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减少10kV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措施论文_龙金

浅谈减少10kV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措施论文_龙金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吴川供电局 52450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近年来,外力破坏造成10kV配电线路停电事故却频频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了经济损失,还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此,减少外力破坏事故,确保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从受外力破坏的角度,分析导致事故的成因,并就减少外力破坏事故的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10kV配电线路;外力破坏;措施

近几年,随着电网投资改造力度的加大,10kV配电线路消缺及时率的提高,因设备绝缘老化、设备自身缺陷等原因造成的线路停电事故数量逐年减少。而由于台风破坏线路、机动车碰撞电杆、导线上落异物、建筑施工挖断电缆、不法分子蓄意盗窃电力设施等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事故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下面对主要的外力破坏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1.造成10kV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主要原因

1.1台风灾害造成的大范围线路破坏

湛江是台风灾害高发的地区。近年来,台风灾害给湛江配电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2014年的“威马逊”,还是2015年的“彩虹”,都给配电线路带来毁灭性打击,暴露出配电线路抗风能力的不足。台风灾害已成为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最大因素,主要有:一是台风风力超过线路风荷标准,近年设计风速普遍采用35 m/s、40m/s。而“彩虹”、“威马逊”台风最大风速达到52m/s 、60m/s,远远超出设计条件,这是造成大量倒杆、断杆、断线的主要原因;二是大部分的线路属于早期线路,存在电杆、拉线的设计不够严格或设计的标准偏低,甚至电杆选型较为随意;还有相当数量是由于未按设计施工等原因造成杆塔抗倾覆能力不足。因此由于先天缺陷,导致抗风系数不高、抗风能力较差;三是由于沿海地区空气含盐密度过高,导致配网设施锈蚀严重、老化加快,降低了配电线路的抗风能力;四是线路走廊树木及高杆植物压线倒杆,线路通道清障没有按标准进行,台风刮倒后砸坏配电线路和设备。五是洪水冲刷电杆基础,造成处于低洼地、斜坡上的电杆倒杆、断线;六是强雷电击毁变压器、绝缘子,或击断导线;七是防风工作存在不到位情况,未能根据台风预警加强防风特巡维护工作,未对线路“应装未装”防风拉线进行临时拉线增补、未及时处理杆塔基础沉降及水土流失等。

1.2树障危害配电线路安全运行

“树线矛盾”一直是困扰供电部门最头痛的问题,带来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新的关注点。主要有:一是电力通道与城市绿化矛盾突出,对配电线路的走廊缺乏规划,在道路两侧的线路下种植大树;二是速生桉树种植不考虑线下安全通道问题,树木与导线安全距离不足,树木刮倒引发线路接地、跳闸的情况;三是新建线路或迁改线路由于树木所有权人漫天要价,致使由于青赔受阻而无法满足树线安全距离,容易发生导线对树木放电。

1.3交通事故误碰撞电杆引起线路故障

配电线路大多数电杆都立在道路旁边,司机会因疏忽大意撞倒电杆,造成线路故障停电事故。汽车碰撞电杆的原因:一是随着城市建设和农村“路路通”项目的加快,因为道路扩宽使原来位于路边的电杆站到了路上;二是大型渣土车在运输沙土石时,由于工地环境复杂,驾驶盲区较大,容易撞倒附近的电杆;三是一些大型商场、工厂等门前设置临时泊车位,司机不经意会撞到路边的电杆;四是司机在道路的转弯处转弯太快或疲劳驾驶造成机动车失控,撞到路边的电杆。

1.4异物触碰引起架空线路相间短路或接地

异物触碰线路引起架空线路相间短路,导致速断跳闸的原因:一是小孩在架空线路下方放风筝,风筝落在导线上造成短路; 二是附近居民、种植户在配电线路保护区内抛丢生产生活垃圾,在台风季节,大风将各种垃圾,如塑胶薄膜、广告条幅等刮到裸导线上造成短路;三是建筑楼房时钢筋不小心触碰导线,或碎石等重物掉落砸断导线,造成线路短路或接地。

1.5市政建设、建筑施工挖断地下电缆造成的线路跳闸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建设、道路扩宽等项目展开,对运行电缆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施工人员在不了解地下电缆走向和布置的情况下盲目施工,挖断地下电缆造成跳闸事故频频发生。

1.6不法分子蓄意盗窃电力设施等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跳闸

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电力设施,通过疯狂盗窃线路器材获取不当利益,破坏了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且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2.减少10kV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措施

2.1减少台风灾害破坏线路事故的措施

减少台风灾害对配电线路造成的破坏事故应从配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1、提高配电线路防风设计的基本标准。将离海岸线40公里范围内列为重点防御区域,最大风速设计为45m/s以上,档距长度不大于40m,耐张段长度应小于400m(对交叉跨越铁路、重要公路、河流、山谷的导线采用独立档设计),电杆型号选用高强度电杆,同时根据湛江地区盐份过高的环境特点,选用防污、加强型绝缘子、金具;严格按设计规程安装防风拉线,连续直线杆超过3基应装设人字形防风拉线;对低洼地、易受洪水冲刷的地方尽量选择铁塔,如条件不允许只能立杆的情况下,要采用加装涵管的方式对电杆基础进行加固,然后再打一组十字拉线,以加强电杆的抗倾覆能力;加强电杆基础的设计,一般采用TJ12×25电杆基础(即200mm×200mm×250mm),如杆塔基础处于斜坡上,还要进行护坡加固,以提高抗洪水、泥石流的冲击能力。

