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40例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巍,游新利

(厦门大学医院耳鼻喉科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 目的:分析及探讨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伴有鼻息肉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患者单纯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药物;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052-02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喉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流涕及头痛等症状[1]。临床主要采用鼻内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但治疗后依然有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已成为耳鼻喉科临床医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采用经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4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并与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伴有鼻息肉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华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关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标准[2];②均经鼻窦CT检查与鼻内镜检查明确诊断;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52岁,平均(39.41±14.11)8岁;病程1~9年,平均(5.23±1.73)年。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4岁,平均(40.23±13.43)8岁;病程2~9年,平均(5.38±1.6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研究组采用经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术前一周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每天1~2次,连续治疗3~6个月。术前0.5hχ2h给予抗菌药物静滴,完成后给予0.25g克拉霉素胶囊口服,每天1次,连续进行3~6个月的治疗。给予局部或全身麻醉,待麻醉满意后,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先使用圈套器和鼻息肉钳去除鼻息肉,然后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切除筛泡和钩突组织,将上颌窦完全开放,适当开放筛窦、蝶窦及额窦等组织。术中对正常和可逆性黏膜应尽量保留,将不可逆的病变组织切除。术后5h给予鼻腔盥洗治疗,以促进其黏膜纤毛系统功能的恢复。术后15d连续清理术腔,常规给予抗生素和激素治疗。(2)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

1.3 疗效评估标准 ①显效: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窦脓性分泌物完全消失,窦口开放良好;②有效: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窦中依然存在脓性分泌物,且出现肉芽组织;③无效: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窦中具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且仍然存在鼻息肉[3]。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分别采用χ2比较法与t检验法对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主要采用鼻内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以有效保留患者的可逆性和正常黏膜,且尽量降低了患者的损伤。手术时对于可保留的组织应尽量保留,特别是应尽量保留中鼻甲,这主要是由于其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也是患者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若术中对其造成的损伤,可能导致患者鼻腔的正常传输功能与纤毛运动受损,造成鼻腔过度宽大,导致许多脓性分泌物在窦腔中沉积,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4]。龚成等[5]学者的研究表明,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减轻黏膜的炎症反应,术后应用则能够有效预防息肉的复发,但其需要长期用药。而克拉霉素胶囊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其不仅能够阻止和破坏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还能够作用于炎症物质及细胞因子,进而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中我们对4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雪秋.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2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99-1400.

[2]邹华,高伟,田鹏等.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HLA-DPB1、DQB1基因相关性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0):899-902.

[3]管骅,慈军,方英等.鼻内镜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4):421-423.

[4]田卫卿.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57.

[5]龚成,廖勇.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79-680.

[6]梁雯,窦春强,张明等.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z1):33-34.

论文作者:陈巍,游新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40例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巍,游新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