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维护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理论与实践_官僚主义论文

毛泽东关于维护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理论与实践_官僚主义论文

毛泽东关于保持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血肉论文,群众论文,理论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2)01-0033-05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十五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抓好目前的党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毛泽东总结了群众路线的实践经验,在1943年就明确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党所领导的各项工作中,都必须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办事。这就是把广大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斗争经验,把群众提出的愿望、要求和建议,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指示、方针和政策。然后再拿回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照着去办,化为实际的行动,并使之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凡是为群众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都应坚持下去;凡是为群众证明是错误的东西,都应当坚决修正。这样在连续不断地进行集中起来,并坚持下去的过程中,使认识一步步地深化和丰富,各项工作决策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修正和补充,越来越正确起来。毛泽东认为群众路线是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我们党要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实行群众路线,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第一,必须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领导干部不是站在群众以外来领导群众,而是站在群众之中来领导群众的。只有当群众感到你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是他们自己的人时,他们才会接近你,才会和你无话不谈。任何工作都要从调查研究着手,都要从实际出发,接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群众的共同要求,发现问题的本质。走马观花的人和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人谈不上深入群众,也谈不上调查研究。要走群众路线必须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正确的工作方法、步骤与计划。第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毛泽东认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通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的直接的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1](P.897)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上级的指示进行一般号召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单有一般号召是不够的,还必须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毛泽东指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实行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如果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作为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使后进的跟上来,从而使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

毛泽东概括出的群众路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41年,在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下,根据地的经济和财政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当时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投入大生产运动,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在大生产运动中,我们党还及时地总结、宣传了军队和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推动群众大生产热潮,还将群众创造的“变工队”、“互助组”这类农业劳动组织加以推广,使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通过群众自己动手,使根据地克服了财政困难,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为争取抗战胜利增添了物质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安徽凤阳地区的农民群众率先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激烈争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总结了农民的创造经验,积极支持试验,经过多次反复、逐步完善,并在全国推广,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创举是群众路线的成功运用和生动体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我们党要从这条经验中吸取教训,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

二、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反对官僚主义

毛泽东认为,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各个时期都要同官僚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什么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就是事业的利益服从于升官的需要,就是特别注意地位而忽视工作。表现为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敷衍塞责,互相推诿,欺上瞒下,压制民主,命令主义。毛泽东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思想和体制原因。在社会历史根源上,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是反动统治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腐蚀党员干部的结果。他说:“官僚主义是反动统治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2]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要挂在资产阶级身上。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资产阶级的捧场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3]在思想根源上,毛泽东认为党员干部的骄傲自满即思想意识出现问题是官僚主义产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建国初,有些老同志,自以为是老革命,或者是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起来,结果做事情主观武断,脱离群众。毛泽东针对这些现象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可能生长。”[3]“在很多部门中极端缺乏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状况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这是官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在体制根源上,毛泽东认为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是官僚主义滋长的另一个原因。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不能向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2](P.275)他还说:“现在国家机构庞大,部门很多,许多人蹲在机关里没有事做。”[2](P.357)

毛泽东对官僚主义是深恶痛绝的。1933年他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5]为了克服和反对官僚主义,毛泽东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首先,加强思想教育。毛泽东强调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中,要着重研究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党员干部的自律能力,要求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战胜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掌握思想教育的中心环节,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解决产生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他告诫老同志不要翘尾巴,要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治本之法。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充分说明了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主观主义,是保证党的工作顺利发展,避免重大错误的根本措施。其次,改革领导体制。毛泽东认为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解决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等官僚主义现象。要克服官僚主义,就必须纠正我国那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提出了正确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任务,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毛泽东也非常重视机构改革,提出对那些虚浮多余的机构必须撤销,对于工作性质相同的国家机关要进行合并,把不称职的人员从国家机关中清理出去,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每个环节分工明确,任务明了,各负其责。他说:“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机构庞大。在一不死人二不费事的条件下,我建议党政机构进行大精简,砍掉它三分之二。”[2](P.280)最后,发展群众运动。毛泽东认为应该经常地搞群众性运动来克服官僚主义,他说:“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6]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发动了以反官僚主义为重点的整风、整党、“三反”、“五反”、“新三反”等一系列群众运动,他认为应把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如果不大张旗鼓地开展“三反”运动,则党内许多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就不能尽情地被揭发出来,官僚主义分子就不可能得到适当的处理。事实证明,群众运动的方式可有力地遏制官僚主义的蔓延,但是由于激烈的群众运动往往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样常常给某些搞阴谋诡计的人留下可乘之机,使一些好人受冤枉,而真正的腐败分子却逍遥法外,而且群众运动后官僚主义又死灰复燃。因此反官僚主义要依靠群众,但不能经常搞群众运动。

毛泽东反官僚主义的措施是卓有成效的,经过反官僚主义,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确实发生了很大改进,党的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密切了党群关系,改善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反腐倡廉

建国初期我们党和政府内出现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徇私枉法,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党只有消除腐败,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毛泽东对腐败行为严加惩处,决不手软。

