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论文_黄山

关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论文_黄山

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因为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公路路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则将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公路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公路的整体质量,本文就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思考;建议

一、清理及压实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先熟悉施工图纸,到施工地段进行现场核对,根据基底的土壤性质、水文条件及植被的覆盖情况设计施工方案。

1. 作业路面的清理

路面的清理工作包括清理路面的垃圾及各种残渣,去除路面表层土,清理作业范围内需处理的杂草、树木及石块。一般情况下,挖出来的表层土是能使植物生长的泥土,待工程完工后需归还给土地的主人,如果出现由承包商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坏,则应自费修复完好。对于指定作业范围呢表土的清理工作,应按工程师的要求施工,挖出的表层土需与其它土壤分开摊放,清理后用压路机将地面压实到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的程度,完工后的路面需是平滑平整的,不能再有杂草或石砾之类的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东西。

2 .路基施工测量

2.1路基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

2.2采用测量精度高的仪器做导线复测。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校正。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

2.3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

2.4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水准点间距不宜大于1km,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

2.5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复测。若设计单位未提供横断面图,应全部补测。

2.6路基放样。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

3. 路基的填筑方面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路基的填料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对其强度和粒径的大小给定了量化的标准,最合适的土有三种,分别是砂砾土、砾土及亚砂土,规范还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及下路床的填料都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作了相应的规定,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要求是相同的,一般承比实验室值应大于8,当路基的填料无法达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掺加粗粒料或换填性质稳定的材料,其他等级的公路也应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样按规范要求作业。

土石路基的填筑必须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然后使用规定的器械层层压实,不能采用一车填料一次性全倒进去的倾填方式,如果挖填的地段有渗水,冰冻等隐患,必须根据当时的真实情况进行切合实际且有效的处理,不同性质石料的填筑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必须要保证每一层的强度是均匀的,因此不可混合填筑,特别是透水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否则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对于作业的前后的交接处亦应特别注意。

4. 路基的压实工作

施工前,应对填筑的土壤做各种相关的测试,如密度、含水量、塑性指数以及强度等的测试,以确定其符合路基填筑的要求。压实工作是公路工程的一项重要构成,它是一项综合因素,选择性能良好的作业机器,合理操作,定时维修是良好压实效果的重要保障,在现在的施工过程中,多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相比以前碾压效果已有明显改善,有助于提高泥土的压实度,不管是一级公路还是高度公路,或者是其它等级的公路,都采用相同的标准,路面以下八十到一百五十厘米的范围内,上路基的压实度必须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各项技术的进步,我们对特殊路基的清理能力也日渐提升。

(1)潮湿地段的填压工作。过于潮湿地段的路基填料相对较简单,一般采用简单易行、处理效果好的砂砾垫层和加铺的方法;但其压实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国家相关规范对其标准作了相应指示:第一个是压实度的标准,它可根据实验的资料确定,或者是教表格中的数值降低2到3个百分点;第二个是如果某粘质土的液限值大于四十,粘稠度小于1.1,且塑性指数大于18,在对下路床及路堤填料时,应采用轻度的压实标准;第三个是通过掺入生石灰或利用吸水材料加固等方式改善填料的性质。

(2)黄土路基的各项工作。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质,与其它的粘性土相比,更易因水分的含量多少而发生事故,黄土路基常分为湿陷性和非湿陷性两种,前者作为路基填料,本身结构易受水的侵蚀,若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注意,便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及平整度,引发一系列的工程隐患。因此,黄土路堤的施工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路堤施工方面,施工前应做好结合点的填挖事项,清理掉坡面的草木树皮等障碍物,并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如果路堤的土层具有高压缩性和强湿陷性,且承重力较小时可采用夯实加固的方法;第二,当黄土的含水量低于标准含水量时,应添加足够的水分后再进行碾压,如果其含水量超过标准含水量,则应掺入适量的生石灰进行调和后碾压,也可通过翻松晾晒的方法将其调整至标准的含水量;第三,由于老黄土的透水性较差,含水量不易调节,因此应事先通过实验来确定施工的配料措施,路床最好使用新黄土填筑,而且由于黄土的大块涂料不易粉碎,因此施工前必须将其粉碎,保证施工的连贯性,且填筑路堤是应分层填筑及压实;第四,根据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及时修筑拦水沟、急流槽等利于排水的通道,因为黄土易受含水量的影响,因此其应特别注意排水通道的修筑,做好引水措施。

5. 软土路基的处理

5.1 处理原则

近年来,软土对公路的危害,引起我国公路方面各具部门的重视。科研、设计、施工等单位经过多年努力,已摸索了不少对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处理的—般原则为:时间换金钱,多年前,日本提出了著名换金钱处理软土路堤的方法。即尽早用堆载预压这种以自然沉降逐渐达到路基稳定,是—种最经济也简单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我国公路基本建设的程序不能尽早拔款、征地、从容施工,而一旦工程项目付诸实施时,又往往限于工期,—般情况用自然沉降法将难以实现。金钱赢得时间:即在施工工期紧迫,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除非个别低路堤地段高度在临界高度以下,可不作地基处理。桥梁采用基础处,其余软土都需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只不过可用多种方案进行优选。

