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四关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疼痛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陈柱杰

陈柱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气虚血瘀型的中风后肢体疼痛患者,采取中医电针四关穴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的方式,治疗组则采取中医电针四关穴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肢体功能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的总有效率;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FMA)较治疗前提高,疼痛评分(VAS)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评分变化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采取电针四关穴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疼痛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电针四关穴;气虚血瘀型;中风;肢体疼痛;疗效

中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该病在老年群体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在生活压力增大及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风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中风的并发症非常多,其中肢体疼痛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关键因素[1]。针对中风后肢体疼痛,现代医学因对疾病的发病机理不明确,治疗方法上常局限于抗焦虑、止痛药或手术治疗,而这些方式均因存在明显的治疗后遗症而逐渐被新的治疗方法所取代。中医在中风后肢体疼痛的治疗中具有多年的经验,中医将中风或肢体疼痛纳入“中风后痛证”的范畴,认为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气血亏虚、不荣则通为主要病机,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念,中医从传统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衍生出电针的治疗方式,该方式经证实在疾病治疗中有显著的效果[2]。本研究中,具体探讨了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疼痛者,使用电针四关穴治疗的效果,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些有价值的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4例中风后肢体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中风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关于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中医诊断标准[3]。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2)无意识障碍,年龄在40~80岁之间。(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精神疾病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43~78岁,平均(57.5±2.6)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7岁,平均(57.1±2.5)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的方式,主要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1342,规格5ml:10g*6支/盒)30ml混合100ml生理盐水中行静脉滴住,30min内滴完,2次/d,治疗4周。且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如上肢关节伸展、下肢关节屈伸等。

治疗组采取中医治疗的方式,具体如下:(1)工具。华佗牌无菌28号1.5寸毫针,华佗牌SDZ-Ⅱ电针仪。(2)取穴。四关穴(双侧合谷穴与太冲穴)、内关、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气海、血海。(3)操作。取坐位或仰卧位,对针刺部位与针灸针进行严格消毒,取针对上述穴位按顺序针刺,采取捻转法进针,进针后以平补平泻法得气,得气留针30min。连通电针仪,主要将输出电位调到零位,电针仪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连接至毫针,正极连接至合谷穴,负极连接至太冲穴,加任一导线连通电针。打来电针仪开关,以50Hz的连续波治疗,通电30min,完成后关闭电源并取下导线,1次/d,每周5次,总计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疼痛症候分值变化计算改善率,统计疗效。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基本痊愈:肢体疼痛消失,改善率≥90%;显效:疼痛明显缓解,改善率为75%~89%;有效:疼痛有所缓解,改善率为30%~74%;无效:疼痛无改善,改善率<30%。(2)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 评价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包括上下肢评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肢体功能恢复越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中风又被称作“脑卒中”,该病是现阶段人类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疾病之一。中风后肢体疼痛是常见的后遗症,该后遗症因持续及难忍的疼痛,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4]。中风后肢体疼痛的病因复杂,现阶段西医尚无法明确具体病机,因此西医常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是采取药物止痛及功能锻炼的方式进行干预。

中医针对中风后肢体疼痛则有着更理想的效果,中医将中风后肢体疼痛纳入“中风”、“痛症”的泛舟,其中脉络空虚、气血逆乱为中风的基本病机,气虚血瘀证为中风常见的症候,该证型也使得中风后疼痛的发生增加,主要是气虚血瘀可导致脉络闭塞,不通则痛。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在对中风后肢体疼痛的治疗上,采取电针这一在经典针灸基础上衍生的治疗手段[5]。电针取穴上以四关穴为主穴,主要是四关穴中合谷与太冲配伍,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两者协同配合可气血同调、阴阳相补、升降相依,发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镇静安神及补益气血的功效[6]。而采取电针的方式,可通过对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调整作用及中枢的递质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达到镇痛效果,并且针刺擅长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来缓解局部症状,在临床治疗上有着独到的优势,适合于长期临床应用治疗,病人依从性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与疼痛缓解效果也优于对照组,这提示中医治疗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疼痛,采取电针四关穴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及缓解疼痛,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建宗, 林晓生, 邱宏, 等. 中药外敷联合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25(9):89-90.

[2]孙永康, 刘彩芳, 杨海燕, 等.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18,17(11):108-109.

[3]贺妮娜. 温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功能恢复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4(13):94-95.

[4]赵明, 刘铁镌, 栗雪梅.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三叉神经疼痛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32(5):115.

[5]杨勇, 尹吉恒, 韩丽. TKA术后患肢穴位电针刺治疗对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6(35):24-25.

[6]张钢花, 卢萍. 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4(28):56-57.

论文作者:陈柱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电针四关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疼痛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陈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