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跨境物流网络建设的产业联动发展--整合场理论的顶级设计理念_国际物流论文

基于“一带一路”跨境物流网络构建的产业联动发展——集成场理论的顶层设计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路论文,跨境论文,理论论文,物流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5)10-0034-08

       一、“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物流业转型升级机遇

       1.“一带一路”跨境物流网络发展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带”是我国与亚欧各国间在现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点、线串起和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陕西西安作为国际陆空交通枢纽城市,既是“一带”的起点枢纽,也是衔接“一路”的中心枢纽。作为位于我国地理中心的枢纽城市,不仅向东衔接铁海联运国际物流主通道,向西贯通国际铁路运输主通道,同时也是从地理中心走向全球集散、中转的国际枢纽,以及向国内配送的全国中心枢纽。将“一带”的起点枢纽、衔接“一路”的中心枢纽,通过国际物流主通道连接成一个体系,就是国际物流快速通道网络。这是内陆型枢纽城市成为国际集散、中转、运输与国内配送相对接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城市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境内物流与跨境物流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的产业衔接中实现物流对接,形成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支撑的国际物流快速通道网络以及相应的产业联动发展机制。

       2.经济新常态对物流业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要通过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常态要求产业转型升级,涉及物流业高级化发展,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升物流业组织化发展水平。集成场视角的物流业组织化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物流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的组织化形式;二是物流基核引起的产业集聚的组织形式。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向,这是一个从点线物流走向以网链物流为基础的高端物流的发展过程,即要从分散的物流服务走向集成的物流服务或者说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3.物流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联动

       物流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根据其衔接性、渗透性、服务性等基本特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带来全球性经贸及物流联系。地区产业分工的本源是制造,制造的发展趋势是跨境经贸联系的全球供应链。“一带一路”扩展了供应链原料之来源、产品之市场、跨境物流之快速网络。跨境物流网络由跨境物流业基础设施网络、综合信息网络、业务网络支撑,跨境物流网络能否成为物流主通道,能否实现快速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在跨境物流网络中的地位,是跨境两业联动过程的基础,需要高度组织化的物流业予以支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就是依据其产业关联机理,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以下简称“两业”)精准对接、有效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享共赢的协同发展过程。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方面考察,除传统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外,还应考察跨境物流枢纽、跨境物流网络、物流服务质量、效率和成本的影响。

       二、“一带一路”起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视角

       1.基于集成场理论范畴的观察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构建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是跨境产业联动发展的基础。国家地区间产业的差异创造了需求的差异,促使国际经贸加强供需联系,而跨境物流则支撑着产业供应链集成物流服务的过程,需要运用大视角、大思路和顶层设计方法来分析研究这一发展过程。

       (1)应用集成场理论,可以“一带一路”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为基础,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提供顶层设计的基础理论、思路和分析方法。集成场是合成场元受集成引力和集成力作用在时空上的分布状态。[1]这些合成场元中的集成体是人工大系统的主动性合成场元,其他的是被动性合成场元,包括基核、联接键、场线和场界等[2]范畴。集成场理论提供了基于“一带一路”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和模式,其模式构建依据有:集成体、基核和联接键。

       (2)集成体是由主体单元与客体单元组成的二元结构的有机整体,具有战略主体、行为主体、利益主体的三主体特征,可按其意志产生集成力,体现其战略意图、执行能力、综合利益,从而成为行业组织化的龙头企业。其中,物流集成体是物流业龙头企业,在组织物流链中起主导作用,[3]比如可决定企业、产业、区域涉及跨境物流链运作的规划与执行者。制造集成体是制造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过程中,制造集成体主导的供应链是物流链服务的对象。物流集成体产生物流集成力,集聚省域内外的国际物流资源,作为龙头企业主导跨境物流链的形成与运作。

