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红楼梦》中“梦游太虚幻境”的艺术魅力论文_杨慧琳

浅述《红楼梦》中“梦游太虚幻境”的艺术魅力论文_杨慧琳

(临沂大学文学院,276000)

摘要:《红楼梦》中有大量的梦幻情景,其中本文主要分析“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个梦中的人物和梦境,从而领会《红楼梦》的“梦幻”的艺术魅力。贾宝玉这个梦是继甄士隐的梦之后又一个梦,这是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梦。它出现在全书总纲的第五回之中,本回主要内容就是贾宝玉的这个梦。这个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人物之美、梦境之奇,可以称之为“梦”中之冠。

关键词:梦境;梦幻;贾宝玉

在本回中,贾宝玉随贾母到东府“家宴小集”,“一时倦怠欲睡”,被侄媳秦氏带他去午睡。他自然不愿意在一间挂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联的书房中睡。于是秦氏便带他到自己的卧房中去。这是一间充斥着香艳少妇的闺阁,秦氏自称是“神仙也住得的”地方。宝玉便睡下,“刚合上眼,便惚惚地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在梦中,宝玉来到了一个绝好去处———“太虚幻境”,他见到了警幻仙姑、可卿和众仙女们,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卷册,听了新填的《红楼梦》仙曲。概括起来,这个梦的主要内容是 :预示了十几个重要女子的命运归宿,指出了宝玉的一个重要的秉性 :意淫。指明了全书的命意。

警幻仙姑,这是贾宝玉来到梦境中见到的第一个女子,也是自始至终陪伴他牵引他的女仙。这是个至情至性、至圣至美的女神。作者写她容貌天然,光华四射,绝代无双。她的职责是“专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她的任务是“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一句话,这是一个中国的月老,一位东方的爱神。警幻仙姑作为太虚幻境的主管,她本身就是重情又多情的人。作为仙姑的她,在宝玉遭到众仙子的鄙弃,被斥为“浊物”,“吓得欲退不能退”的时候,她竟然“忙携住宝玉的手”帮他解释,并把他带入香屋仙室。只这一点,脂砚斋就断定:“警幻自是多情种。”她对“情痴情种”的贾宝玉的“意淫”———即体贴闺阁、爱情坚贞、友情纯洁、同情弱者、平等以待的博爱精神,为之称赞。明知这“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她却直言不讳地对宝玉说 :“吾所以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并称赞宝玉“天分高明,性情颖慧”,这实在是她这位天上“情种”对她的“人间宠儿”的高度赞誉,也说明她本身是一个重情又多情的人。至于警幻劝谏宝玉“致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一派腐儒气味,又如何理解呢?其实这并非警幻的本职和本意,而是受“荣宁二公之灵”的嘱托。故脂研斋评说 :“说出此二句,警幻亦腐矣,然不得不然耳。”即受人之托,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警幻对宝玉“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其出发点、内涵和目的全然不同。警幻是希望宝玉认识女儿悲剧命运和“饮馔声色”等人情人欲的必然幻灭,从而使之彻悟,认清天不可“补”,人不可“济”的现实,抛弃对封建制度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荣宁是把“情欲声色”看作“迷人圈子”希望他及早跳出,改邪归正,弃情衷理,留意孔孟,委身经济,为“继业”和“护天”献身。因此,实际上警幻不仅没有完成荣宁二公的委托,反而在为他们帮倒忙,“使宝玉从此倍偏、倍痴、倍聪明、倍潇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相联系,警幻仙姑的矛盾二重性,不在于既“传情”又“卫道”,而在于既“传情”又“警情”。她既主张以情抗理,以情济人来对抗当时的以理杀人,故而她专布相思支持“意淫”,但是她又清醒地看到当时“天理人欲不容并立”的严酷现实,人情人欲的普遍灭绝,以情济人的无济于事,一切只能走向悲剧,因此她又以对人提出警告———即“警情”为己任。她既看清了人情被毁灭的现实,又找不到任何出路,看不到任何希望,只好把它看成一场虚幻的空梦。警幻之“道”是人间情感的必然幻灭,女儿命 运不可挽救的道 ;警幻之“理”是人不可济天不可补的理。因此警幻的“以情悟道、守理衷情”是从热衷于人情出发,经过人情的幻灭而醒悟其中的道理,从中领悟不可违抗的人不可济的必然性,最终达到并保有不含任何幻想成分的更纯粹的情的境界———太虚幻境,人间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王国。这就是警幻既“传情”又“警情”的双重人格的体现。她是一个情感的执着者和布散者,又是一个情感的幻灭者和悲观者。警幻仙姑对天下被摧残被侮辱的女性,抱高度的怜悯之心,并歌唱女性的美德,堪称女性的圣者。她热爱人间的良妇美女,常布散纯美爱情予她们,可她又亲见她们的悲惨命运、悲剧结局,甚是惋惜、同情和不平,于是她建立了一个女儿的理想境地———太虚幻境,可以说她是情的使者,又是情的超脱者和警告者。从曹雪芹赋予警幻仙姑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和地位看,她无疑是《红楼梦》的总导演和总设计师,是曹雪芹世界观和美学观的代言人。二出现在宝玉这个梦中的又一重要人物是秦可卿。在全书中,她是个亦梦更真的人物。她是宁府蓉大奶奶,而在此回宝玉的梦中,她被赋予了另外的身份和形象,出现在梦的起始和末尾,其作用和寓意,亦可窥作者之用心。秦可卿“形容袅娜,性格风流”,“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 ;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又因她的名字谐音“情可亲”,所以曹雪芹是将她视为情的天使、情的化身的。她被安排在宝玉梦的首和尾,象征此梦“大旨谈情”,也是让宝玉历经一次“情”的幻梦,以期其得“悟”,从而表达作者的人生观。秦可卿是宝玉此梦的带领者,是她引宝玉入梦的 ,可卿名兼美,即兼黛玉之“风流袅娜”和宝钗之“鲜艳妩媚”,所以说宝玉的人生之梦与宝钗、黛玉紧密相联,并最终成为虚空。可卿作为情的化身,作为宝玉梦中情人,而宝玉却不能久持,被拖出“情天情海”。这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黑暗毁灭真情、不使有情人成眷属的痛恨和控诉,也表现了曹雪芹人间真情短暂、虚无的人生观。如此写来,联系曹雪芹的个人情感经历,其寓意之深,不禁让人慨叹,为之落泪。所以秦可卿在宝玉这个梦中,虽无一句言辞,但她的出现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在梦的结构上,她起到了起引、转折作用 ;在梦的内容上,她是曹雪芹笔下另一种至美至情的理想的体现者,是曹雪芹所钟情所歌唱的理想女性。正如作者所说 :“一场幽梦同谁道,千古情人独我痴。

以上为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个梦中的人物和梦境的分析,从这个梦境可以看出《红楼梦》中梦幻因素。《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梦幻因素,主要是想利用其中的梦幻因素来表达人物的性格与内涵,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情感寄托。《红楼梦》中还有许多的梦幻情景,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与寓意,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作者:杨慧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述《红楼梦》中“梦游太虚幻境”的艺术魅力论文_杨慧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