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

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

程言君[1]2007年在《再论人力产权及其对我国改革的意义——兼与王海杰博士商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力产权早在亚当.斯密那里就已经不是一个严谨科学的概念。因而,不宜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理论的科学范畴。人力产权是从产权理论和产权制度角度,对生产力中人的要素的各项权能和权利的界定,可定义为劳动者基于生存、发展、享受和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主体应有经济、社会地位所必须具有的权能和权益。社会主义人力产权的权能和权益,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充分享受权、主人履责权。以人力产权概念代替劳动产权、劳动力产权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李文武[2]2005年在《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制度研究》文中指出人力资本开发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全体国民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和需求满足程度。人力资本的开发活动具有一定的制度结构,有特殊的运行与变迁规律。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性质、规模和质量不同的人力资本开发制度,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运行,具有不同的规律变迁。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西部地区市场化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呈多元性、复杂性、不平衡性等特点,加之民族地区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具有一定的时空特性和路径依赖,决定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具有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西部地区落后首先源于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存量不足。研究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制度,对于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从西部开发所处的时代背景看,人力资本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表明,人力因素可以克服物质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边际递减倾向,而且可以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保证经济长期增长。本文尝试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制度的内容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律,为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七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从古典经济学对“人力资本”的论述开始,介绍了近现代经济学界对人力资本认识的不同观点,对国内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第二部分,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人力资本制度的概念,对人力资本制度的内涵进行分类,提出人力资本生产制度、人力资本流动制度、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制度、人力资本管理制度。第叁部分,首先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的结构、功能进行分析,然后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健康制度进行分析,并对人力资本健康的相关制度提出建议,最后结合西部地区民族特色提出合理利用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人力资本生产。第四部分,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动具有客观必然性,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导致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动在全国处于劣势,西部地区应当采取有力的政策促进人力资本的健康流动。第五部分,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制度能够调动人力资本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西部地区企业应当健全年薪制,并尽可能实施新的产权激励制度。第六部分,从传统管理制度的分析出发,提出市场制度下西部地区企业家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公务员管理制度。第七部分,结合有关理论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制度改革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韩斌[3]2013年在《人本财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的判断不再取决于其所拥有物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取决于其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为此,企业的财务要素应当将人力资本产权这一关键因素纳入,企业的财务活动应以人力资本产权为核心展开。但是,现行财产法律范畴尚未纳入人力资本产权的内容,就成为企业开展人力资本产权财务活动的法律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人力资本产权为主线,以产权制度为核心,首创了人本财务法律制度体系。本研究弥补了现行财产法律体系的不足,为人本财务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依据。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人本财务逻辑起点、人本财务要素、人本财务动活动在内的人本财务基础理论,并结合人本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解决了人本财务法律制度的学理基础问题。本文认为,价值创造行为符合人本财务逻辑起点应当符合的四个条件,应作为人本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本文系统论证了包含行为、资产、权益在内的人本财务叁要素,认为行为属于价值本源要素、资产属于价值存在要素、权益属于价值归属要素。关于人本财务活动,本文基于“行为—资产—价值”的价值活动逻辑,并考虑现行财务活动与企业价值的割裂现状,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以价值创造行为为主线的包括价值引导、价值配置、价值流转、价值产出、价值分享在内的财务活动体系。然后,基于价值判断是设计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本文塑造了“效率优先、公平为本”的价值理念,并根据上、下位法律之间的关系及构建原则,构建了人本财务法律制度体系。该体系包含人本财务统领法律制度、人本财务基本法律制度、人本财务支持法律制度、人本财务技术法律制度及人本财务保障法律制度等。本文认为,人本财务统领法律制度属于宪法及宪法性文件中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的概括性规定,应该包括不可侵犯制度、国家保护制度、权利限制制度及征用补偿制度等基本制度。人本财务基本法律制度属于人力资本产权在民事基本法里的规定,应该包含人力资本产权的确认与分类、取得与变动、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人力资本产权保护与限制等核心民事法律规则。关于人本财务支持法律制度,本文认为在人本财务基本法律制度基础之上的企业相关产权法律制度均属于该项制度。基于企业产权法律制度的实际,本文在企业出资制度、运营制度、治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资本退出制度等方面构建了人本财务支持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关于人本财务技术法律制度,本文认为该制度是人本财务法律制度实施的基石,应包括人本财务机制、人本财务管理体制和人本财务活动规则等叁个方面。其中,人本财务机制分为人本财务基础机制、人本财务基本机制、人本财务支持机制叁个层次;人本财务管理体制应与人力资本出资者权利、义务相适应,包含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具体业务执行者在内的人本财务责、权、利分配体制;人本财务活动规则体系包含价值引导活动规则、价值配置活动规则、价值流转活动规则、价值产出活动规则及价值分享活动规则等。最后,本文研究了人本财务保障性法律制度。该制度是人本财务法律制度实施的基本保障,包含征信制度、市场禁入制度、职业保险制度、个人破产制度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重塑了“效率优先、公平为本”的价值理念;构建了包含人本财务统领法律制度、人本财务基本法律制度、人本财务支持法律制度、人本财务技术法律制度及人本财务保障法律制度等在内的人本财务法律制度体系,并对各组成部分进行了逐项卓有成效地研究;在人本财务技术法律制度的研究中,本文首创并详细剖析了人本财务机制、人本财务管理体制和人本财务活动规则等叁个方面的制度体系;针对现行财务活动的缺陷,基于价值增值的规律,本文构建了包含价值引导活动规则、价值配置活动规则、价值流转活动规则、价值产出活动规则及价值分享活动规则等在内的人本财务活动规则;在人本财务统领法律制度、人本财务基本法律制度、人本财务支持法律制度及人本财务保障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首创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