2、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性能。一要测试并更换线路上性能不良避雷器,选用避雷性能优良的大通流瓷外套避雷器(型号为5W-17/5,Ⅲ级防污);二要认真统计分析出易受雷击线段,确定避雷器的最佳安装位置;三要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推荐使用防雷性能良好、故障率较低的瓷横担、玻璃绝缘子;四将裸导线改造为绝缘导,增加绝缘子串提高绝缘子电压等级等;五要降低接地电阻,确保遭受雷击后避雷器能快速将雷电流导入大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电杆采购和施工质量的监督,防止不合格电杆入网作业运行,防止未按设计施工、偷工减料等原因留下安全隐患。

4、加大架空线路下地改造力度,并适时加大配电网运行维护力度。通过加快老旧线路设备的改造,在排查维护的基础上,及时消除线路隐患和险情。

2.2减少树障对配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危害的措施

减少树障对配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的危害,采取防范措施: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宣传车等大力宣传树障对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的危害,提高沿线群众的护线意识;二是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林业部门以及村委会的支持与配合,加强与树木所有权人的沟通,控制速生林、风景树的种植范围,确保线路通道宽度满足树线安全距离;三是常态化开展线路通道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树障的建档登记工作,制定清障计划表,落实相关责任人;四是距架空配电线路边线5米距离设置线路界桩,并沿架空线路每50~80米安装1个,以此明确线路走廊的范围;五是针对速生林生长过快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砍树清障模式,采用挖掘机“斩树除根”式清障;六是动员沿线群众改种低矮经济作物,减少高杆植物对架空线路的危害;七是利用台风等自然灾害后抢修的机会,清理日常清障难点。

2.3减少交通事故误碰撞电杆引起线路故障的措施

减少车辆误碰撞电杆主要采取措施:一是将位于马路上的电杆尽快进行搬迁整改,未搬迁的以及在公路边、交叉口、弯道处的电杆要做好醒目的标示,以警示过往车辆,必要时要做好水泥防护桩或围栏;二是要清晰识别出易受外力碰撞的电杆位置,建立黑点档案,加强巡视,实行专人专责。

2.4减少异物触碰引起架空线路相间短路或接地的措施

减少异物触碰引起架空线路短路或接地,主要措施:一是利用安全生产月,走进社区大力宣传电力法律法规及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二是在线路杆塔上悬挂警告标识牌等,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倡导全民爱护电力设施;三是加强对架空线路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巡视检查,及时清除空中飘浮物,监督在建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措施,制止线路保护区内放风筝等;四是对人口密集区域的架空线路进行下地改造或改造为绝缘导线。

2.5减少市政建设、建筑施工挖断地下电缆造成线路跳闸的措施

1、做好电缆保护的宣传工作。利用参加各类市政建设工程协调会的机会,深入施工现场,讲解电力法律法规及施工电力安全注意事项,提高施工人员的电力设施保护意识。

2、健全地下电缆标志。在现场设置明显的电缆路径及安全警告标志,电缆标示牌应沿电缆走向每隔10~15米至少安装一个,必要时要在施工现场加装,防止施工人员盲目施工挖断电缆。

3、规范电缆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行为。加强巡视检查,对电缆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有违章施工要及时制止,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监督其限期整改;实行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许可制度。

4、加强政企联动。加强与燃气、水务、市政等施工相关单位的联系,使其开挖、动土等相关施工信息能及时反馈给供电部门;将所有线路的走向及相关位置信息备案到国土资源局,以供施工单位查询。

2.6减少不法分子盗窃电力设施等外力破坏造成线路跳闸的措施

1、加大对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遏制违法犯罪行为。

2、联合公安机关对废品收购站进行全面清查行动,进一步加强对废旧电力材料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收赃、销赃行为,堵塞销赃渠道。

3、加强社会监督,设立举报热线。公布举报电力设施盗窃电话,实行奖励举报制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防治外力破坏的积极性。

4、积极发动群众护线工作,在偏远地区和外力破坏隐患重点区设立群众护线员,增强电力设施保护的群众基础。

5、铁塔、防风拉线等可加装防盗螺栓,盗窃猖狂地区,可在变压器等电力设施周边加装视频监控,并争取连接到公安监控系统。

2.7采取的其他措施

1、增加线路分段开关,可安装带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配网智能开关,防止电网越级跳闸,缩小故障范围,避免瞬间故障造成停电。

2、配电柜(箱)进出口要有防火泥堵塞,阻止小动物进入;变压器高低压接线柱要加装绝缘罩,引下线要改用绝缘导线,防止小动物造成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或接地;

3、加强用户设备的“故障出门”监管力度,协助用户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主要是检查高低压熔丝配置是否合适、变压器的防雷措施是否完备等。

3.结语

由于湛江地处沿海,加上林地广阔,外力破坏事故已成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最大因素。但随着以上相关措施的逐步落实,近年外力破坏停电次数大幅度减少,例如我局2018年外力破坏停电次数45次,影响平均停电时间0.812时/户;2019年1至10月外力破坏停电次数37次,影响平均停电时间0.766时/户。效果最明显的是近年因台风造成的倒杆断线数量明显减少,体现了配电线路抗风能力的加强。

减少外力破坏事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配电运行人员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限制一切配电设备的不安全因素,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付毅.农村10kV架空线路薄弱点及防范措施,四川电力技术,2008(1);

[2]肖宁.10kV配电线路故障及防范处理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

[3]陆华晴.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水平的措施探讨.消防安全与防雷减灾,2016

论文作者:龙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浅谈减少10kV配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措施论文_龙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