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聋校体育高效课堂论文_南龙

浅谈如何打造聋校体育高效课堂论文_南龙

南龙 贵州省黔西南州盲聋哑学校 562400

摘 要: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策略,是每个特校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本文作者通过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结合聋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利用有限的教学设施教给他们锻炼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锻炼兴趣,培养他们参与锻炼的意识,对残缺肢体给予科学性补偿,实现体育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聋校教育 体育兴趣 主动参与 高效课堂

聋校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包括体育课和律动课(1-3年级),在传统体育教育理论的影响下,聋校体育存在着一味追求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训练聋童的听觉和视觉,补偿听觉器官缺陷。利用体育课中的隐性课程激发聋生学习兴趣,不断地增强聋童的体质,发展和巩固聋童的语言能力和剩余听力。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完美个性和良好思想品质的目标才能不形同虚设。

一、根据学生特点与器材、组织形式相结合,因地制宜,激发兴趣

聋生在学习活动中,由于视觉补偿,使其视觉注意更加敏锐,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隐性课程的影响。学校体育的最大特点是离不开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聋童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形象记忆显著地优先发展,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时间较长。有着与常人不同的观察、思维特征。如果让不符合其特点的东西长期作用在他们身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现有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把篮球架、排球网、单双杠等设施降低适当的高度,所有运动场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面积,场地的布置和安排上鲜艳醒目等等,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土洋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环境条件,发挥本校校园优势,科学地设计和精心制作,巧妙地布置各种器材设施,同时也教育了学生通过自食其力,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

如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根据不同体育器材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的场地采取的是多方位、或半圆形的、梯队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视觉补偿。热身活动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目前聋校班级学生的显著特征是年龄悬殊大,智力发展不平衡。这在客观上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我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聋校体育“分类分班协作教学模式”,即把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打破人为的班级界限,把兴趣相同的学生分入同一个班进行教学,形成班际之间的人际互动,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传统项目(踢毽、跳绳等)五个教学班。把同一大组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课次进行,两课时用于分类项目的教学,一课时用于完成大纲规定的其他内容。在分类教学中优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体验,重视学生的内化。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殊情况,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达到了以下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中重视听觉障碍学生的补偿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听力障碍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对运动的心理障碍。3.在教学中恰当使用手势语,示范动作及辅助教材的协调,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欲望。4.培养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兴趣,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5.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传统项目)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在高中毕业时,基本掌握一项专门的运动技能。

三、学生特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享受体育,补偿缺陷

充分利用聋童的听觉与视觉的转换,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下,将原来必须用听觉获取的信息转变为通过视觉来获取。例如前滚翻团身要像球一样圆,这样的语言生动形象,在教学中通过动画展示,用手势语表达,学生容易理解。同时示范动作要规范,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动作示范准确优美,可以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和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心理学更多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因素,而排斥师生情感因素。形成教师强令,学生盲从,缺乏活跃的气息和愉快的情趣,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和兴趣等等,都是在一定的情景、气氛和环境氛围中进行的,当这种氛围一旦形成时,它将对师生的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游戏过程中,结合聋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具体的肢体动作与角色表演以揭示不同语言的抽象含义,如:“爱”、“爱护”、“团结”、“互帮互助”等等。这就要求广大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聋哑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良好的心理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军 著《特殊教育热点专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8。

[2]曲宗湖 主编《21世纪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丛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论文作者:南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21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打造聋校体育高效课堂论文_南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