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书琼

(湖北神农架林区中医医院;湖北神农架林区442421)

摘要: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至2015年间收治了98例带状疱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红光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西药的常规对症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红光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中医称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等。

1临床资料

确诊带状疱疹患者98例;中医症候多属热盛型及湿盛型。病程在7 d以内,年龄大于20 岁。将98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 例,男31 例,女18 例,年龄23~70 岁,病程2~7天,皮损分布:胸背腰部32 例,头面部4 例,四肢及臀13 例。对照组49 例,男32 例,女17 例,年龄20~69 岁,病程1~7天,皮损分布:躯干部31 例,头面颈部3 例,四肢部15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应用抗病毒和神经营养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给予阿昔洛韦片800mg,,5次/日口服,疗程7天;维生素B1 100mg,与维生素B12 0.5mg,肌肉注射,1次/日,至疼痛缓解。

2.2 治疗组

在以上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治疗,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热明显者加白茅根、丹皮;感染者加金银花;便秘者加大黄;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同时配合LED光动力治疗仪(武汉亚格光电)局部红光照射,每次20分钟,1次/日,7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3.2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讨论

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治疗抗病毒、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为原则;中医治疗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基本原则;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组成,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经湿热;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导热下行;实火所伤,损伤阴血,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邪去而不伤阴血;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具有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之疗效诸证。

红光(波长600-700nm)对人体穿透深,治疗机理是对生物体产生光化学作用,使之产生重要的生物效应及治疗效果。细胞中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最大,在红光照射后,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这样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元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从而加强细胞的新生,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同时也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病变组织蛋白质固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并产生一系列良性反应,促使新的鳞状上皮细胞生成,加速对渗出物的吸收,减弱肌张力,从而达到消肿、消炎、镇痛、根除糜烂组织、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

以上临床观察表明,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确切,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1%,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炳南.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125-127.

(2)谢鸣.方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4-126.

(3)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ZY/T001.1-94.315.

(4)张建中.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8-70.

论文作者:王书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书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