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巩留县库茹尔铜金矿成因类型论文_刘斌

浅析新疆巩留县库茹尔铜金矿成因类型论文_刘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三队 伊宁 835000

摘要:普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伊犁亚板块伊什基里克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以产金、铜、铅锌多金属矿为主,是西天山地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特征,初步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火山后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

关键词:新疆巩留县;库茹尔铜金矿;西天山;大哈拉军山组;成因;远景

1 区域地质背景

新疆巩留县库茹尔铜金矿普查区处于西天山伊什基里克铜、金、钼、铅锌、铁成矿带的中西部,是金银、铜、铜钼、铅锌等金属矿产集中分布区。目前,共发现金、铜、铅锌、钼、铁等各类金属矿产十余处,代表性的有:层控热液型铜矿(库姆斯萨依铜矿等);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库茹尔铜金矿、神泉金矿、托斯啪金矿、卡拉萨依金矿、库姆斯萨依铜矿等);与矽卡岩热液脉有关的多金属矿(阿尔恰勒Cu、Pb、Zn、Au等);斑岩型铜钼矿(阿尔恰勒铜钼、苏阿苏钼矿)。该区中酸性次火山岩小岩体发育,已发现有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点)10余处,因此是金矿普查找矿最有利的地段。

2 矿区地质

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F1断层:位于测区中部,断层性质不明,呈北东向,地表出露长度为1Km左右,断层两侧岩性不一致,断层左侧岩性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地层,断层右侧地层为二叠统铁木里克组地层。

F2断层:位于测区中部,与F1断层呈平行展布,为一平移断层,呈北东向,地表出露长度为1.5Km左右,断层两侧岩性不一致,断层左侧岩性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岩,断层右侧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玄武岩、流纹岩。该断层错断辉绿岩脉,错距约20m左右。

F3断层:位于测区南部,为一平移断层,呈北西向,地表出露长度为0.5Km左右,沿断裂分布有次火山岩体。

侵入岩

矿区内侵入岩较单一,以酸性浅成侵入岩为主,少量中基性侵入岩。岩性主要有石英钠长斑岩、钠长斑岩、少量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侵入岩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呈北西向岩脉展布,倾向南西。侵入岩均具有较强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变质作用

矿区普遍存在热液蚀变作用,近矿热液蚀变作用与铜、金矿化密切相关,具有范围广、强度大、类型多的特点。主要有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等。

3矿体特征

矿区由北向南共圈定了13条矿体,铜金矿(化)体与硅质岩、闪长岩体关系密切,受地层、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

Ⅰ-1号为铜矿体:地表长145米,宽1-12米,平均宽3米,铜平均品位0.39×10-2,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矿体倾向280-315°,倾角45-51°,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厚度变化较大。

Ⅰ-2号矿体为铜金矿体:地表长60米,铜矿体宽2.0米,平均品位1.64×10-2,金矿体宽3米,平均品位1.29×10-6,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矿体倾向281°,倾角51°,矿体呈脉状。

Ⅰ-3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50米,平均宽5.0米,平均品位0.51×10-2。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矿体倾向260°,倾角44°。

Ⅰ-4号矿体为金矿体:地表长50米,平均宽2.0米,平均品位1.26×10-6。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矿体倾向260°,倾角44°,矿体呈脉状。

Ⅰ-5号矿体为铜金矿体:地表长40米,平均宽1.0米,铜品位0.73×10-2,金品位5.00×10-6。

Ⅰ-6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180米,平均宽2.1米,铜品位0.58×10-2。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Ⅰ-7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30米,平均宽4.8米,铜品位0.66×10-2,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岩屑晶屑凝灰岩。Ⅰ-8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30米,平均宽4.8米,铜品位0.66×10-2,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

Ⅰ-9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40米,平均宽3.0米,铜品位0.87×10-2,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

Ⅰ-10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40米,平均宽1.0米,铜品位0.3×10-2,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

Ⅰ-11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33米,平均宽1.0米,铜品位0.40×10-2,矿体由TC48单工程控制。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

Ⅰ-12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22米,平均宽1.0米,铜品位0.54×10-2,矿体由TC48单工程控制。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

Ⅰ-13号矿体为铜矿体:地表长85米,平均宽5.0米,铜品位0.35×10-2,矿体产状倾向147°,倾角50°,矿体赋矿岩石为硅化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

Ⅰ-14号矿体为铜金矿体:地表长40米,金矿体宽2.6米,铜矿体宽1.9米。金最高品位6.70×10-6,最低品位1.96×10-6;平均品位4.16×10-6;铜品位0.33-1.12×10-2。矿体产状275°∠55°

金的赋存状态

通过对该金矿原矿进行金物相分析可知,该金矿主要为游离金,占84.15%;硅酸盐包裹金含量为0.21%;方铅矿包裹金含量为15.5%;褐铁矿包裹金含量为0.14%;无碳酸盐包裹金和明金,该金矿主要以游离金为主,方铅矿包裹金为次。通过岩矿鉴定未发现明金。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乳浊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碎裂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有稀疏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

矿石类型和品级

普查工作中对各类矿石未作物相分析,因此对矿床氧化程度、氧化深度的确定无定量依据。依据坑道(地表往下10米)中揭露的矿体为混合矿(氧化矿和硫化矿共生)、从钻孔资料来看,在深部100米处还可见到孔雀石,所以,初步将矿石自然类型确定为混合矿。

找矿标志

主要找矿标志有:

①石英脉及两侧硅化带,还有孔雀石也是该铜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②强黄铁绢英岩化带:沿断裂分布,由褐铁矿、石英细网脉、绢英岩化、弱硅化组成的蚀变组合,热液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强蚀变带是找矿直接标志。

4 结 论

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特征,初步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火山后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

主要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北西向构造中酸性脉岩侵入经过多期次活动,热流体不断萃取成矿物质,形成含矿溶液,上升到有利的构造部位,矿液成分发生重新组合,铜、金元素得以游离出来,富集沉淀成矿。

参考文献:

[1]新疆伊宁县阿希金矿控矿规律与外围靶区评价研究(85-902-04-01)

[2]《矿产勘查学》地质出版社 2003

[3]《构造地质学》 地质出版社 2008

[4]《结晶学及矿物学》地质出版社 2008

[5]《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2006

[6]费.伊斯米尔诺夫,1985,矿床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7]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8]徐开礼、朱志澄,2003,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论文作者:刘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浅析新疆巩留县库茹尔铜金矿成因类型论文_刘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