       (3)基核是复合场源的载体。场源是吸引资源的集成引力形成之源,起着集聚集成体、资源及引导场线运行的作用,可提供物流集散、中转、海关、国检等一站式专业与公共服务,以确保效率。基核可作为物流业基地、制造业基地等[4]的基础,有专用型和公共型之分。物流基核包括陆港、海港、空港及其相应的物流园区等,除土地资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外,还可具有海关报关通关等业务以及海关监管的保税业务等。内陆港作为公共型基核,不仅需要物流服务,而且需要海关、金融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以提高国际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各类集成体在公共型基核跨境物流集成过程、跨境两业联动集成场的基本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集成场视角的跨境两业联动集成场构成

       (4)联接键是为了在原有不同的重要合成场元间形成一种更稳定、更有效联系而构建的一种新的合成场元。联接键可分为基础类、服务类、综合类等几种。基础类中有资源型联接键、信息型联接键、技术型联接键。资源型联接键在作业场所区域、国际集聚、中转、辐射等方面发挥作用;信息型联接键可利用云网端(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端)进行信息方面的连接,如大通关(属地报关、异地通关);技术型联接键决定了如何结网,如何在设施设备、物流运作等方面应用云网端等技术。服务类中有功能型联接键和过程型联接键。功能型联接键是将分散的物流服务功能结合成功能块,使装卸、运输、甩挂、配送功能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过程型联接键主要应用于一段过程之间的衔接,如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运作段的衔接等。综合类联接键指将上述不同类型联接键组合设计后进行应用,如组合型联接键。

       (5)将集成场理论应用于“一带一路”的“五通三同”,分别体现了集成体、基核、联接键等的作用。“五通”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可以看作集成体、基核用不同联接键构建的统一体,形成了缺一不可的机制;“三同”指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更强调集成体间不可分割的利益渗透于以跨境物流链与供应链竞合关系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共赢机制。“一带一路”形成了更加广阔的跨境物流基核与联接键衔接的网络支撑,为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业转型升级指出了一个发展方向。

       2.评价国际物流快速通道的要点

       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构建国际物流快速通道网络的目的在于提高国家跨境物流服务质量与运作效率,降低整个国家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网络成本。

       (1)国际物流主通道是构建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的基础。当境内枢纽城市跨境物流业务量规模不足、载运方式不对称时,各自独立开发向西中欧快线的做法和绩效是值得质疑的。因此,要从传统的对企业运输量、政府政绩的考察转变为对跨境供应链系统价值、效率、效益的考察,要运用跨境集成物流服务发展的全程供应链物流绩效。

       (2)以公共型国际物流枢纽和国际物流主通道构建完整的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体系,而不是其中的某个功能块。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是基础设施网络、综合信息网络、物流业务网络三网一体的体系,包括测度一个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组织运输网络供给能力的三个维度:空间位移量(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通常用运输距离表达)、位移占用的时间(货物量从进入到离开运输系统所占用的全部时间)和全程位移成本。

       (3)特定物流量从进入到离开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的时间占用量,必要时这一网络可进一步向终端延伸,测量指标同时纳入。这一指标就是时间周转量,可用来间接测量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集聚周边省市物流量的集成引力,以及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技术、组织和制度等层面支持下的实现能力。显然,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占用的时间越少,对周边货源的集成引力就越大,形成规模经济的能力就越强。追求国际物流主通道物通量对称平衡与提高国际物流主通道网络效率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一项长期影响跨境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涉及国际物流网络运作效率,包括跨境基础设施网络效率、跨境综合信息网络效率、跨境物流业务网络效率。

       (4)整合跨境物流集运、始发、中转、配送业务规模,以支撑国际物流规模效应。通过合并同向物流场线来提高跨境物流业务规模和效率,通过增加班列频次来提高国际物流服务质量,结合物流业务规模与效率提升来降低整个国家向西开放的跨境物流成本。

       (5)追求跨境物流全程场线绩效,而不仅仅是其中某一段的绩效。物通量是不同经济区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的交换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地域单元,除依托国际海陆通道外,还有空中交通运输通道的支持。因此,从“一带一路”起点枢纽到终点枢纽网络,要以主通道提升供应链全程价值,满足制造供应链需求,通过公共型基核产业组织化,追求供应链全程价值与效率,满足跨境物流联接键创新,追求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技术组织创新。

