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平台下大学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几点思考论文_章军 邢维迢

大数据平台下大学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几点思考论文_章军	邢维迢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是实现教育公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精准扶贫效率的重要举措。现实中高校资助工作中面临着缺乏严格 有效的认定体系、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大数据作为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产物,由于其在理念、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可以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提高资助精准度 , 实现资助的高效和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贫困生;精准认定

2016 年两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 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2017 年 2 月,教育部全国学 生资助管理中心也表示,我国学生资助政策就是要确保不让一个 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 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扶持贫困学子、贫困地区援助、 扶贫问题研究等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

一、高校大学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是解决大学生的经济问题,从深层次讲, 也是涉及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而解决大学贫困生问题更是实现 科技兴国战略的人才培养的重大措施。

(一)加强大学生资助精准认定工作,有助于践行教育公平 理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 自古以来的理念,被誉为“促进社会公平的最伟大工具”。教育 公平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 义务;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成功 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 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这三点可以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尤其是对 于大部分来自山区及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来说,起点公平最为重要, 因此精准开展贫困认定工作,保证贫困大学生不会因学返贫致贫, 获得统一受教育的机会,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同时也有助 于保障大学生资助的公平性实现。

(二)加强大学生资助精准认定工作,有利于增强高素质人 才的储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 创新性国家建设战略实施的进程中,肩负着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高校应当牢牢抓住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教书育 人的核心功能,培养大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为民族复兴提供 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因此,大学生资助精准认定工作的开展有 利于保障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保证将社会资源精准转 化为人力资源。

(三)加强大学生资助精准认定工作,有益于切实提高精准 扶贫的效率与成效。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并于 2014

年 3 月在两会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它标志 着我国的扶贫理念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高校 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秉承着“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学致贫、 因学返贫”的理念,在扶持贫困学子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高校 教育扶贫能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掌握技能知识,改变自身命 运,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方式之一。而贫困生认定工作 是一切教育扶贫的基础和核心,多年以来,高校教育扶贫一直是 以“奖、贷、助、补、减、勤”等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主体, 但由于新一代大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点多样化,导致高校 资助工作越来越复杂多变,重要性也日益加深,对大学生的成长 成才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此,若没有“精准认定”,则教育扶 贫无从谈起,也将影响到社会公平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严格有效的认定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主要依据教育部、财政部联 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 指导意见》,参考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生日常消费行为及生源 地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依据学生在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 经济困难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来进行民主评议。但由于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思想观念多元化, 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出现虚报和过分 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加大了贫困生认定的工作难度。

同时,在民主评议中,由于评定小组的成员的主观意识效应, 一些平时在班级成绩不好,或者人际关系较差、不善表达的学生 相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参加活动积极主动、人缘好和沟通能力强的学生而言,会处于劣势地位,这在评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倾向性,导致资助结果出现盲点。这其中尤为需要重视的是那些有错误资助理念的学生,认为 接受资助就是一种被人同情、施舍的行为,抱着“家丑不可外扬” 的观点,他们不愿申请学校的各项贫困补助,而同时,这种学生 大部分性格内向,较为自卑,一旦家庭困难情况加重或者身心积 累过多压力,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要老师、同学的主动 发现和关心,及时进行心理排查和疏导,纠正其错误观念,做好 认定过程的保密性和资助过程的隐秘性,使其在公证公平的认定 过程中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当地依据的家庭经济困难标准不一,从横向比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有明显差异;从纵向比较,同 一地区之间的学生家庭生活水平也不一样。评判标准不一,导致 结果不一。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标准,使得在贫困生 认定过程中,容易造成评判标准的混乱,容易出现发达地区家庭 情况困难的学生不能获得补助,而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不差的学 生容易获得补助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企业奖助学金名目繁多,标准不一,增加认定工作难 度。企业向高校学子设立奖助学金本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家庭 困难学生改善生活的机会,但是每个企业在设立奖助学金的同时, 过多从自身出发,资助标准不一,有的企业强调专业性为主,对 学生专业有所限制;有的企业强调以学习成绩为主,对学生成绩 有所要求;有的企业以地域划界,对学生的生源地设置条件,如 此等等 , 不一而足,给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加大了难度。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中期评估学生资助中期评估报告已经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资助 政策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报告中强调,未来五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全 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与人口、低保、扶贫等部门信息 系统的对接或信息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确认学生身份、认定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资助管理工作效率和学生资 助的‘精准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资助工作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 召,学习新理念和新技术,灵活运用网络信息工具,充分挖掘、 整合并利用贫困生各项数据,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以大数据信 息为基础,建立信息化动态贫困生数据库,构建学校与学生、家庭、 地方政府、企业相联系的“五位一体”数据平台,精准识别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提高资助工作成效,保障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从而更好更多地解决贫困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一)构建贫困生动态数据库,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精准有效地认定贫困生是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有必要建立信息化的贫困生动态数据库,这一数据平台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1)地方政府对生源地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说明,2)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消费情况,3)企业对学生奖助学金的 设置情况,4)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政策。通过完备的信息系统,既 可以对贫困学生家庭、学习、工作、生活有全方位的了解,也同 时保证了学生信息的真实有效。在此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一是辅导员、 班主任对于递交贫困证明申请资助的同学进行家庭经济情况的调 查,通过查阅信息库的形式进行摸底,对于弄虚作假的学生要给 予严肃处理,并进行国家联网诚信记录。二是利用数据库信息分析整理贫困生在校期间日常的消费情 况,再根据民政部门出具的学生家庭收入和消费记录,结合当地 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和全面认定。

