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证书制:深化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的探索_教学技能论文

双重证书制:深化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的探索_教学技能论文

双证书制度——深化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职业技术论文,师范论文,证书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从1979年创办以来,对于如何办出特色,从理论到实践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求找到一条遵循教育科学规律、适合我国国情的职技高师发展道路。十几年来,经过办学者的不懈努力,逐步认识到“双证书”制是办出职技高师特色较为理想的办学模式。

一、双证书制办学模式的探索

十几年来,职技高师办学走过的道路,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从1979年至1984年,大约经历了五年时间。基本上是在工科院校教学模式中渗进师范教育的某些内容。即: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结构和设置、教学要求等方面沿袭工科院校的一套做法,另外增加了师范教育的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毕业生虽然在教学能力的培养上受到一定的训练,但是,在专业水平上与一般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毕业生没有实际技能,没有自己的特点,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培养的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由于办学没有特色,对一般院校毕业生增加一点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培训,就完全可以取代职技高师教育。因此,职技高师是否需要继续办下去,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办学特色探索阶段,从1984年至1993年,大约经历了十年时间。由于逐步认识到办学特色的形成是职技高师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办学者在总结初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职技高师要按照自己的教育规律办出特色,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初步提出了加强学生职业能力、深化技能训练,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在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上明确提出了专业理论、教育理论和技能三者协调发展的构思。为此,需要探索新的途径,改革旧的教学模式。这一时期,从招生、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设计、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实验。如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掌握一定技能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并将技能考核作为入学的必要条件;教学计划上增加技能训练时间等。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增强了毕业后上岗的适应能力,职技高师办学的特色开始有了体现,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但是,此阶段由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和明确目标,大多数学生仍然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对技能训练要求不高不严,仍不能达到培养既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又是技能训练指导教师的新型一体化教师的要求。

第三阶段,从1993年起至今。在总结第二阶段办学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培养持有“双证书”(大学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新型大学毕业生。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突出职业性。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继续深入进行办学特色建设。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理论教学贯彻实用、管用、够用三原则,提倡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强化技能训练,把技能训练列入正式教学计划,并作为一门必修主课,技能训练达不到要求不能毕业。提出了专科2+1,本科3+1的教学模式。即本、专科进行一年的技能训练,通过社会组织的技术等级考核,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从根本上摆脱了旧的教学模式,办学特色基本形成。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从上述教改探索,不难看出职技高师实行“双证书”制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双证书制体现了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它的职业性,培养的人才不是以掌握某学科专业为目标,而是以具备从事社会某职业或某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为目标。职技高师培养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既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师,它的特色应体现在“一体化”三个字上,“双证书”制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和发展。大学毕业证代表了专业理论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技术等级证表明了实际技能水平的高低。“双证书”制把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职技高师的教学模式应进行大的变革,跳出工科高等院校办学圈子的束缚,整个教学围绕“双证书”的要求而进行。因此,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职技高师办学特色的体现,是一般工科高等院校所取代不了的。

2.“双证书”制的实行满足了中等职业学校对培养“一体化”教师的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较深厚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掌握教育规律和某专业或职业的实际技能。“双证书”制的教学计划是围绕上述三方面的要求制定的,教学全过程对三方面的能力知识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要求,通过“双证书”的考核和发放,保证培养学生的质量标准。因而,持有“双证书”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对“一体化”教师的要求,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和好评。

3.“双证书”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双证书”制的实施,把技能训练作为一门主课,并规定达不到相应等级不能毕业,因而,学生感到压力很大。以前也进行技能训练,由于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普遍不太重视,认为技能无关紧要,只要毕业文凭拿到手就可以了。现在可不同了,再不重视不行了,主动性大为提高。另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多一项本领,在竞争中就多一份筹码。同时用人单位对“双证书”人才的欢迎和重视,也使学生看到了“双证书”的重要性和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再者,教学计划的改变,理论课与技能训练并重,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只有更多的投入,抓紧时间,才能顺利完成学业任务。因而,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行“双证书”制有关问题的思考

1.教育质量评价问题

职技高师要按自己的教育规律办出特色,就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狠下功夫,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职技高师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二种能力,一是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二是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虽然在理论的深度上比普通高校稍低一些,但必须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评价学生质量时,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理论考试方法,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对象。实践能力也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不能盲目向一般工科院校的专业标准看齐,应重视实践性,即技术应用性。只有认识职技高师培养人才质量标准的特殊性,才不致于盲目与一般院校相攀比,建立起自己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职技高师着眼于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在重视专业理论考核的同时,还应重视在实验室和实习厂进行实际技能的考核。技能考核应在平时训练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由社会力量组织的最终阶段等级考核,以增加考核的权威性。这有利于社会的认可。职业技能实际达到程度的等级证书,并不全由学校颁发,而应尽可能由社会权威机构核发。

2.入学基础问题

“双证书”制培养具有大学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文化基础应是高中毕业或相当高中文化,否则,难以完成理论教学任务,技能一般要求达到中级水平,这对于一点实践经验都没有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要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是困难的,强调实践技能训练,必然冲击理论教学,达不到大学应有的专业理论水平,技能训练太少,学生不可能熟练掌握某一职业技能,这一矛盾只有通过改变生源来解决。招生对象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具有相当文化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青年,通过单独进行的文化和技能考试,择优入学。这些人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比高中毕业生稍差,但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为职技高师的教学改革,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双证书”人才,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3.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问题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要求,按照学科特点把教学实习、生产劳动、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引入教学的全过程,以增强受教育者的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合格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健全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职技高师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和教育实践,在教学计划中应保证充分的教学时数,一般不应少于总课时的30%。即四年中至少有一年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某些技艺性要求高的专业,还可多一些。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必须单独设课并贯穿于全学程,不能搞突击式训练,要根据技能训练规律,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可分别开设基本功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强调打好基础,扩大视野,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的适应性。

4.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为了适应“双证书”制教学需要,教师队伍应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文化理论课教师,二为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前者与一般院校要求大同小异,后者则是职技高师办学特色的需要。这类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完成技术等级的教学任务。应当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在造就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建设骨干教师的同时,也要造就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超技艺的新型技能训练指导教师,保证“双证书”制培养高质量人才任务的完成。

技能训练指导教师一般应从工厂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中选用,应有五年以上的实践经验,或者是高级技工经过一年左右的专业理论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要制定一些适合技能训练指导教师特点的相应政策,如职称评定条例、标准,业绩考核,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等。应与一般教师有所区别,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标签:;  ;  ;  ;  ;  

双重证书制:深化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的探索_教学技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