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初中体育课程设置方案比较_课程目标论文

中澳初中体育课程设置方案比较_课程目标论文

中、澳初中体育课程方案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课程论文,方案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3年,我国颁布了由国家教委编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1995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学习委员会颁布了《健康与体育课程及标准框架》(Health and physicoal Education Curriculum & Stamdards Framework)。 同一时期的两套课程方案,分别来自社会制度、教育制度、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度。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套课程方案,都包含着编制者的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将这两套课程方案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我们从事体育教育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将提供借鉴和启发。

1 关于课程目标的比较

中国课程方案的目标部分,仍然沿袭了以前“一个目的,三项基本任务”的结构体系,语言高度概括。澳大利亚方案的目标内容具体而详细,表述的语言带有行为化的特征,具体内容如下:

(1)发展知识和技能,促使参加身体活动、促进生长发育、 有效关系的发展,个体和群体的安全和健康。

(2)积极参与和创造有利于健康和从事身体活动的环境, 并积极参加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3)提高对运动基本概念、生物力学、生理学原理的认识。

(4)增进对健康概念及生物、社会文化方面的理解。

(5)参加包括游戏、球类、舞蹈、体操、水上运动、 户外活动、休闲娱乐等各种活动。

(6)增进对使用食物提供能量、维持生长、修复、 正常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的理解。

(7)发展营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形成对饮食习惯和营养方面的正确认识。

(8)提高对疾病、损伤产生原因的认识, 增进个人和团体创造和维护环境以利健康安全的责任感。

(9)增进对平衡的生理、社会、精神、心理方面健康的理解。

(10)促进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尊严以及个人和集体的权利。

(11)提高个人和团体的认识,采取行动纠正与健康不利的因素和偏私行为,正确获得健康保健和健康资源。

(12)认识对与健康、安全、身体活动相关的个人、团体决定和行为起影响作用的各种价值、态度和信仰。

(13)正确评价人类行为和努力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和大众健康的重要性。

(14)运用评估设施、产品和器材,促进健康,参与身体活动。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和责任。

对比两套课程方案的目标体系,在一些内容和思想上十分相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都以锻炼身体, 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体育的特点和功能,两个课程目标中身体发展目标的确立,反映了两国对体育本质功能认识上的统一。

(2)在认知领域中,都涉及了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内容。 体育和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是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其中包括表现身体性认知形式的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依靠课程实现的教育目标,这一点得到了两个课程目标的认可,并成为两个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

(3)在情感领域中都注意到通过课程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形成正确的(社会所趋同、认可的)观念、态度、社会责任感。

(4)终身体育的思想,都得到了两国的认同。 中国方案中有明确的表述,澳大利亚方案中虽无明确表述,但要求理解基本原理,评价行为方式,无疑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两套方案目标的对比,差异也是明显的,集中在:

(1)教育思想上的差异。 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当时的体育教育思想。我国的课程目标体现了90年代初期体质教育论和技术健身论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而澳大利亚的课程目标则更能体现我国目前教育界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把发展个性和培养身心健康统成一体,要求学生参与一些问题的讨论,评价一些行为,运用一些设施评估锻炼效果,注重主体性和主动性。

(2)目标侧重点上的差异。 中国方案中是以增强体质作为首要目标,而澳大利亚目标的侧重点则是追求人的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个差异,反映出两个国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水平下赋予体育课程的不同使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追求民族体质的强健符合当前的国情。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培养人的和谐发展,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价值观上的差异。中、澳社会制度不同, 价值观上的差异在目标中十分明显。澳大利亚的社会哲学信念是强调“个体是最基本的因素”,这种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在目标中多处可见。我们的哲学信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我们不仅强调尊重学生个体才智和主观愿望,更突出“群体意识”,“国家意识”,“集体主义”。

(4)目标范围的差异。两上课程目标尽管有很多是相近之处, 但相对来看,澳大利亚目标涉及的范围更广,在保健目标上,广泛涉及到饮食、心理和损伤保健等方面,在社会的目标上,多处涉及环境问题,把个人的健康置于环境创造和维护之中,将环境和人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从更大的范围来考虑健康,无疑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 关于教学内容的比较

中国课程方案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将教材进行逻辑划分,按照理论与实践、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与运动项目交叉综合分类的方法来构建的。内容分为通用和选用两大块,其中通用部分占整个内容的70%,以保证全体学生全面而有效地锻炼身体;选用部分占30%,以适应不同地区、条件的学校,每一部分都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澳大利亚课程方案的教学内容, 涉及七个学习领域(Learningarea,见内容框图),每个领域都有学习的中心,提出该领域学习内容的要求和范围框架,但不涉及具体内容,要求学校和教师去编制适合个体需要的教学进度和内容步骤。如“人类运动”学习领域,学习中心的要求中有一条是这样陈述的:“学生参加合作性和竞争性的团体和个人活动,并且担当不同的角色(如裁判、教练、管理者、队长、队员等)。……设计战术,达到目标,通过分析改进自己和他人的技术。”至于具体参加什么团体和个人项目,改进什么技术,则没有统一规定。

