑岭国,煨桑前后射杀了来犯的魔国红铜角野牛和反击了入侵抢马的霍尔一些王臣。煨桑祭神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但其中不乏对当时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现象的艺术描写。

一、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

据《文物》① 记载,藏族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新旧石器时代。“从旧石器时代到吐蕃时期,西藏的文化有其鲜明的特点,又不断吸取了祖国内地和国外某些地区文化的营养,而与祖国内地文化的相互交流尤为明显”。这种文化的互相交流在《格萨尔王传》中亦反映了出来。《世界公桑》中有一段与周边民族饮食文化交流的记载,说“壶内盛着汉地的上好花茶,碗里倒上印度的白米酒,西藏的青稞酒,尼泊尔的葡萄酒等各种饮料”②。从这一记述可以了解到在早期藏族与其他民族有一定的交往,并将这些地域特色文化引入了藏区。汉地出产上好茶,这与史书中的记载是吻合的。茶传入藏区是在都松莽布支时期,据说“此王在位时,得了一场重病,一只小鸟衔着一根枝叶上有几片叶子的树枝,国王摘下树叶的尖稍放入口中品尝其味,觉得清香,加水煮沸,成为上好饮料,派人去寻找,在汉地找到”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茶叶是从汉地引进。茶引进吐蕃后,专门让人制造盛茶的碗,上面图案各异,饮茶成为藏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后来发展形成了著名的“茶马互市”。如前所述,印度盛产白米酒,尼泊尔盛产葡萄酒,西藏以青稞酒而著称。青稞酒在现今藏人生活中也是一种可口的饮料,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上是必不可少的,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另外在史诗中关于酒的记载有“去年酿的是年酒,今年酿的是月酒,有汉地的粮食酒,有西藏的良药酒”④。汉地盛产粮食酒,西藏有特制的药酒,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在彼此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形成特色。

二、女性地位审美标准的体现

一般史书中,对妇女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就算有也只是对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一定作用,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稍加叙述,而在《格萨尔王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妇女服饰、审美标准、妇女地位的描写,这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夸大其词或后人加工的东西,但它毕竟留有历史的痕迹,即藏人的社会生活和对美的崇尚。《世界公桑》记载,“富室夹罗顿巴绛粲的爱女,是尕杰僧姜珠茉王妃。她洁白不变的面容……她红艳不改的双颊……她那娇滴滴的两眼……她那一辫辫下垂着的长发,好像闪着黑亮油光的千条丝线。她身上穿着长衣、短衣十八件,不长不短的衣服十九件,更有水獭大衣堆着九层白花……还有如意宝珠的六饰,金银玛瑙的网格,珊瑚琥珀水晶的半网,小小的红皮花靴,虹光闪耀的靴带等等各种衣饰,都装饰在她的身上”⑤。除此之外,还有“松耳石和珊瑚妆饰着长辫,颈项上带着金银制成的尕乌”⑥,“智慧深广似大海。身体苗条比竹藤”⑦ 等,对这些记述我们抛开其中夸张的部分,可以看出当时藏族社会已出现贫富差别,古人将洁白的面容、红艳的双颊、苗条的身材、黑亮的长发作为妇女美的标准,将金银玛瑙、珊瑚琥珀等作为装饰物,修饰头发、颈项等。

另外在史诗中对妇女的言行举止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她走路不向左旋,口气不冲食品,脚步不跨坐具。她有礼貌的温文,可人心的风度,极端谨慎的行动,虔信地绕行礼拜,并献上了悦耳动听之言”⑧。要求妇女的一举一动要谨小慎微,仪表要端庄,要具备内外双兼的美德。据史诗记载,岭国女性中有“贤惠苗条的嫂婶十八个”⑨,堪称女性的典范。“贤惠”成为人们对妇女的一种道德标准,认为“年轻姑娘需要是贤淑,身穿衣服要整齐。头发蓬松腰带烂,那和老母黄牛有何异”⑩。总之,她们的言行需符合人们的礼仪规范。

关于妇女在社会分工中的角色问题,《格萨尔》中也有零星的记载:“所有母婶和年轻的主中馈的妇女,献上香茶甘酒和美食”(11)。这一记述提示:烧茶做饭由妇女来承担,她们做一些服侍性的工作,正如史诗后面所提到的“食物甘美是母婶双手做,母婶深恩像大海”(12)。