5.2 勘察、设计和施工

施工经验告诉我们,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还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便按分区不同在区别地予以处理。在勘察设计时如地质工作做的不够深,在施工时一旦发现,可作些补充勘察及勘探工作,对地质情况作进一步了解。而且,设计方案要经济又要合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所用材料数量要够、质量要保证,施工机械数量、规格、性能均要满足要求,施工时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以保证良好的质量,软土地段特别要注意控制填土速率,避免和产生路堤滑移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情,监理工作要跟上,观测仪具事先要埋置好,及时进行监理和记录。

5.3 处理方案的评价

处理软土地基常用的方法在公路方面是排水固结。多用各种不同长度和间距的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砂垫层相结合,虽然这些方法是一般的,但却是有效的经济的。为了加快固结而且可提高地基承载力,也可用直径30~50cm或更小—些的砂桩或碎石桩,但造价比上述常用方法要增加至少3~5倍。轻质路堤:我国轻质路堤采用的材料—般是粉煤灰,国外也有用大块型硬质泡沫塑料。粉煤路堤有三种类型,即单一的、土和粉煤灰互层的和土砂及粉煤灰等混合的。

二、路基路面的排水工作

因为土的粘稠度及强度极易受水的影响,因此水便成为了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性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很多时候路基的损坏都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因此,必须修筑良好的排水系统,做好路基的排水工作,并与地区排水工作的步伐保持一致。

1. 地表的防护。地面排水措施最普遍采用的是拦水沟、截水沟、截流槽等表层排水设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排水管道的外围一般要求砌防护带。

2. 路面的防护。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种方式: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间距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

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区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处,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面,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

3. 地下排水。地下排水主要是利用土壤的渗透力,多采用暗沟、渗沟、渗井等方式,也可在路基的底部设置隔水层等办法。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沟,以便排除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积水。

三、路基的防护工作

由于路基的修筑及其长时间的暴露,改变了地表结构的天然平衡状态,而且又不断的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路基需要各种不同的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的使用寿命。

1. 路面防护,其目的是与环境相协调,以及防止地表水的冲刷和坡面岩石的风化。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砌防护墙,利用水泥混凝土和预制板防护路堤边坡,边坡采用带孔的护面墙,由于混凝土及预制板本身造价高、易损换,且为了保护环境吗,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在多采用植树种草的防护方式,边坡较高的地段则需砌石架,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一举多得。虽然现在石砌圬工防护坡面的的方式还比较常见,胆识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后将更多的采用种草防护的方法。

2. 冲刷防护,对沿河路基的防护长用直接防护的方式,使其免受雨水的冲刷,砌石、铁丝石笼等传统的防护方式现在已有所改进,用工格栅代替了铁丝,用类土织物做护坡袋,将其集聚成护坡板来提高边坡的受冲击力,以适应土体的沉降变化。

3. 抵挡防护,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在现在仍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抵挡防护的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多用于石料丰富,地基较好的地段;钢筋混凝土的挡土墙由于自身受力合理等优点,目前也广泛应用在各种公路路基的防护中;另外还常采用的一种挡土墙是垛式挡土墙。

四、黄土沉降的处理

黄土的不均匀沉降是黄土施工路段最常见的问题,处理方式,应根据问题范围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应在路基填方的边坡外围作业,对一连串的沉降要重视,并进行彻底的修整,处理方式应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方法,开挖的方法有导洞、竖井等。第一,灌砂的方式多用在小且直的陷穴处,用干砂灌入陷穴中,然后压实;第二,灌浆法适用于虽洞穴不大但线路波澜起伏的陷穴,而且是在路基的两侧的小陷穴,作业前需先在穴口堵上草袋打孔,待灌入洞穴的泥浆收缩后,再将泥浆灌入各孔内,需重复作业两到三次;第三,开挖回填适合各种类型的陷穴;第四,开挖回填方式中的导洞和竖井的方式适用于比较严重的陷穴,填筑前需先将穴内的杂草、垃圾等清理干净,然后由内向外逐层夯实。

五 结语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们已经在路基的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寻和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自身能力,以保证规范,让设计得到应用,才能不断完善路基施工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公路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林.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发展浅析[J].现代公路,2008

[2] 段 龙.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手艺[J].内江科技,2009

[3] 宁春丽.改建公路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05

[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 10-2006)

[5]张克林.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发展浅析[J].现代公路.2008.

[6]刘晖.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08.

[7]陈冬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论文作者:黄山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关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论文_黄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