澳大利亚课程方案的学习领域框架图

┌人类运动

│身体活动和社区

学│人类发展

习┤人类关系

域│个人和大众健康

└人和食物

对比两套方案、我们虽然都肯定了以人的运动为根本特征的体育课程内容的存在,但其差异非常大:

(1)中国方案体现了“基础性”、 “全面性”义务教育的基础要求,以增强体质为出发点选编教材内容,有严密的学科体系和尽可能合理的分类方法,注意宏扬民族特色。澳大利亚方案学习内容涉及面相对宽泛,身体锻炼的内容并非特别突出,更多地从个人、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来构建内容体系。

(2)中国方案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教材时数比重规定, 体现了“指令性”、“权威性”,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余地较少。

澳大利亚方案没有具体的时数比重规定也没有具体的内容限制,体现了“框架”的“指导性”特点,教师、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加因而课程实施时围绕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教材内容就更多更广。

3 关于学习评估的比较

中国课程方案中规定,体育课程是初中必修课程之一,必须认真地考核和评定体育课成绩。学生考核成绩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升学、毕业和评优。同时对考核的内容、项目、评分标准都作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采用结构考核和综合评定的方法来反映(表1)。

表1 结构考核的项目及比重

年级 出勤与 基础知识 身体素质 技能技巧

表 现运动能力

初中 10% 20% 40% 30%

澳大利亚课程方案是以“学习结果的陈述”来体现对学生的要求,也以此为基础来评价学习(表2)。 方案要求在使用“学习结果的陈述”评价学生时,应考虑达到标准的轻松、自主的程度、重复动作的能力等因素,而不是完全机械地去反映学生的成绩。

表2 学习结果陈述

学习领域 人类运动

身体活动和社区

结果陈述 完成以及减缓动作的连续 评价有关健康的信仰,

性来展示身体的协调性. 参加活动发展个人的身体.

在球类及其它活动中设计并

评价社区用于各种群体不同

行策略,运用一系列动作技术.需求的健身计划.

学习领域 人类发展

结果陈述 识别生长发育过程中包含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运用性别和性别特征的概念分析个人、社区在工作、 休闲

、相互关系和家庭生活中的习惯.

学习领域 人类运动

结果陈述 说明处理改变关系的方式方法.讨论个人、社会、文化对

信仰方式的影响,什么是对、错、好、坏,可接受与不可

接受的行为.

学习领域 安全

结果陈述 评价那些影响个人和他人安全的行为.

学习领域 个人和大众健康

结果陈述 确认健康关系到青年一代成长,设计一些策略增进健康.

认识消费者对健康设施、产品的权利和责任.

确认环保组织和机构切实在改善健康环境.

学习领域 人和食物

结果陈述 分析一系列影响个人和家庭的食物选择.

确认供生长和活动的主要营养需求.

对比两种学习评价方法,最大差异反映在对待学生的主体程度上。中国方案中,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规定得十分严格,学生成了被动知识、技能的容器,“应试教育”的痕迹十分明显。澳大利亚方案中,考试的痕迹不那么明显,学生的负担要轻松得多。从“学生结果陈述”中看,内容的不确定性,答案的不唯一性,更利于学生的发挥。如让学生“设计策略”,“评价行为”,“讨论问题”,既可以锻炼、培养能力,又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思维。

4 思考与借鉴

4.1 课程编制要与国情相符合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文化多元、经济发达的国家,教育体制和教育的总目标与我国不同,但他们的课程标准符合他们的基本国情。澳大利亚课程标准的编制,不是由联邦政府统一制定颁布,而是由各州政府制定的,各州政府制定的课程标准既有原则性又给学校留有相当的自主性。我们国家从建国初到现在,一直是由国家编制课程计划和课程方案(大纲),全国统一执行,90年代初虽然允许“一纲多本”,但大纲仍具指定性。这实际上是计划体制下的产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文化差异也较大,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沿海和内地、农村和城市,情况各异,硬性统一反而影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取消全国统一的大纲,改由各地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编制地区性的课程方案,更能使课程标准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4.2 课程目标要具体化、行为化

课程目标是制定课程方案的起始和归宿,是教学过程的参照,也是评价的依据,具有指向性和约束性的特点。要使目标落在实处,就必须使目标行为化。也就是说,使用行为的语言来表述目标,我们的课程目标,在一些提法上模糊不清,过于宽泛,如“发展个性”、“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等,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可观察的行为,这不仅造成执行者的困惑、也无法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最后只能在数字中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

4.3 课程评价要与目标对接

学习结果的评价不仅反映个体学习的情况,也验证目标制订的合理程度,目标与评价应当前后呼应。我国课程方案的评价内容多集中在认知和技能领域,使得评价成为身体素质优劣的筛子,这种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日益受到质疑。而情感领域的评价几乎空白,“发展个性”,“锻炼意志”,“培养进取向上精神”成为一纸空文,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目标成为空洞的口号。

4.4 课程标准要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初中体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方面,理应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基本思想首先应反映在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澳大利亚的体育课程标准对我们的体育课程编制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标签:;  ;  

中澳初中体育课程设置方案比较_课程目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