张文楚, 何丹, 戴晶[4]2004年在《建立人力产权法律制度的构想》文中提出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职工持股、股票期权等产权制度创新存在一个根本的缺陷———缺乏人力产权法律制度的支撑。人力产权法律制度是产权制度创新的前提条件。人力产权法律制度不仅能为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法律支撑 ,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化问题 ,同时还弥补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漏洞。

石宏伟[5]2016年在《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员工持股是具有独特特点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产生和存在依托于一种制度安排,无论是发达国家在18世纪末创立的员工持股计划,还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兴起的现代意义的员工持股制度,都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探索和开辟出了一个新领域。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经历了引入、兴起、推广、调整等30多年历程的制度变迁。中国员工持股企业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所有制形式的探索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经历了广泛实施以及产生诸多新问题之后,2008年至2013年中国员工持股制度进入了一段停滞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反思或搁置这一产生了争议而又研究不透彻的制度。经过经验的总结和对中国员工持股制度实践成果的肯定,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以全会决定的形式,提出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推行实施员工持股制度,实质上是对中国员工持股制度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包括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规模创新。因此,研究中国员工持股制度意义重大。本文以中国员工持股制度及其创新为主题,结合实证统计方法,对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依据、发展沿革、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员工持股制度实践,借鉴发达国家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经验,对中国员工持股制度进行了创新构想。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员工持股制度研究文献与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及评析。本文认为,与西方经济学一些传统领域的研究相比,关于员工持股制度的研究尚处于若干学科的交叉地带,有较明显的跨学科特征,诸多研究成果都显现出多学科的交叉性。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员工持股制度进行了中国化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持股制度的溯源,包括员工持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具体制度安排等。学者们从多个视角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制度性分析成果多欠缺数据支持、而实证性研究成果则不仅数量不多,而且深度也不够,等等。关于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理论基础是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的支撑,为员工持股制度的被接受和被认可而提供理论依据。以往研究者提出和总结了十余个与员工持股制度相关的理论,将其作为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价值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股权化理论。其次,本文从制度层面对中国员工持股制度进行分析,着重于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员工持股制度变迁。包括中国员工持股制度变迁原则、制度变迁方式、制度变迁过程等;二是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现状。叁是中国员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中国员工持股股权不清晰、法律规则不完善、企业治理机制不科学、股权交易制度不健全、企业价值实现不充分等;四是中国员工持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实践经验不足、制度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完善、企业文化缺失等。为做到能够实证性地研究分析中国员工持股制度,本文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员工持股企业作为实践案例,微观深入到对企业股权结构的研究,对企业员工持股章程和管理办法的研究,对员工持股制度下企业相关员工持股事件的研究,丰富了员工持股制度研究的案例素材。第叁,本文以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制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从公司治理、经营绩效、激励方式、高管离职及市场反应等多个视角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具有显着的治理效应、激励效应和财富效应。实证得出的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员工持股制度提供有数据支撑的政策性建议。第四,分析发达国家员工持股制度。介绍发达国家员工持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设计与安排、制度取向与文化等,并提出借鉴发达国家员工持股制度法律法规的完善、财政支持制度的建立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等,对完善中国员工持股制度有着启示作用。最后,本文就完善员工持股法律法规、完善员工持股制度规划、完善员工持股股权交易机制、建立与员工持股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治理结构等文献,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对策及政策建议。所提出的对策及建议,包括完善员工持股法律法规、完善员工持股制度规划、完善员工持股股权交易机制、建立与员工持股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治理结构等等。所提出的对策及建议,注重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注重建立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实践的创新性,并力图做到具有前瞻性。

程言君, 汪冰[6]2013年在《人力产权范畴之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创新的意义——基于劳动者权益理论范畴变迁的研究》文中提出人力产权范畴作为以人为本时代的应运而生范畴,深化了劳动者权益理论研究。劳动者权益理论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约翰·洛克那里,但里程碑式的研究仍然是马克思。人力产权研究承接马克思的研究对人力产权范畴两个层面权利体系的界定,打通了马克思人的异化复归理论由哲学高度的理论抽象到现代产权制度转化的通道,揭示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构完善的基本原则、体制架构和演进方向,在范畴体系和基本原理两个层面丰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为结束西方主流经济学物本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和研究工具。