       (6)境内外重要集散中转枢纽构成跨境物流主通道,直达快速是其基本特征。这就需要物流枢纽之间进行产业分工,追求大平衡。国际物流节点枢纽是国际物流过程所依托的公共型交通运输枢纽,也是集成场视角下的公共型基核。其一是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即由航道、港口、铁路、公路等构成的基础设施网络;其二是标准化技术、组织和制度手段;其三是综合物流信息网络,包括运行制度的联接键。

       基于上述分析,境内产业联动发展的专用型基核要与公共型基核有效衔接起来,不仅要创建基核间的联接键,而且要将集成体间的创新业务、发展重点与经济利益通过联接键建设稳定下来,以便组织好长期跨境物流全程场线。[5]

       3.构建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

       国际物流主通道网络效率涉及国际快线运作的公共型枢纽基核、业务规模、服务质量、运行效率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实现快速、准确和精准对接。

       (1)在布局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时,要根据枢纽城市产业、地理和经贸联系创建跨境物流优势。可考虑将地理中心转化为中转配送枢纽,构建基核场源,培育战略优势,实现产业集聚、物流有序、港区联动、港港联动、国际中转,国际主通道网络需要通过内在机制将其全线贯通。以集成场视角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快速通道网络,要基于客观主动优化视角,避免主观狭隘的行政区位、部门利益视角,以免因局部利益而影响到全局利益的考量。

       (2)发挥跨境物流集成体以专业化为基础的物流链组织者的作用。在多种集成体中,物流集成体主导物流链,制造集成体主导供应链。制造集成体的供应链体现物流需求,物流集成体组织形成物流链是物流业组织化的一种形式,应主动与制造集成体加强沟通,主动切入、主动适应、主动完善并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水平。

       (3)发挥公共型(特别是国际中转枢纽)基核在连接跨境产业、贸易和物流中的作用。公共型基核的集成引力形成产业集聚,是产业组织化的另外一种形式。利用基核可以共享基核场源资源,有利于形成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企业可作为相对的物流集成体发挥产业组织化作用。以国内起始陆港作为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构建中(亚)欧快线网络,在起始港(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形成集聚、中转、辐射的重要节点,即枢纽中的枢纽,构建国际物流主通道网络。参见图2。

      

       图2 以国内起始港作为国际中转枢纽港构建国际快速物流网络

       (4)发挥基于陆港、海港、空港、物流园区等平台的多方集成体协同机制和作用。一定要分清做平台与做具体物流业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公共型基核中的国际物流枢纽为基核构成跨境物流网络,形成跨境物流快速通道网络,其效率的提高需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过程中,将物流基核与制造基核对接起来。在同一基地运作的基核间关系称为融合型,在相邻基地运作的基核间关系称为连接型,分离运作的基核间关系称为公共型。物流集成体业务运作基核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物流的效率和成本。在此基础上,为实现跨境物流快速网络与制造业、物流业基核的对接,还要发挥集成体的集成力与基核之间的联接键关系。

       三、集成场视角下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及策略

       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体现就是从“点线”物流发展到“网链”物流服务,前者体现分散化运作特点,后者体现集成化运作特点,要求从两业竞争发展到两业竞合,从两业竞合发展到两链协同与融合发展,通过联接键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物流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根据集成场理论,可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用式(1)表示,[6]该式也可用于一般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式(1)是作者基于200多个案例研究、[7-9]10余篇论文[10-13]和著作[14-15]等进行理论探索与验证研究的结果,其形成源于集成场理论,可以证明将之应用于两业联动发展模式是完全可行的。用集成体间、基核间关系和联接键类型作为不同的识别依据,组合形成了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不同关系类型所结成的两链融合关系,反映了产业联动合作双方的发展空间。

