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舞蹈班进入中小学课堂_舞蹈论文

让舞蹈班进入中小学课堂_舞蹈论文

让舞蹈课进入中小学课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课堂论文,舞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施行的中小学教育大纲的美育教育体系里,仅只音乐和美术两种。就美育的全面性及舞蹈教育的重要性看,有必要把舞蹈教育引入中小学教育大纲,让舞蹈课进入中小学课堂。

舞蹈艺术是一种集体能、艺能、知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一种融音乐韵律、人体美感、肢体技能于一炉的有机整体。舞蹈艺术对青少年品行素质、自身修养及智力开发等方面均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沃尔特·特里说:“舞蹈可以强身体,纠正错误姿态,调整肌肉,加强动作的准确性,同时,因为舞蹈是一种运动,对学生而言,是比柔软体操更完备的体育课程。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跳舞除了自身和情感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每逢节假日或课外时间,我们可见到许多父母把孩子送到舞蹈老师那里接受舞蹈教育,从不间断,这些父母已经感受到舞蹈可以让孩子变得思维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美育艺术应该是包括歌、舞,乐、画等多种艺术门类的有机综合形式,各艺术门类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我国目前中小学美育教育中忽略了舞蹈教育,致使美育教育体系自身环节失衡,造成不良后果。许多中小学生会歌、善奏、能画,但肢体的协调性、体态的韵味、举止的高雅度等却普遍较差,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及良好心理素质形成都产生不了良好影响。

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校已经意识到要全面落实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增设舞蹈课。没有统一教材就自己编,没有师资就启用一些中师、初师或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担任舞蹈课程教师。虽然初师,中师或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里有一些舞蹈部分,但仅是肤浅公共课式的内容,它们的毕业生往往难以胜任舞蹈专职化教育工作。这样的中小学舞蹈教育,其教育效果往往很不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要让舞蹈课作为中小学美育教育体系之一,进入课堂,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要确立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不附庸于其他艺术的思想。当前社会文艺舞台上出现了有歌必有伴舞的现象,从本质上讲这正是舞蹈艺术的悲哀。这种附庸于歌而伴之舞,往往幼稚地以动作图解歌词,或采用与主题无关的动作设计,既无实际内容又无美的形式,只是制造气势宏大的场面,结果是败坏了舞蹈形象,以为舞蹈艺术就是这样一种依附艺术,加剧了人们对舞蹈审美的低层次化。同时在教育系统内,一些学校在传统美育教育观念影响下,习惯于把舞蹈教育依附于音乐教育,淹没了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自身特点。另一些学校在“舞蹈是一种形体律动”的观念支配下,视舞蹈为广播体操等一类的肢体动作组合形式,抽去了舞蹈自身内在的美的艺术本质。上述两种观念影响或支配下的舞蹈教育,学生最终学到的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舞蹈,只不过是形似舞蹈实无内涵的毫无“真功夫”的“花拳绣腿”而已。当然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特别是改变社会上对舞蹈的偏见更不是一件易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办到,但教育界及舞蹈艺术界应首先转变观念,从自身做起,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实现。

其次,要解决教材问题,教材即课本,所谓课本乃一课之本。中小学舞蹈课本必须在体现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思想,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为目的上下功夫。必须做到舞蹈的美育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舞蹈的意识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舞蹈的情趣教育与思维方式教育相结合,舞蹈的动律教育与身体体能教育相结合。要抽调教育舞蹈界的专家组成教材编写组,并让这些专家去认真仔细体验中小学生的生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广泛征求教育界文艺界人士的意见,编写出易让中小学生所接受、风格高雅、适应中小学各年段学生的舞蹈教育教材。

再次,要解决师资问题。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让舞蹈教育真正进入中小学课堂,普及舞蹈教育,师资问题是根本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合格舞蹈师资奇缺,艺术师范教学学科设置模式又不尽合理,设置舞蹈教育专业的艺术师范院校少得可怜。因此,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下决心加以解决。可选择一部分舞蹈院校及重点师范大学增设舞蹈教育专业。在试点基础上再向一般师范院校延伸,设立舞蹈教育系科,由试点到逐级推行。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艺术及师范院校的软硬件资源,对现任中小学教师中有一定舞蹈基础,但舞蹈专业知识还相对欠缺的教师进行在职进修。这样双管齐下,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中小学舞蹈师资奇缺的现状就会得到根本改变。

标签:;  ;  ;  

让舞蹈班进入中小学课堂_舞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