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_科学论文

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_科学论文

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C39

e-Social Science是一个相对前沿的研究领域。本世纪初,随着网格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些学科在应用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展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以英美为首的一些国家的研究资助机构推动新信息技术逐步向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渗透,希望新的研究手段能带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新的科研信息化设施所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学者们无法回避新信息技术所创建的虚拟合作研究环境,无法回避社会科学研究在信息组织、数据模式和知识资源的获取、发布、共享及管理方面将面临的挑战。虽然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和试验阶段,但各国社会科学研究学者已经开始积极参与e-SocialScience的研究与应用。

一、e-SocialScience出现的背景

从现有的文献看,e-Social Science研究是在e-Science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之后才开始的。虽然研究范围有所不同,但在基本的研究思路上基本是一脉相承的。目前的问题是,英国、美国和欧盟的学者在论及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时,使用的描述词汇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讨论e-Social Science之前,我们有必要简述一下这些词汇的基本要义,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e-Social Science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基础。

在本世纪初,随着科研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许多前沿学科和领域面临着大量的数据处理、通信、存储、分析及视觉化处理等方面的巨大挑战。网格技术的出现,为科学界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工具。网格技术作为继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之后的第三代信息技术代表,能为诸多学科领域的科研活动提供海量计算、数据汇集处理和仿真研究的环境和工具,它的巨大潜力让英国、美国、欧洲各国政府和研究资助机构纷纷加大在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上的研究资助力度,希望本国和地区能在下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研究和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虽然英国、美国、欧洲学者关于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研究内容并不存在根本的不同,但在研究词汇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异。e-Science、Cyberinfrastructure和e-Infrastructure常常作为代表下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基本词汇出现在不同国家学者的研究文献中。

e-Science一词出自英国研究理事会主任约翰·泰勒(John Taylor)1999年提交的一项大规模资助计划书。e-Science最初的内涵是指位于不同地区高性能计算机的联机试验,后来为扩大计算能力和海量数据处理,大量的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高性能PC机也参与了试验项目。试验以网格技术为突破口,研究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实现计算力、多种数据和设备资源共享的工具和理论方法。

按照约翰·泰勒的定义,①“e-Science是在重要的科学领域中的全球性合作以及使这种合作成为可能的下一代基础设施。”e-Science的提出意味着科学家将在研究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通过因特网进行全球合作,并可充分利用大规模的数据、万亿次规模的计算资源和高性能的可视化设施。

英国的第一份e-Science计划开始于2000年11月,是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英国自然环境研究机构(NERC)、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机构(BBSRC)、英国医学研究机构(MRC)、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机构(EPSRC)、英国粒子物理与天文学研究机构(PPARC)、英国中心研究实验室机构(CLRC)等单位参加的跨区域的英国国家项目。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支持e-Science和电子商务的下一代IT基础体系结构,使英国在网格(Grid)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允许科学家能更快、更好或更独特地开展研究工作。

e-Social Science和e-Humanities是作为e-Science研究计划的分支出现的。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于2004年资助成立英国e-Social Science国家中心,负责相关研究项目的管理和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团体及个人使用新的信息化研究工具。

关于下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研究工作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进行,其中美国和欧盟在资助规模和项目数量方面都位居前列。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和欧盟不是用e-Science,而是用Cyberinfrastructure和e-Infrastructure来描述下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

Cyberinfrastructure一词是1998年由当时身处美国安全、基础设施保护和反恐协调小组的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Clarke)和当时担任美国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主任的杰弗里·亨克(Jeffrey Hunker)在一份报告中首次使用。他们认为,以电脑为基础的信息系统(cyb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与电网、交通网、水资源设施一样是美国经济和国防必须依赖的基础设施。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Atkins报告指出,如果把电网、交通网、水资源设施看作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那么Cyberinfrastructure就应被看做是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

Cyberinfrastructure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呢?维基百科全书中对该词的描述为:“Cyberinfrastructure是指通过互联网支持先进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集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以及其他计算与信息处理服务的新研究环境。用科学术语说,Cyberinfrastructure就是为实现新的科学理论与知识突破而将人、计算机和数据有效连接的技术解决方案。”对Cyberinfrastructure一词作出较精确定义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06年1月发布的一份名为“NSF'S Cyberinfrastructure Vision for 21st Century Discovery”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最新成果的综合基础设施称之为Cyberinfrastructure。它集成了计算机硬件、数据、网络、数字传感器、观测试验设备以及适用于互操作的软件和中间件服务工具。②关于Cyberinfrastructure与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一个由社会科学和IT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005年发布了一份名为“NSF SBE-CISE Workshop on Cyberinfrastructure and the Social Sciences”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Cyberinfrastructure可能有助于社会科学研究获得巨大进展,社会科学家也可以帮助IT专家设计更有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③美国学术团体协会2006年发布了一份名为“我们的文化福利”(Our Cultural Commonwealth)的报告,就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基本的设想和建议。

为了推动下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欧洲于2003年成立了一个名为“信息基础设施咨询工作组”(e-Infrastructure Reflection Group)的组织,它的使命是研讨e-Infrastructure在欧洲的发展规划,在政策、咨询和监督的层面,包括技术和管理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和管理模式的建议,以便在欧洲范围内经济和方便地共享信息化资源(着重于网格计算、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有28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这个组织。在该组织2005年12月发布的欧洲e-Infrastructure发展报告中,把e-Infrastructure定义为“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集成研究基础设施。它主要由网络基础设施、网格中间件和多种资源(超级计算机、传感器、数据和存储设备)组成”。④e-Infrastructure所代表的新的研究环境能够使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共享分布于不同地区的计算机、数据资源和实验设备,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学科研究也在e-Infrastructure的应用支持范围之内。

e-Science、Cyberinfrastructure和e-Infrastructure三个词在泛指下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有着近似的含义,这一点在相关定义中可以看出,但其中仍存在差异。在2008年“e-Infrastructure Reflection Group与e-Infrastructure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在阅读与e-Science与Cyberinfrastructure或e-Infrastructure相关的文献时,我们常常可以发现e-Science与Cyberinfrastructure或e-Infrastructure在含义方面的差别。前者更多强调用于全球、科研合作的网格框架和工具的开发,而后者更多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调与广泛连通、高性能计算和海量数据相关的技术开发。在国外的一些文献中,e-Science与 e-Infrastructure也常常以不同含义的面目出现。