当时对女性的贞节也看得很重。因为背叛丈夫而被遗弃的女性很难得到社会的谅解。如:“霍尔滚尕姑娘塞玛措,因她和魔王有私情。退失了白方三昧耶戒,永远同居不可能。非因她貌丑才休回……”(13)。塞玛措被赶回娘家的情形更能体现当时对女性忠贞的看法,此部本中记载“滚尕的女儿塞玛措被甲擦剔去了头发,她流着眼泪被赶送回娘家”(14),从这一段看,被剔去头发是对已婚妇女的一种侮辱方式,反之蓄长发是一种延续下来的传统习惯,被赶送回娘家则是被丈夫遗弃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夫妻不和甚至会造成以后两方势力的敌对,如“甲擦这个死尸老笨蛋,休回我们的塞玛措姑娘。她回霍尔痛哭泪满面,她的满头长发被剃光。……要把仇报”(15)。

史诗的法规内容体现了男女不平等,称“男中箭要用百命买,女中箭要用千金赎”(16),表明男女身价不一样。这与松赞干布时所制定的法律有一些相似之处,在他所制定的七大律法之不杀生法中提到:“偿付死、活命价时,参考受伤人的地位高低,然后才能决定赔偿的粗略数额”(17),根据人的社会地位予以不同的待遇。而在《世界公桑》中当时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叙述中有男权至上的思想,如“太软弱会被婆娘所轻视”(18) 等。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人轻视、从属的地位。

三、饮食和娱乐

现今生活中藏族食用的最普遍的食品是糌粑,饮料是酥油茶。《格萨尔王传》对这方面略有记述:“献上洁白的牛奶、奶酪、酥油、奶皮等红白食品”(19),“斟着汉地花茶,喝着上等名酒,吃着花花的肥羊肉”,(20)“雄师大王格萨尔与大臣们,论今谈古,饮酒喝茶,吃着肉食,糌粑酥油”(21)。藏族早期的饮食结构是以糌粑、肉食、奶制品为主,与现在牧区基本相同。当时以牧业为主,农牧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对食物的制作方法、吃法上都有一定讲究。例如对于茶的制作法史诗中提到,“好茶要用岩水沏,加上盐巴和鲜奶,再加黄油把味提。喝上这样红花茶,浑身清爽心安适”(22),制茶者讲究味美,并对身体有益。古人的聪明才智被后人所借鉴,并加以改造,成为今天藏族独特的制茶技艺。

对于藏族早期的娱乐方式,在史诗有这样的记载,“众民与英雄们有的赛马,有的射箭,有的掷骰子”(23)。现在藏民族生活中,赛马、射箭是节庆的重要娱乐项目,可能比赛方式与古代有些差异,但基本被继承下来了。另外也有其他娱乐项目的记载,如:“赛完了马,英雄猛将们又纷纷比武。……比赛长矛……比赛宝刀,……比赛角力摔跤……总之,大练矛箭武器”(24),除此外,还有“唱歌唱出快乐声,跳舞跳起欢乐舞”(25) 等,这就让人联想到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称谓,藏族的能歌善舞渊源于很早的时期,得益于古人留下的众多文化遗产。

结语

《格萨尔王传》作为源于生活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一部长篇史诗,在发展的长河中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不同时代的文人赋予了它许多神话色彩和主观臆断的东西,但只要我们去伪存真,就会发现它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古代藏族社会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探究藏族古代文化的一部重要的资料。

注释:

①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考古工作的回顾——为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而作》,《文物》1985年第9期。

②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19)(20)(21)(22)(23)(24)(25) 《世界公桑上部》,王沂暖译,文物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P4、P7、P3、P15、p16、P4、P5、P88、P15、P110、P167、P78、P137、p152、P68、P4、P6、P53、P23、P53、P71、P90。

③ 《汉藏史集》,陈庆英译,第104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 恰白·次旦平措、诺昌·吴坚、平措次仁著,陈庆英、何宗英等译《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杂志社等联合出版。

标签:;  ;  ;  

浅析格萨尔国王的“世界公共桑”的文化现象_藏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