张鑫[7]2006年在《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攻坚领域,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国有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构建。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产权入手,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治理效果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首先,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为研究基点、以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为主线,运用系统论、协同学及场论的观点,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场的空间理念,通过分析银行治理基本构成要素的协同表征和场论推断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般框架。 其次,在公司治理的一般框架下,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角度对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第一,从产权及控制权配置的角度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具体而言,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安排出发,遵循商业银行产权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配置;通过决策树的判断与经营者效用模型的综合分析,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控制权与经营者的行为模式选择及最优配置。第二,从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角度进行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通过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微观设计与运行,积极探索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实现及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最佳权力制衡。 再次,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对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市场机制、监管者机制、债权人机制等利益相关者权力制衡的角度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外部治理机制,具体是以人力资本产权为纽带,引入外部治理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力求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影响下市场机制、监管机制与债权人治理机制的外部机制的有机统一。 最后,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整合与提升,并构建商业银行治理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化。

常修泽[8]2011年在《天地人产权论——当代人的发展多维产权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人类正面临着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超低劳动力成本"引发的矛盾也在触及"人"的尊严底线。文章基于"人的发展多维产权论",围绕当代人的生存发展这一主题,就"天"(环境产权)、"地"(资源产权)、"人"(人力产权)及其耦合问题进行探讨:(1)环境领域存在"产权缺失"。理论探讨表明,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具有客观依据。其制度框架为"叁大支柱",即环境产权界定、交易和保护制度,同时在顶层实现产权路线与技术路线、结构路线、规制路线的整体协调。(2)资源领域存在"产权残缺"。按照作者"广义产权论"的"多权能"要义,应重点完善"五项权能",即农民土地经营的流转权、林地经营权和林木转让权、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水资源产权、海洋"用益物权"。(3)人力产权是以人为"本体"的产权,重点是劳动力产权、管理产权和技术产权。应确立人力产权拥有者在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寻求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通道,建立金叁角制度结构。(4)"天-地-人"产权关系具有内在耦合性。论文就如何发挥"天-地-人"产权在科学发展、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管理和创新中的耦合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程言君, 李芳[9]2012年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人力产权研究对产权理论的传承和超越》文中研究指明一人力产权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产权范畴作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以下简称新自由主义),沦为当代垄断资本集团攫取全球财富的意识形态工具,其全盘否定公有制经济,主张全面私有化、一切市场化和极端自由化,其核心范畴是产权。而产权范畴的鼻祖被认为是科斯。其实,虽然科斯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产权概念的学者,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构建完

龚纯[10]2004年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组成的“不完全合约”,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的地位和作用,非人力资本产权的权能和权益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的直接参与和使用而间接发挥作用和实现。 企业的投入从根本上来说可分为两类:一是物力资本,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既有资本的一般性质,又有其特殊性。人力资本产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这一“天然”的私有性质,使得在利用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时,激励比压榨更为重要。企业制度的安排就在于要强化激励,充分尊重人力资本的自主性与自利性。这一激励的关键是要在企业合约中让人力资本取得其应有的地位,至少不应当让人力资本的地位低于物力资本的地位,让人力资本在与物力资本的动态博弈中不断显示其真实价值,并因此在“成长的蛋糕”中获得相应的份额,即分享企业的剩余。 然而,在企业制度演进过程中,人力资本曾一度未能取得与物质资本平等的地位而分享企业剩余。物质资本被认为是稀缺要素,其所有者是风险承担者,因而物质资本独占企业剩余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随着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从支薪制开始逐步打破了物力资本独占企业剩余的局面。同时,风险承担者角色在逐步发生变化,创新主体逐渐由企业家人力资本向各层次人力资本扩展开来。这一系列变化,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制度应朝向有利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方向演进。 我国国企改革历经多种方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特别是国企当中人力资本的激励以及约束方式问题,它严重阻碍了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因此本文拟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产权及其特征入手,利用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指出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的企业制度创新之路。以人力资本股权化为目标,在借鉴西方和总结我国已有的较好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激励的基本理论,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企收益分配机制,有效地激励企业经营者和所有人力资本拥有者,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国企改革中,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应该实行不同产权制度改革,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企业剩余的分享可通过年薪、奖金、股权等形式表现出来。当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更有效的形式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这一点对国有企业改革尤其具有必要性。因此,本文在最后就国有企业探求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形式所需的内部制度安排和外部制度环境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产权国有企业企业剩余异

参考文献:

[1]. 再论人力产权及其对我国改革的意义——兼与王海杰博士商榷[J]. 程言君. 探索. 2007

[2].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制度研究[D]. 李文武.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3]. 人本财务法律制度研究[D]. 韩斌.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4]. 建立人力产权法律制度的构想[J]. 张文楚, 何丹, 戴晶. 法学评论. 2004

[5]. 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 石宏伟. 吉林大学. 2016

[6]. 人力产权范畴之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创新的意义——基于劳动者权益理论范畴变迁的研究[J]. 程言君, 汪冰. 探索. 2013

[7].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D]. 张鑫. 河海大学. 2006

[8]. 天地人产权论——当代人的发展多维产权探讨[J]. 常修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人力产权研究对产权理论的传承和超越[C]. 程言君, 李芳. 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 2012

[10].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D]. 龚纯.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