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作品的教学与欣赏——以抗战题材音乐作品为例论文_张新芳

谈音乐作品的教学与欣赏——以抗战题材音乐作品为例论文_张新芳

河南省洛阳市第十四中学 张新芳

摘要: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抗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但要引导当今的初中生欣赏抗日题材音乐作品在教学中是一个棘手 的问题。本文从关注抗日题材音乐、关注学生、及课堂情境创设等方面入手,阐述在初中音乐课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近代抗日题材音乐 作品做了点尝试。

音乐 抗战题材 教学与欣赏 河南省洛阳市第

关键词:

长期以来,在音乐教学中大多注重音乐学科的本体教学,过分 强调技术层面,而忽略了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其结果使音乐教育成 为悬浮在表层的纯技术操作,在普及教育中,它只能使学生获得有 关音乐的种种知识和技巧,而很难得到对音乐的深层的鉴赏能力与 美感趣味。造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将音乐与历史文化分离。音乐 欣赏教学如果不结合历史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要弥补这 种缺憾,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挖掘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两方面: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和音乐所处 的历史时代背景相结合;音乐欣赏必须和历史文化结合。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海顿曾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 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而我国近代史上涌现的一批优秀的抗 日题材的音乐,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 唱》,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其鲜明的时代感,极强的音乐表现 力和感染力,就是属于这种能使人心灵得到鼓舞,给人力量的音 乐。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抗日题材音 乐作品兴趣不大,而对贴近自己生活的艺术,如流行歌曲、动漫歌曲 兴趣很浓。其原因之一,抗日题材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当 代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距离,当代学生没有感受过先辈们 战争时期激情燃烧岁月中的爱与恨,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时尚文化、 快餐文化,喜爱的是稍纵即逝、不断变化的新鲜事物。如何让学生 通过音乐走进历史,感受抗日题材音乐作品的美,感受那个波澜壮 阔的时代精神,找到当代与历史的链接点,这是欣赏教学值得思考 与研究的问题。《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 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 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 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 让我们这些优秀的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呢?重返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去感受抗日题材音乐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呢?

,感悟时代脉搏 一、了解创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历史,拉近了抗日歌曲与现在初中生的距离。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的序幕,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开始了 全面抗战,这时期也是我国抗日歌曲开始创作的时期,整个抗战时 期,一首首抗战歌曲涌现,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抗战的战 歌。如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 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 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 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聂耳所谱写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成为鼓舞人民、教 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战斗号角。

再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抗战时期的冼星海,痛感 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 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 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 《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十四中学 张新芳 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 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 让学生了解这些题材多样,形式灵活的抗日歌曲,反映抗战时期我 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和斗争,是当时那个历史时代的写照。

学生艺术视野拓宽了,整体素质提高了,抗日题材音乐欣赏起来就 会更有趣、更容易,距离感自然随之消失,初中生自然就会感受到 抗日题材音乐的壮阔和震撼。

,激发情感 二、创设情境 ,音乐教学中要 音乐是一种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 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相结合的环境情境来激发学生 的情感。比如《黄河大合唱》这部现代中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 的合唱作品,在教学中,先用多媒体现代钢琴家孔祥东演奏的钢琴 协奏曲《保卫黄河》,高超快速的演奏技巧,气势磅礴的音乐,近 乎完美的视听享受,使学生身心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诱发其对音乐 的审美感受,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时,一方面展示黄河两岸秀 丽旖旎的景色和黄河的汹涌澎湃,另一方面展示日本人残害中国百 姓的各种画面。这样,学生马上就会被其精湛的演奏所吸引:视听 结合,能使学生先对抗战题材的歌曲、音乐产生直观的感受,把学 生引入到音画中去,感受音乐中那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 的气魄。通过音画的对比,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灭绝人性 的痛恨和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祖国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得到了 , 极大的震撼。在学生的兴趣逐渐上涨时,对不了解的歌曲或音乐则 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望就强烈起来,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启 发,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探索研究,互相交流中去。

,感悟音乐 三、注重体验 音乐教学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而是通过学 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悟的。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 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 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游击队歌》,歌曲节奏活泼, 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 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群体英雄 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 心。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混声合唱、男生小合唱、表演唱等形 式亲自演唱歌曲,才能使学生感受歌曲速度、力度的变化,感悟游 击队员们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再通过对音 乐要素的分析,学生的鉴赏力和理解力得到了提升,再演唱该曲 时,就能把握音乐的情绪,音乐表现力自然提高了。

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音乐与历史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 下了音乐的声音。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作品与历史的结合,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做到以史讲乐,以乐讲史,不仅能够以音 乐为基础更好地体现音乐作品的文化历史性,也能让学生结合历史 对音乐作品有更好的理解。

总之,在抗日题材音乐课教学中,注重历史背景的了解,创设 合适的情境,注重体验式教学,体验感悟音乐带给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震撼力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 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 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事 倍功半。

论文作者:张新芳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谈音乐作品的教学与欣赏——以抗战题材音乐作品为例论文_张新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