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医院管理运用后效果评价的探讨论文_李淑珍,李娜

品管圈在医院管理运用后效果评价的探讨论文_李淑珍,李娜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阐述品管圈管理方法的背景、以及在医院运用的原因,在某医院通过第一期品管圈运作后,评价品管圈在医疗机构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为以后医院运用管理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质量改善小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5~8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圈手法(QC新旧七大手法),来讨论、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从而改善品质、提升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使一线重地成为品质管制的核心。该活动于 1978 年中国开始试行,80 年代逐渐推广并发展,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目的。在某人民医院通过第一期品管圈运作后,评选了23个优秀品管圈成果,通过调查、分析,评价品管圈在医疗机构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对为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 2014 年品管圈活动期间,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人员中随机抽取20名护理人员、20名临床医生、20名机关后勤人员调研品管圈在医院管理运用中效果评价展开调查。

1.2 调查方法

由医院运营管理管办公室讨论设计品管圈活动开展效果评价调查表,通过现场访谈、填表的方式进行调研,调查表每份20个问题,包括困难因素、QCC技能因素、上级支持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题四个选项,每选项评分为1、2、3分 3个等级,以(每项目实际得分 / 项目总分)≧95%以上计为效果好、≧85%以上为效果较好、≦65%为效果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EPIDATA3.0 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为统计分析工具,由于本文均为计数资料,因此采用百分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人,其中男16人、女44人;年龄:22~30岁:38人,>31岁:22人;学历:≤大专:2人;本科:50人;硕士:6人;初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21人,高级职称:3人;圈角色:圈长5人,圈员55人;参加动机:自愿参加27人,上级指定33人;参加培训次数:未参加8人,参加1~2次28人、3~5次8人、6~10次6人;继续参加QCC活动意愿:有意愿19人,无意愿31人。

2.2继续参加QCC活动意愿与推行QCC困难因素的检验

3 讨论

3.1归纳QCC活动推行的现有问题

3.1 医院虽推行品管圈、但支持力度不大,医院缺乏激励机制,及培训机制。

3.2 多部门协作精神不强,跨部门难。

3.3 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工具方法不会使用,电脑使用技能不足。

3.4 不了解组圈的目的、圈长能力不足、圈员之间不积极合作、圈员流动性大。

3.5 资料收集与整理费时、资料收集不够完整与详细、不能找出有效对策、步骤太复杂。

3.6 工作本来就很繁忙,增加了工作量,甚至加班。

3.7 缺少活动经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8 缺乏与其他圈交流机会、缺乏上台发表机会。

3.9 参加圈活动未列入考核、奖励措施不够。

3.10 有意愿再次参加人占37%,无意愿参加占63%。

4 分析原因

4.1 医院QCC活动是医院改善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现阶段大部分医院都只是要成果,不在乎过程,传统的医院管理方式采取从上而下的形式,医院要有什么任务传都是必须要员工执行,员工在心里还没有接受是就必须完成,所以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任务完成之后,就没有很多人再会继续坚持,未形成长效机制。

4.2 成功推动全面品质管理的最重要因素是卓越的领导,对圈员来说,领导支持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鼓励;部分活动小组没有活动经费,也很少将其作为绩效考核,说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4.3 如果没有培训机制,没有专业人员给予指导,可能造成目的不清、方向不明。部分员工对於品管圈的手法运用仍不熟练,所以医院整体的品管圈运作宏观面效益较不足,仍需依靠外部辅导力量,无法依靠内部员工持续运作。

4.4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医院没有构成良好的人文环境。

5 解决办法

5.1 医院成立品管圈管理部门并有负责人,负责各部门沟通协调,以及项目进度追踪,联络学习并制定学习内容。

5.2 培养人文环境、提升员工素质、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要了解员工需求,尊重员工,使得医院和职工实现共赢,根据品管圈自下而上、自发主动参与管理的特点,实施品管圈最大的优点就是把这种被动要求变为主动要求,体现医院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塑造人文环境,让每个都有机会在会议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同事之间彼此了解,营造愉快的工作气氛。

5.3 组织持续进行品管圈课程培训,稳固全员质量意识突出教育和培训,培养学习文化 品管圈活动的初始阶段,圈成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如何开展活动没有充分把握,对自身身份没有完全认同。这一阶段的圈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训方法可采用医院集体授课或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还可充分发挥院内网、QQ群等信息化载体的作用,树立“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意识。

5.4 培训种子成员,建立医院内部助理辅导员培养机制。

5.5 加强圈文化建设 定期需要召开圈会,接受圈制度约束,并承担具体工作,圈成员与圈活动会产生冲突,如工休矛盾冲突、领导与被领导冲突、圈员间合作冲突等。圈文化建设重点应突出制度建设,培养团队文化。

5.6 搭建各QCC之间的交流平台 品管圈部门可组织每月1次的沙龙活动,由各小组汇报进展,提出推行过程中的具体困难,互相交流,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可将态度积极、做法正确的QCC作为标杆学习的对象,组织讲课,传授经验和心得,以点带面,提高参与QCC活动的积极性。

5.7 将QCC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通过QCC活动将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成文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并作为活动成果严格执行,在执行中形成一种自觉行为,这样既能改善工作流程,又能减轻圈活动的负担。

5.8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医院管理者应该强调对员工尊重、引导、鼓励、授权,而不是监督与控制,要及时发现员工的成长,给予精神支持及物质奖励,同时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使员工得到自我工作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全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

5.9总结可推广成果,培养持续改进文化 在全体圈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圈活动主题达成,验收成果,圈活动结束。有的圈员感觉如释重负,有的对下一期活动充满期待。这时候的重点培养持续改进文化,圈长应配合医院职能部门推广标准化成果,按照PDCA理念分析本阶段不足,制定下一阶段改进计划,以体现品管圈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综上,在医院品管圈应用过程中,要突出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合理分工、圈会召开、工具使用、抓好落实,建设好学习文化、制度文化、责任文化、执行文化和持续改进文化,塑造圈的形象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品管圈注入灵魂、增添动力,促其能形成长效机制成功开展,让职工真正成为医院管理的主角,让一线职工在本职工作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邱文达,杨哲铭,郭乃文,等.品管圈推动情境因素及成效评估探讨[J].医务管理期刊,2001,2(3):85-95.

[2]卢芳燕,江 南,赵锐祎 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08-0664-03

论文作者:李淑珍,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医院管理运用后效果评价的探讨论文_李淑珍,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