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工程设计探讨论文_刘飞飞

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工程设计探讨论文_刘飞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近年来,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为了为城市人们创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各个城市都加大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市政道路工程逐步增多。我国市政道路大多都为混凝土路面,随着通行压力的增大,路面面临着病害与损坏威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出现。在很多市政道路工程中,为节约市政道路改建成本,各个城市逐步实施了“白加黑”改建,提高了市政道路路面的性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工程的设计要点,有利于保持市政道路最佳的使用状态。

关键词: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工程;工程设计

近年来,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逐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工程改建模式,也就是市政道路路面的“白加黑”改建,此种改建方式实现了旧混凝土残余强度的利用,在原有的灰白色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添加黑色沥青,实现路面质量的改造。从根本上看,“白加黑”改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环保性,大大提高了市政道路的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对于提高市政道路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概况

某市政道路全长600m,路幅宽22m,为城市支线。该市政道路的设计速度为30km/h,为中等交通类型的使用道路,设计年限为15年,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面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该市政道路的通行量逐年增加,原有的道路设计标准以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通行量需求,要在原有道路基础上实施改建。在市政道路改建之前,组织专家对该市政道路加以调查,发现该道路整体通行情况良好,但个别路段存在断板、脱空板与填缝料失效等结构性问题。如果抬高一定的路面,对周边标高并不存在明显的影响。因此,采用“白加黑”改建形式,能够取得理想的改建效果。

2.旧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根据对该市政道路的分析,水泥混凝土是该道路路面的主要材料,这种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与较高的强度,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保障了正常的通行。此外,水泥的性质相对特殊,其稳定性较好,外界温度与湿度的极端变化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的干扰很小。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市政道路的交通压力逐步增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点也逐步暴露:(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较多,主要是在先前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其温度应力相对较大,为有效应对这种温度应力才设置了施工缝,施工缝的设置加大了后期的养护管理难度,影响了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1]。(2)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特殊,在施工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只有做好了混凝土的养护,才能够保障路面的强度,因此,水泥混凝土施工结束以后往往不能立即投入使用。(3)如果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损坏,其挖掘与修补极为困难,影响了城市交通。

“白加黑”改造技术下,沥青路面的优势明显,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大大提升,即使在行车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故,其制动距离也明显缩短,保障了行车安全;沥青路面不存在接缝,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造价低廉,可实现循环利用。

3.对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措施

3.1破碎沉陷板的处理

如果水泥混凝土面板存在严重的破损情况,在处理时要挖除破损面板随后浇筑新板。在破损面板的破除过程中,要避免对基层、周边混凝土路面与地下管线等的破坏。在新混凝土板的浇筑过程中,需严格把控其抗弯拉强度,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如果在沉陷板的破碎处理时,发现板块下基层的破坏,需及时挖除原基层,新建基层[2]。

3.2接缝的处理

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大量的接缝,在沥青混凝土铺装之前,为保障施工质量,需对原路面的接缝加以处理,采用清缝与灌缝的处理方式,保证接缝的清洁性,将聚氯乙烯胶泥材料作为灌缝材料,实施接缝的修复处理[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脱空板的处理

在脱空板的处理上,如果是板底脱空但板体结构相对完整的情况,其采用的是板底注浆的处理方式;如果是板底脱空板体结构完整的路面板块,一般选用破碎处理的方式。

3.4缺边、断角板块的处理

板块缺边、断角情况的处理上,需切割一定的范围的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新板的浇筑。

3.5板面细小裂缝处理

细小裂缝的处理上,需采用裂缝修补的处理方式,首先将原有裂缝进行清理,随后在裂缝内灌注相应的材料。由于存在不同宽度的裂缝,在裂缝修补时需结合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材料实施灌缝处理。

4.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设

4.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加铺方案

对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需结合路段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方案。比如,对于原有水泥混凝土面板相对较为完成的路段,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材料;而如果是经由原路面结构层的破碎与补强处理的路段内,需结合破损面积的大小来选择处理方式,如果其破碎面积在100m²以内,且无法应用大型机械来进行处理时,可以选用路面结构层的处理方式,选用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的结构层;如果是对原路面结构层加以破碎处理并新建的路面结构层路段,且破碎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利用大型机械作业来操作时,需进行路面结构层处理[4]。

4.2加铺沥青面层施工技术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把控:(1)保障沥青加铺层的力学性能。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受到较大荷载的情况下,接缝位置处极易引发路面裂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放射应力很难控制,会对路面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在沥青加铺层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要保障其抗裂性,最大程度上降低路面裂缝的出现概率。在我国,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应用相对普遍,这种材料性能较好,是传统沥青材料的改良,具有更好的抗变形能力,即使在外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沥青路面依旧可以维持其稳定状态[5]。(2)科学控制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厚度。加铺层厚度的设计上,主要需考虑行车荷载与防反射裂缝,适当加大其厚度,能够对裂缝的产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厚度的控制需遵循适度性原则。

在实际的施工开始之前,施工人员需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核对路面相交与相接道路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情况,保障道路的衔接处理效果;对施工材料加以科学控制,尤其是要保障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标准相一致,保障配合比设计的科学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筑过程中要减少纵向接缝的设置;摊铺沥青混凝土材料之前,需要保障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干燥性,如果基层潮湿或者遇到雨天、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可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加铺;将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厚度控制在7.5cm以上,且要保障纵坡、横坡设置的科学性,提高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性,保障路面排水的顺畅,避免后期积水对路面产生的破坏。

结束语

“白加黑”改建是当前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该种技术的应用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提高了路面改建质量,满足了通行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要求。但是,在沥青混凝土加铺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提高改建质量。

参考文献:

[1]池全华.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工程的设计思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6):182.

[2]李志华,文祥.浅谈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工程设计思路[J].四川建筑,2017,37(03):186-187+191.

[3]罗庆延.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之排水改造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6):59-61+9.

[4]王少华.市政道路白加黑改造施工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7(51):281-282.

[5]张思佳.浅谈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工程设计思路[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9,9(01):00253-00254.

论文作者:刘飞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白加黑”改建工程设计探讨论文_刘飞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