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定位论文_李春燕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定位论文_李春燕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崔召中学 266700

摘 要: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师角色的定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理念 音乐 教师角色定位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注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所以不论从教育的理念,还是从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

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注重师生相互交流、沟通,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如:分角色的歌表演、乐器演奏、舞蹈、律动、音乐剧表演……

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假如我们将教学建立在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念上,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注重对“人”的培养,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音乐教育才能够肩负起培养“人”的神圣使命。

二、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朋友式”时,音乐课会变得温馨愉快;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导演式”时,音乐课会变得趣味更精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我们的教学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传授知识者”为“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正确有效的教法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新歌教学中,采用聆听法和比较法;合唱教学中,采用聆听与逐层击破的方法;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静听乐曲、歌曲,并运用侧重欣赏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老师在轻松的教学中全面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了审美对象。一个有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丰富的人,反过来,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所以,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至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蔡梦 苏籍 《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解读》。

论文作者:李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定位论文_李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