       2.从境内产业联动到跨境产业联动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集成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导入阶段、适应阶段、共享阶段、创新阶段。在不同行业的物流组织中,如汽车物流运作、IT物流运作、家电物流运作、冷链物流运作、卷烟物流运作、电商物流集成运作、物流金融运作等,其物流组织模式及方案设计、物流运作质量管理、时间和成本控制各有特点。[16]一般在产业联动过程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以及境内外物流对接效率,可总结经验并将之引入跨境全程物流的境外物流对接运作过程,在境内两业联动发展竞合关系,形成两链切入、适应、共享等过程的联动策略。

       (1)从信息、技术型联接键和过程联接键切入供应链。通汇物流从信息型、技术型联接键起步,切入陕重卡供应链,最终形成组合型联接键,基核间关系稳定于融合型关系,集成体间关系从合作伙伴、战略联盟发展到紧密融合型关系。从2005年10月起至今,为陕汽集团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精益一体化重卡物流管理与运作体系,同时为陕重汽成功培养了一支有技术、能规划、能管理、能操作、会打硬战的团队。

       (2)从功能型联接键和连接型基核切入供应链物流。华泰物流等从技术型联接键——轿车专运车辆切入比亚迪成品车物流过程,通过专业化车辆实现轿车专业化物流功能过程,物流基核与成品车库基地紧密相连,作业效率高,服务质量好,保持合作伙伴型集成体之间关系。

       (3)从功能型联接键与融合型基核关系切入供应链。新飞专运(改制后,一部分成为“新运物流”)与新飞电器的合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一对一”和“多对一”干线运输服务模式。这两个集成体之间从市场选择、合作伙伴关系转变到战略联盟关系,又从战略联盟关系转变到合作伙伴关系(参见图3)。

      

       图3 境内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的集成体、基核和联接键关系

       (4)借助公共型基核与服务平台的支持切入供应链物流。物流企业联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内的中小企业大多利用公共物流基核等资源,与客户形成供应链物流服务关系。这种集成体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基核大多是公共型的,作为相对物流集成体的物流服务大多是通用型的。

       境内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已经有充分的案例验证,可以在跨境产业联动发展中参考应用。对境内与境外物流对接过程,要特别关注“五通”“三同”集成体、基核与联接键之间关系的建设,并将其落实到公共型国际物流基核建设之中。

       3.基于公共型基核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可利用公共型基核集聚物流集成体、制造集成体、商贸集成体,通过物流集成体运作跨境物流场线。可利用平台的海关、国检、金融、工商、税收等公共服务构成内陆港集散转运体系,形成国际物流业务高地和物流成本洼地,提高一站式集运、通关、中转等的服务效率。

       (1)物流及公共服务协同平台。在政府部门集成体政策支持下,可充分发挥集成体在两业联动发展中的作用,其全程场线形成过程如图4所示。制造集成体与物流集成体通过融合型基核关系、区域物流通道和国际物流通道[17]形成了全程场线过程。结合图2、图3来分析图4中的关系,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并体会其内在机理和机制。

       图4中形成了三种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集成物流服务场线全过程的经典类型,分别代表物流集成体主导物流链切入企业供应链,形成区域(全国)与跨境合作之间的全程场线关系,体现了境内与跨境两业联动发展和对接的过程。①企业生产工位准时(JIT)物流的场线对接过程:“物流集成体→物流基核→制造基核→制造集成体”,可实现以制造基核工位为基础的准时送料。②区域或全国物流网络的场线对接过程:“物流集成体→物流基核(或国际陆港)→国内物流通道→制造基核→制造集成体”,可实现以区域产业组织化过程为基础的物流链切入供应链的两链协同运作过程。③跨境物流网络场线在大通关制度联接键支持下的对接过程:“物流集成体→物流基核→国际陆港→国际海港→国际物流通道→国内物流通道→制造基核→制造集成体”,可实现跨境物流通道网络的快速高效运行。

      

       图4 从境内到跨境产业联动场线衔接示意图

       (2)物流协同作业平台。以“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作为公共型基核,培育场源吸引资源的集成引力,产生源作用,形成区位优势,形成集聚产业、有序物流、港区联动、港港联动、港城融合的区域合作共赢平台,有利于解决如何切入、如何合作、如何运作、如何形成共赢机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认识基核布局建设并进入跨境物流网络场线组织过程的战略和战术意义。

