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张路增,吕律森(通讯作者)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071000

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情况,以便为临床药学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文献库检索的方式,对2000年-2014年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有关于他汀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相关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56篇,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62例,高龄患者中多发;涉及他汀类药物5个品种,辛伐他汀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及横纹肌溶解,其中横纹肌溶解最为常见。结论: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应加强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表现与生化指标情况监测,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分析

他汀类药物在调脂、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抗炎及改变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逐渐被广泛应用。但随着研究深入,其不良反应也开始被重视,其中肌病属于该类药物治疗常见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从相关研究报告中可知,他汀类药物基本都会引发药源性疾病[1],需加强重视。本文就近几年有关于他汀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采取文献检索的方式,对2000年-2014年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有关于他汀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进行检索,初步检出文献700多篇,进一步将重复报道、无个案综述报道等剔除后,检出符合本次标准的文献56篇。详细阅读与统计56篇文章中有关于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疾病不良反应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引发肌病药物品种、引发频次、严重程度等,将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检出5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共计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62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62.90%),而女性患者23例(37.10%),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而且年龄60岁以上者较多,详见表1。

2.2引发肌病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

基本上所有的他汀类药物均可引发药源性肌病,本次检出的62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涉及药品5种,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当属辛伐他汀,共40例(64.52%),其次为阿托伐他汀,共10例(16.13%),再次为洛伐他汀,共6例(9.68%),最后为普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各为3例(4.84%)。

2.3临床表现及所致药品情况

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三种,即肌痛、肌炎及横纹肌溶解,其中横纹肌溶解最为常见,62例中含有36例(58.06%),其次为肌炎17例(27.42%),最后为肌痛9例(14.52%)。从所致药源性肌痛的药品来看,肌痛均为辛伐他汀所致,而肌炎则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及普伐他汀,而横纹肌溶解则本次探讨的5种药品均有涉及,但以辛伐他汀最多。

3讨论

他汀类药物属于临床常用药物,随着应用逐渐普遍,其不良反应也受到广泛重视。笔者参阅相关文献及结合自身实践,发现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较多,为此需加强重视。本文针对2000年以来有关于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进行了检索,共计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56篇,而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患者则有62例,结果显示高龄患者中多发;涉及他汀类药物5个品种,辛伐他汀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及横纹肌溶解,其中横纹肌溶解最为常见。

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皆有涉及,其中60岁以上者属于高发区,本次研究62例患者中男性有15例、女性有10例位于60岁以上。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该年龄段患者大部分含有高血脂症,同时合并症较多,肝肾功能不足,以及长期服用药物等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为此,高龄患者服药期间要严密观察,同时做好相关生化指标定期监测,察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如减量或停药等。

从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来看,以横纹肌溶解最为多见,约为58.06%,而且在不同的他汀类药物中均以横纹肌溶解发生率最高,而最易发生的药物品种为辛伐他汀,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且多为长期或大剂量应用[3]。此外,部分研究中还揭示横纹肌溶解很少为轻度,多为重度情况,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建议临床用药后及时观察症状,并监测化验指标等,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药物中最容易引发肌病的品种,尽管引发横纹肌溶解的机制并无确切定论,但从相关研究中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下机制:1)胆固醇降低可能诱发肌毒性,因为他汀类药物会引发血浆胆固醇水平下降,而胆固醇属于细胞膜主要成分,若其降低则可能引发骨骼肌毒性作用[4]。2)线粒体氧化代谢与细胞凋亡受到影响,使得肌原细胞线粒体辅酶Q10缺乏,从而对正常氧化呼吸产生影响,进一步促进细胞凋亡及横纹肌溶解。3)骨骼肌细胞甲羟戊酸途径受到干扰后,使得骨骼肌细胞生长与分化受到影响。4)他汀类药物会增强相关基因表达。为此,临床应重视辛伐他汀的应用,严格禁忌症与配伍禁忌,医师在开具药物时要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尽量单一用药,疗效不佳时再考虑联用[5]。

综上,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应加强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表现与生化指标情况监测,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探索[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23):121-122

[2]张弢,冯如玉.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223-1225

[3]江岳鑫,娄莹,刘玉清等.他汀类药物致160例肌病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1):905-909

[4]汪华蓉.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2013,8(12):1790-1791

[5]温冬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医药导报,2013,32(6):818-820

论文作者:张路增,吕律森(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  ;  ;  ;  ;  ;  ;  ;  

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张路增,吕律森(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