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变化的研究论文_黄茂宏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呼吸内科 361004)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全年段呼吸内科收治的OSAHS患者60例,将其列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列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人员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6、18、肿瘤坏死因子发生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HCT、PAG、E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IL-6、IL-18、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与对照组体检人员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各项指标相比也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法能够显著改善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降低炎性反应,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OSAHS;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

在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属于患者睡眠过程中鼾声、缺氧、呼吸暂停等症状性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发病率高,集中患发于中老年患者身上。患有OSAHS疾病的患者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率大增,长期以来不少学者研究其与血液流变学异常之间的关系[1]。OSAHS患者发病后对其展开的治疗中,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是治疗的关键,当前临床广泛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探讨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以及和炎性因子变化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现选入本院2015年全年收治的60例OSAHS患者以及同时段60例体检人员,对比性分析其临床体检资料,分析过程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本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为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OSAHS60例患者,患者入院经呼吸内科多导睡眠监测诊断,确诊为中重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患者[2],对照组为同时段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35岁~70岁,平均年龄(53.2±6.3)岁,体质量指数为(29.9±3.0)kg/m2。排除存在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作性睡病、心功能不全、神经肌肉疾病等患者。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32岁~68岁,平均年龄(52.6±6.1)岁,体质量指数为(28.7±3.1)kg/m2。排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和重要内脏器官质变性疾病患者,近期内无手术史。所选人员均配合本研究的开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的OSAHS患者均采用澳大利亚Compumedics76导高清晰多导睡眠仪进行整夜监测,医疗人员为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脑电路、心电图、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析,同时采用食道测压法同步监测患者阻塞平面动态的变化,以国际标准为主进行判定。研究过程中,医疗人员监督患者严禁饮用咖啡、浓茶等影响睡眠的饮品或食物。

1.3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为患者采集3mL静脉血,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RA-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检测内容为HCT血细胞比容、全血粘度、PAG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放免法测定ET,根据北京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的药盒说明书展开操作。

检测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采集患者3mL静脉血,离心(2500r/min)5min,保持-80°C环境下冷冻血清,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IL-6血清白细胞介素-6、IL-18白细胞介素1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行检测和记录,采用的试剂盒为上海江莱有限公司提供。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计量单位以均差±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全血粘度、HCT、PAG、ET水平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HCT、全血粘度、PAG以及ET各项指标的变化显著,P<0.05。与对照组体检人员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明显偏高,P<0.05,治疗后则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例)

3.讨论

临床上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类型包括中枢性、混合性与阻塞性,阻塞性患发最多。OSAHS患者发病原因包含鼻咽部异常、肥胖、上气道狭窄等等,大大增加了患者患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这又与患者的内皮功能受损、高凝血状态、纤溶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升高等因素有关[3]。当前临床治疗OSAHS疾病的方法较多,最有效而且持续效果好的方法还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而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部分患者手术治疗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降低风险,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很大程度上减少呼吸暂停出现的次数,改善患者是睡眠情况、低氧情况,避免出现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为后续的治疗和预后奠定基础[4]。另外,采用持续气道通气还能减少患者呼吸道梗阻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同时减少咽侧壁厚度引发呼吸道水肿的情况,疗效良好。

在对患者进行的治疗研究中发现,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会诱发其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使其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而OSAHS患者很容易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和其血液流变学异常相关,患者的血液黏度增高,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受到损伤,就会形成血栓。有资料结果证实[5],OSAHS患者清晨的全血液浓度、HCT、ET水平和PAG偏高,这与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缺氧的情况下,患者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内膜下脂质发生沉积,导致动脉硬化,血流的速度逐渐变缓,容易出现微栓子。而内皮素异常则会导致血管收缩并形成血栓,于是导致恶性循环。还有研究文献[6]证实对OSAHS患者的治疗中,控制炎性因子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就包含IL与TNF-α,IL-6属于促炎症介质,大多由单核细胞与T淋巴细胞分泌,通过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释放B淋巴细胞抗体,导致炎症反应发生。IL-18则是具备免疫调节作用的多向性效应促炎因,TNF-α通过巨噬细胞产生,对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在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中发现,观察组OSAHS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性因子指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而治疗后的指标更接近正常值,再次证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OSAHS患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炎症因子高表达的情况,减轻患者炎性反应,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凡,郝华,胡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体脂率和血脂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10):1052-105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9-12.

[3]董微,康萍,唐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7):1139-1141.

[4]刘业军,张承宏,刘建设.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变化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4):336-337.

[5]郑梦凝,叶贤伟,张湘燕.白细胞介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调控研究进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2):199-202.

[6]文开学,张宇皓.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疗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2(3):347-348.

论文作者:黄茂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变化的研究论文_黄茂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