       (3)物流效率提升平台。有利于改善全程场线的时间周转量指标,使进入和离开国际物流网络的各段场线运行、衔接、中转等所占用时间最短。国际物流过程所依托的交通运输网络,其一是基础设施网络,即由航道、港口、铁路、公路等连接而成的基础设施网络,这是国际多式联运的必要条件;其二是综合物流信息网络,包括运行制度的连接,如转关是一种制度安排,直达清关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其三是国际物流业务的衔接。这些影响着国际物流路径的长短、占用时间的多少和全程物流成本的高低。

       (4)多方交流共享资源平台。服务国际物流和区域以生产物流为主要对象的物流系统。在国际物流场线的市场组织中,经常遇到的需要多方协同解决的问题有:①货源问题:直接集聚、间接吸引范围;②回程问题:货运实载率(吨位利用率、里程利用率);③运价问题:吸引货量、业务规模、单位成本;④服务质量:班列频率、服务质量、时间、效率;⑤过程衔接:装卸与运输衔接、公铁衔接、铁路衔接、公铁海衔接、航空物流、卡车航班等;⑥信息衔接:全程信息系统联通、信息共享;⑦制度衔接:大通关、全程车辆监管;⑧技术衔接: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对接问题。

       在集成场理论引导下,用大道定理、物流主通道上的物通量对称平衡机理、基核场线对称等来发展内陆型中转枢纽港的集成引力,并与周边及境外陆海港国际物流主通道的物通量形成基于快速通道网络的集散、中转和运输关系及供应链全程价值评价体系。

       四、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提供了服务两业联动跨境物流运作发展的机遇,依托跨境物流主通道网络,结合内陆产业供应链完善,可使跨境物流全程场线效率得到提高。

       第一,运用集成场视角,遵循国际物流主通道物通量对称平衡机理,将处于国家地理中心的国际物流枢纽作为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并与境外地位同等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之间形成国际物流主通道网络。即跨境国际物流通道网络。通过集聚同向物流量,根据国际物流大通道对称平衡机理,在起始港和到达港分别形成集聚、配送体系,形成集聚、运输、配送一体化网络体系,以提高国际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并降低成本,谋求长期发展。

       第二,培育或引进跨境物流集成体,组织好跨境物流链的物流业务种类、规模和实现方式。以整合同向物流场线促进业务规模与班列频率提高,进而提升集成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并降低整个国家向西开放的跨境物流成本。

       第三,关注始发国际枢纽港和终到国际枢纽港的场源建设,提升内陆型国际枢纽基核的物流集成引力。通过制度或市场机制处理好一般物流基核与国际物流基核、国际物流中转基核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提高跨境商贸、跨境物流集成运作的场线组织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物流业通过公共型基核形成的产业集聚组织化作用以及由跨境物流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实现两业联动发展,提升物流业高端服务能力,与制造业等形成互动发展的需求关系。

       第四,关注境内地理中心、采购中心、制造中心、配送中心、金融中心与跨境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的功能对接和集聚,形成新的场源,增强跨境物流集成引力。按照产业联动集成场要求,根据跨境物流主通道物通量对称平衡需要,充分利用并集聚多种类型的集成体,集聚并形成跨境物流业务规模,以支持国际物流快速通道网络,成为跨境两业联动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服务平台与综合型信息联接键。

       第五,运用知识链在联接键设计和构建方面进行持续创新。集成场理论在联接键选择、设计、实现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思路、技术、手段、制度和途径,联接键对集成体关系起到了切入、适应和稳固的作用。积极主动地进行基础类、服务类、综合类联接键的重新设计与创新,随着问题的解决与目标的实现,揭示关联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动力和机制。

标签:;  ;  ;  ;  ;  ;  ;  ;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跨境物流网络建设的产业联动发展--整合场理论的顶级设计理念_国际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