第一,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毛泽东一生严于律己,为正清廉,艰苦朴素,成为全党清正廉洁的楷模。毛泽东衣着十分俭朴,从1952年到1962年,他没做过一件新衣服。饮食也十分简单,粗茶淡饭,在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实行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1950年5月,沈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在市中心修建开国纪念塔,在塔上铸毛泽东铜像。毛泽东批示说:“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该铸。”[7]当他获悉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正在他家乡为他修筑一所房屋和修建一条公路通向他的家乡时,立即写信给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7](P.529)毛泽东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严格要求子女。抗美援朝时,毛泽东率先送儿子毛岸英赴朝参战。毛泽东的女儿在北大读书时,他规定她们吃住都必须在学校,星期天自己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回家,谁都看不出她们是毛泽东的女儿。毛泽东也严格要求自己的亲朋故友,从不利用职权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还亲自写信给湘潭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要求对自己的亲属放手管理,说:“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毛泽东严于自律的崇高品质是我们亿万炎黄子孙的伟大楷模。

第二,注重廉政教育,强化内在约束。毛泽东认为对党员干部加强廉政教育,防患于未然才是治本良策。廉政教育比严厉的处罚更重要,对于犯错误的同志给以严厉的处罚,以至把他们驱逐出党,这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没有解决为什么造成错误的思想问题,那么严厉的处罚不但不能保证党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甚至还会造成更大的错误。通过廉政教育,腐败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的克服,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强调要通过整党整风经常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在思想上构筑一条防堵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钢铁长城,防止思想霉变。毛泽东也强调榜样的道德感召作用,在战争年代,他就极力号召全党全军向白求恩、张思德、刘胡兰学习,力争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建国后,他仍然重视用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造就廉洁的党风和社会风气。1953年1月毛泽东要求将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加以调查分析和表扬,使全党向这些好人好事看齐,发扬正气,压倒邪气。与此同时,毛泽东主张发行了大量歌颂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回忆录、小说、电影和戏曲等等,弘扬千百万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持续的廉政教育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内在约束。

第三,发扬民主,加强监督。毛泽东主张通过民主制度,建立监督机制,来约束某些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强调必须在党内党外实行广泛的民主,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巩固,政权就会不稳。他说的民主就是让群众讲话,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难免有一天会重蹈“霸王别姬”的覆辙。毛泽东非常重视群众监督,建立和健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使人民真正具有对国家机关人员及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选举、监督、弹劾、罢免等项权力;建立和健全了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使之成为党联系各阶层群众的纽带;建立了人民来信来访制度,鼓励群众揭露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党内监督,成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并在《共同纲领》中规定在县市以上各级政府,设人民监察机关,以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并纠举违法失职人员。毛泽东也一向重视民主党派的监督,他领导创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制定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每逢重大国事,他总是虚心向具有广泛阅历和丰富政治经验的党外人士请教,积极采纳其合理建议。毛泽东还十分重视新闻监督,重视报纸刊物对党的监督作用。1950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进行监督。1953年,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强调“凡是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露。”并强调报纸刊物应刊登群众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第四,惩治腐败,严刑峻法。毛泽东对于贪污腐化情节严重的分子,不管是谁,不论资格多老,功劳多大,只要违反党纪国法一律严肃依法制裁,决不容赦,敢于动真格。1951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三反”斗争的决策。从10月到12月底,毛泽东以中央名义下达和批转了关于“三反”斗争的指示、报告40余件,适时地指导了“三反”这场重大的反腐斗争。在“三反”中,亲自批准逮捕刘青山、张子善贪污犯,并处决了刘、张二人,并指出这件事给全党“提出了警告,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8]通过对这案件的处理,毛泽东向世人表明:我们党决不做李自成,决不允许腐败现象任意滋长,决不能让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共和国大厦倾覆在腐败的污泥中。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党风建设,重温毛泽东关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端正目前的党风,加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首先,要始终不渝地贯彻群众路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近些年来,一些刚步入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仍然不熟悉或不懂群众路线的原理和方法,有的热衷于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某些管理学,甚至否定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结果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玷污了党的形象,党群关系变得如水火一样,这与我们党的宗旨是根本不相容的。为此,党员干部有必要结合实际,花大气力学习和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和掌握群众路线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且学会运用群众路线,做到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老老实实地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的不满情绪有一定的渠道宣泄。我们的广大党员和干部一定不要忘记: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变。其次,要制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利益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执政党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切政策,都要符合而不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制定政策的依据,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现在关键的是要制定解决农民收入和负担问题的政策,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政策。再次,要改革领导体制,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实行党政分工,健全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狠刹官僚主义歪风。最后,要严惩腐败。腐败现象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不解决好,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我们党必须向毛泽东那样廉洁自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止和惩治腐败的监督体系,依照党纪国法严惩腐败,决不姑息。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不竭的力量,才能获得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收稿日期:2001-10-13;修订日期:2002-01-11

标签:;  ;  ;  ;  

毛泽东关于维护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理论与实践_官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