(二)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功效。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

由于这个时期的特定性,给资助育人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尤 其是贫困大学生在心理特点、性格发展、自我认知等等方面,与 其他大学生都有着一定的差别,所处的环境与认知的角度都对他 们有着较大影响,在他们遇到经济困难的情况,自我学识与能力 又不能去解决这些困境,很容易形成消极的思想观念,自卑、失落、 悲观这些负面的情绪会让他们产生金钱至上的错觉。而在他们获 得巨大经济资助之后,这种强烈的反差又会使得他们踏上追求享 受的心理宣泄中。这些心理问题和思想观念尤其需要学校的教育 与引导。

自踏入大学以后,高昂的学费和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给这些 大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体验,消费习惯的巨大差异更是让 这些大学生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落差。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飞跃 发展,社会中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正不断冲击着这些大学生淳朴 的优秀品质,不断膨胀的虚荣心也日益吞噬着他们善良美好的内 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感到焦虑困惑,无所适从,有的甚至 趋于自我封闭,产生心理障碍。

教育扶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发挥高 校教育育人的功能,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加强和改 进高校资助工作,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有 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专门研究贫困大学生 的思想和心理特征,统计动态数据,跟踪分析贫困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心理问题。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积 极宣传优秀贫困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利用朋辈的模范引领作用,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以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 为平台,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经常在贫困大学生的数据 库中发布一些社会实践的信息,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 力和学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可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解决一定的经济问题。带领贫 困大学生帮助他人,踏入社会,深入生活,可以更加开阔他们的 心胸和眼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世界的纷繁复杂。

将高校资助引入大数据平台,在政策的引导下开发技术条件 的优势,一定能让每个贫困生都能享受到资助的雨露。

参考文献:

[1] 赵武 , 王姣 . 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 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170-173.

[2] 甘剑锋 . 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 [M]. 郑州 :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0.

[3] 何丹 .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及启示 [J]. 辽宁教育研 究 ,2007(6):85- 87.

[4] 王玺 . 国外学生资助体系比较及启示 [J]. 国家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 ,2007(12):85- 89.

[5] 王翠兰 . 日本育英奖学金政策及启示 [J]. 日本问题研 究 ,2005(4):37- 40.

[6] 刘世勇 :《学生资助的新视角 : 发展性资助 》,《湖北 社会科学》,2010 年第 11 期 .

[7] 蒋萍 .“两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初探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1):46-48.

[8] 徐孝民 . 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及其对其对我国的启示 [J]. 教育财会研究,2003(4):57- 61.

[9] 陈俊 . 基于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对高校贫困生资助 体系的思考 [J]. 新西部(下半月),2009(01).

( 基金项目:2016 年度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项目 ( 辅导员专项 ):探讨大数据平台下工科大学贫困生认 定体系的模式研究(2016szy002);2017 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大学生资助成效研究

(SK2017A0070);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 师工作室(zzgjh1-2-2017-7)。)

论文作者:章军 邢维迢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科学》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  ;  ;  ;  ;  ;  ;  ;  

大数据平台下大学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几点思考论文_章军 邢维迢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