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生态管理观念探讨论文_杜国珍

现代林业生态管理观念探讨论文_杜国珍

摘要:在现代林业管理中渗透生态管理的观念是社会和时代对于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我国林业管理应当致力于改变恶化的林业环境,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在当前我国的林业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进步的空间,需要在林业管理中加强生态观念的体现,使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促进林业生态化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林业;生态管理;探讨

引文: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并确立了生态文明的观念。具体来看,我国林业资源在总量上不算丰富,同时,区域林业植被的生长情况有待管理,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林业管理政策,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减少林业资源的浪费,在林业管理中注重生态观念的体现。

一、现代林业管理的生态管理观念概述

在现代林业管理中,主要侧重于因地制宜,按照林业区域所处的不同环境区域开展林业植被的管理工作,并且根据当前林业区域的不同植物类型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综合各个方面的知识将林业管理置于系统化的管理网络当中,帮助林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维护林业资源的平衡发展。在现代林业管理体系中渗透生态观念,可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使林业工作顺利开展,并且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具体来说,林业资源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活力,绿色植物可以让土地积蓄水分,同时对河流的速度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就对洪汛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有积极的效果。在林业植物发展良好的情况下,整片林区的涵养能力也会提高,对于水土流失等自然环境问题也有所缓解。特别是对于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气候干旱,缺少水源,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以促进降雨,疏通河道,改善大气质量,防风固沙。植被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自然环境都能起到有效净化作用,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提下,良好的林业管理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二、当前我国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现代林业管理体系中,为了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顺利程度,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科学化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方式,让林业管理呈现出智能化和高水平化。在当前的林业管理工作中,作者认为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林业管理措施。传统的林业管理观念大多数采用粗放式,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在管理中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林业管理体制[1]。在林业管理工作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缺乏林业专业知识的情况,导致林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有时甚至会受到错误经验的影响。在林业管理的制度上,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很多政策大而化之,缺乏执行力,得不到有效贯彻。

(二)林业数量得不到增长

林业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在大自然的各种环境和气候条件中,会存在一部分合理损耗。但是如果合理损耗的植被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林业资源的总量减少,并且当前由于一些社会问题暂时无法得到根治,因此林业资源有时还会遭受人为的破坏和砍伐。在这种情况下,林业资源的覆盖面积在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资源的枯竭。并且林业资源需要一定的成长时间,这就更体现出及时补充资源的重要性。

(三)管理观念缺乏前瞻性

林业资源的生态化管理,应当站在宏观的角度做长远的考虑,将生态环境和林业效益相结合,而不是片面注重获取经济效益[2]。在天然林停砍之前,林业管理思想缺乏生态化的前瞻性,导致我国林业的滥砍滥发现象严重,缺乏可执行性的法规政策,违法砍伐现象屡禁不止,林业管理思想中不注重生态化的管理观念,导致林业管理无法与时代要求相匹配,使得林业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生态管理观念,发展现代林业管理

(一)在林业管理中引进科技手段

我国的国土辽阔,林业资源分布范围广,陈旧的林业管理观念已经不适宜现代林业的生态管理观念。因此,现代林业管理必须加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引进,发展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使用科学的检测管理设备,最典型的就是林业监测设备的使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GPS等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升级,包括无人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开始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3]。监测技术能够对林业资源进行准确定位和监控,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将林业资源纳入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当中,因此,利用林业监测技术,会使林业管理模式发生巨大的转变,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生态化的林业管理模式,提高林业管理工作效率。此外,监测技术还推动了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当林业资源遭受水火等自然灾害的破坏时,先进的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对火情进行探测,有效控制自然灾害的范围,减小损害,保护了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使林业管理工作迈向现代化和生态化的高度。

(二)强化生态管理观念和意识

现代林业管理,务必要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时代和社会对于现代林业提出的新要求。生态管理观念会引导林业发展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进步,促进林业资源的生长和合理利用[4]。在管理工作中,应当切实加强林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生态观念和管理素质,培养管理工作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用健康的生态文明发展观念促进我国林业资源健康发展,使林业资源有节制、合理的利用,在创造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维护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生态管理观念是现代林业资源良性发展的前提,使林业资源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在管理工作开展之前,应当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性强并具有生态文明观念的队伍,加强行业的准入门槛和考核制度,保障在工作中能够对林业的生态保护达成共识。

(三)推动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林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生态化,应当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改善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预防林业自身成长问题和滥砍滥伐问题。建设天然林业保护网络,使先进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加强林业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举办林业培育经验交流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繁育经验和优秀管理理念,提升林业管理技术水平,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持续推进林业体制改革,从技术和体制两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利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学研一体的培育链条,积极参与到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促进管理体制的完善。同时,针对林业的滥砍滥伐现象,加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对违法开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林业资源不遭受人为的破坏。

(四)建立林业的社会保护机制

林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和有关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快对林业管理现代化工作的推进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林业管理生态化的扶持力度,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联合社会企业的力量,为林业管理工作提供科技设备的资助[5]。同时,各大高校的林业专业应当注重学生生态观念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林业情感和创新能力,加强对林业专业知识的培训。收集社会有效资源,改进管理方式,将技术引进来,使优质的林业资源走出去,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林业培养基地中积极打造实验林业区,使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得到充分的检验。此外,应当加强对林业保护的立法,完善对林业资源的法律保护。

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生态观念的贯彻,将生态化的管理方式渗透到林业管理工作当中,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黎心春,肖江锋.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16):88.

[2]欧小辉.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8(24):213-214.

[3]郑晓黎,卢国慧.生态平衡理念在营林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16):94.

[4]郑媛婷.浅谈生态文明发展观下的林业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43.

[5]吕亚青.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05):177.

论文作者:杜国珍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现代林业生态管理观念探讨论文_杜国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