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2月本院儿科接诊的患儿98例,将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49)。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肢体语言沟通法。分析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家属满意度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为100.0%,比对照组的87.76%高,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96%,比对照组的85.71%高,P<0.05。结论:于小儿护理工作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法,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建议采纳。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满意度;小儿护理;应用价值
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小儿的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且抵抗力较差,使得其更容易发罹患各种疾病,进而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了不利影响[1]。在患儿接受诊治过程中,由于其自控能力比较差,且无法跟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其比较容易出现拒绝诊治的情况,进而对临床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2]。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8月-2019年2月本院儿科接诊的患儿98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当中,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为0.9-6岁,平均(3.46±0.83)岁;病程为1-5个月,平均(2.63±0.47)个月;肺炎者有16例,脑炎者有10例,腹泻者有21例,肾病者有2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为1-6岁,平均(3.72±0.91)岁;病程为1-5个月,平均(2.81±0.51)个月;肺炎者有15例,脑炎者有9例,腹泻者有20例,肾病者有5例。患儿病历信息完整,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疾病类型和病程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内容有饮食调节、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和病房清洁等,实验组加用肢体语言沟通法,详细如下:(1)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护士要保持仪表的整洁与端庄,要确保行为举止得体,面带微笑,走路切勿过于匆忙。在面对患儿时,护士要保持和蔼的态度,要利用亲切的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并通过轻抚患儿脑袋亦或者说是轻拍患儿肩膀等方式,予以患儿鼓励以及关怀的眼神。若患儿存在恐惧与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采取握手的方式对患儿进行安抚,以尽可能的帮助患儿消除心中的恐惧与不安感。(2)与患儿交谈时,护士要蹲下,并保持良好的态度,要始终面带微笑,细心的为患儿解答疑惑,以取得其信任,增进护患关系。对于积极配合各项诊疗及护理操作的患儿,护士要予以其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并采取抚摸患儿头部的方式,使患儿感到被认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
按照如下标准对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作出评价[3]。(1)完全配合,能积极配合完成所有的医疗操作,且用药行为较好,不惧怕打针。(2)部分配合,能配合完成部分的医疗操作,于护士引导和暗示下,能顺利完成治疗。(3)完全抵触,无法配合完成各项医疗操作,患儿一直处于挣扎状态,使得治疗不能顺利开展。对依从性的计算利用如下公式:[(完全配合+部分配合)/例数*100%]。
利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调查结果以百分制进行表示,不满意<60分,一般满意≥60分且<90分,比较满意≥9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分析
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为100.0%,比对照组的87.76%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现阶段,肢体语言沟通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一定的运用,能够通过身体相应部位的运动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其表现形式通常有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目光交流和外观仪表等[4]。多项研究表明,通过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方案对儿科疾病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其恐惧、不安感,使患儿能够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有助于确保临床诊疗服务的顺利开展[5]。通过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方式,能够取得患儿的信任,且利于护患间和谐、友好关系的建立,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另外,护士通过轻抚患儿头部、轻拍患儿肩膀以及握手等方式,能够予以患儿足够的安慰和鼓励,让患儿能够一种较好的心态面对治疗。此研究中,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肢体语言沟通对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与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利用肢体语言沟通法对儿科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有助于改善家属对护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梅,陈芳,李莉等.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3):379-380.
[2]唐敦英.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74-4075.
[3]刘昕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92-93.
[4]谢新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6):7736.
[5]姚剑霞.小儿护理中联合采用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的 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8):91-92.
论文作者:李小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患儿论文; 肢体论文; 实验组论文; 语言论文; 小儿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