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液在72例ICU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论文_李莺莺

肠内营养液在72例ICU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重症监护室 201404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液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院ICU病房共收治7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行肠外营养液支持治疗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7 d后,血清白蛋白(ALB )、血清前白蛋白(PAB )、淋巴细胞计数(TLC )均有下降;但在14 d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回升改善情况,而对照组仍然呈下降趋势,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治疗组在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可改善其营养不良状况,同时减少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液 ;营养支持

本研究于2010年8月-2014年5月,对72例本院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并与同期行肠外营养的72例患者进行比较,以评价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4例,均经头颅CT或MR检查证实,并确诊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病例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②伴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③伴严重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④低白蛋白血症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组72例(治疗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72例(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原发性疾病、Fugl-Meyer评分等基线指标进行均衡性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脑出血者均以降低颅内压、稳定血压和给予脑细胞营养治疗;脑梗死患者均给予抗凝、他汀类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原则与方式相似。在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分别如下。

1.2.1 治疗组 患者入院后,即插入鼻胃管,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呕吐等管饲禁忌证后,于24 h内进行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其营养液内容为:每1000 mL肠内营养乳剂中,含15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15种维生素、15 g膳食纤维、123 g碳水化合物、38.9 g脂肪乳、850 g水、40 g蛋白质。其温度维持在38℃-40℃之间,避免温度过高对患者胃肠黏膜造成伤害。营养液的注入速度为(100一800)mL/h ,若害者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现象,则予适当地减量至症状缓解。若肠内营养补充不足,则加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2.2 对照组 该组72例患者完全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成分配比参考Harris Benedict公式拟定,主要包括:葡萄糖、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部分微量元素等,配比成3 L袋装行静脉滴注。

1. 3疗效观察

(1)营养状况比较: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分别检测检测其血清白蛋白(ALB )、血清前白蛋白(PAB ),淋巴细胞计数(TLC )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

(2)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于14 d时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结果见表2。由数据可见,两组在入院第1天检测ALB、TLC、PAB三项营养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7 d,两组的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入院1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入院14 d后,治疗组的PAB、TLC较7 d时出现回升;而对照组的ALB、TLC两项指标仍然继续下降。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2并发症与死亡率比较 治疗组出现肺部感染15例,肠道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死亡8例;对照组分别为38例,11例,17例,18例和20例。实验组的四项并发症发生人数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在以往,临床多认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其存在胃肠排空延迟、颅内高压等情况,故部分学者主张在早期使用肠外营养方式,待患者病情平稳1周后再改行肠内营养[1]。但是随着医学界对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应激反应等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早期给予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以提供必需营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的治疗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给予鼻饲方式的肠内营养液,若肠内营养不足,则加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由表2可见,治疗组在14 d后,其ALB、PAB、TLC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且从两组患者在1 d、7 d、14 d的三项指标变化情况可发现,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患者2周后即出现营养指标逐渐好转、上升趋势,而肠外营养则始终呈逐渐下降趋势。

两组行营养支持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比较发现:治疗组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在胃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和死亡率方面,治疗组同样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 05)。本研究上述结果,与国外学者于2005年进行的FOOD试验结果一致[2],均证实: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可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徐世成等[3]研究认为,急性卒中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与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有关;而机体营养不良状况得不到及时纠正,则会降低其机体免疫功能,这也是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增加的主要原因,甚至严重影响预后、增加死亡危险。

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而言,鼻肠管是首选的肠内营养通路。研究发现,危重病人的胃肠道在受创伤应激或炎症影响时,以小肠的蠕动功能最佳,其次是胃。相对而言,大多数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或部分正常,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可被顺利吸收。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给予经鼻饲管方式的肠内营养支持相对于肠外营养支持来说,避免了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出现,同时减少了患者本身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宿英英,林鹏星,工景艳,等.重症脑功能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其预后[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 14 (11 ): 684-691.

2.FOOD Trial Collaboration Routine oral nutritional supplanentation for shuke patients in hospital(FOOD):a multicentre randan iced-controlled trial[J].Lancet, 2005,365 (9 461):755-763.

3.徐世成,刘鸣,李波,等.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 (2 ): 111.

论文作者:李莺莺

论文发表刊物:《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肠内营养液在72例ICU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论文_李莺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