二、e-Social Science的定义与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

什么是e-Social Science?相关研究学者的认识并不一致。英国e-Social Science国家中心在其网页上关于e-Social Science给出的最新解释有两段。第一段的内容是:“e-Social Science一词用来描述计算机专家与社会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目标是计算机专家设计和开发中间件以解决社会科学家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⑤第二段的内容是“e-Social Science包含了社会科学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开发。计算机专家与社会科学家一起从事研究工具的开发,研究哪些研究工具有助于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具可用于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可以使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或加快他们的研究进程”。⑥

与上述解释不同,英国利兹大学的安迪·特纳(Andy Turner)2006年1月在维基百科词典中对于e-Social Science给出的解释是:Social Science Using Grid Computing(使用网格技术的社会科学)。

香港城市大学的祝建华教授认为,e-Social Science可以定义为“使用网格和其他信息技术以搜集、处理、整合、分享和发表社会与行为数据的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 using Grid Computing and other IT technologies to collect,process,integrate,share,and disseminate social and behavioral data.)。

从上述三个关于e-Social Science一词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e-Social Science研究者的眼中,e-Social Science的研究领域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研究开发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信息技术工具;其二,研究如何使用网格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开展社会科学研究。

从发展的脉络来看,e-Social Science与e-Science的发展模式相类似。如果作为一种全新科研协作模式的e-Science的发展目标是关键科学领域的全球性合作,以及实现这种全球性合作的下一代基础设施,那么e-Social Science发展的着眼点应该是,通过开发和应用多种信息技术,为全球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构建一个具有开放共享的、安全可控制的、分布协同的网络化与数字化科研平台,让他们能够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方法,更高效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e-Social Science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研究工作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研究人员也来自不同学科。我们将在2004~2008年国际e-Social Science大会提交论文的作者学科背景作了统计,虽然不能代表该研究领域研究者的全部情况,但至少能反映出走在e-Social Science研究领域前列的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对我们全面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构成有一定的帮助。

根据统计,在从事e-Social Science研究的科研人员中,具有计算机科学学科背景的人数最多,占46%;具有社会科学学科背景的人数处于第二位,占34%;具有信息科学和地理学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人数分别占12%和5%;一些有其他学科背景的作者人数较少,只占3%。有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背景的作者人数之和占作者总人数的80%,可以说,e-Social Science的研究工作主要由他们来完成。

除了讨论e-Social Science定义和研究人员学科背景构成之外,有必要介绍国内学者关于e-Science、Cyberinfrastructure、e-Infrastructure和e-Social Science的中文译名使用情况,以便使我们在本文讨论问题时用词能够相对统一。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文献看,对于 e-Science、Cyberinfrastructure、e-Infrastructure和e-Social Science并没有统一的中文译名。对这些词基本有两种译法:第一种方式是把e-Science翻译成“科研信息化”,把Cyberinfrastructure和e-Infrastructure翻译成“网络基础设施”,把e-Social Science翻译成“易社会科学”;第二种方式是直接使用原文。如果把e-Social Science翻译成“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虽然可行,但为了明确用词的专指度,我们在以下关于e-Social Science的研究中采用第二种方式,直接使用原文。

三、e-Social Science研究内涵的界定

对于e-Social Science研究内涵,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为了理顺相关的头绪,我们对2004~2008年e-Social Science国际会议的会议分组论题作了整理,把整理的结果与英国e-Social Science国家中心研究项目加以综合,希望能够得到比较清晰的框架轮廓。

根据e-Social Science国际会议论题和英国e-Social Science国家中心研究项目的分类排列,我们可以大致勾画出目前e-Social Science研究的基本轮廓。研究还是围绕最新信息技术主要是网格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这一主线展开。研究范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可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网格中间件和研究工具的开发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融合,产生了继Internet、Web之后的第三次技术浪潮——网格计算。网格计算技术研究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建立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通用基础支撑结构,将网络上的各种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PC、信息系统、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应用模拟系统、虚拟现实系统、仪器设备和信息获取设备集成在一起,为各种应用开发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将Internet变成一个功能强大、无处不在的计算设施。网格计算的创始人伊恩·福斯特(Ian Foster)提出,“网格计算的本质是在动态的、多机构的虚拟组织中协调资源共享和协调解决问题”。网格由6个部分组成,即网格节点、数据库、仪器和设备、可视化设备、宽带网和网格软件。主干网将所有网格结点连成一体。网格软件提供单一系统映象、负载平衡和资源共享等功能。网络系统中的网格操作系统层提供网格的底层管理功能;为编程和使用环境提供用户接口,使一般应用和专门为网格开发的应用能够方便和有效地利用网格资源。网格结点、数据库、设备、主干网和网格系统软件构成了一个网格平台。

目前网格项目研究和实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项目直接面向应用,而将网格计算技术应用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则是e-Social Science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以社会科学研究团体为对象的网格建设中,计算机专家与社会科学家共同努力,从基础设施、应用开发和基本技术三方面开展工作。例如,英国e-Social Science研究人员就是从推动通用的软件开发结构、可视化工具和脚本语言应用入手,研究可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网格中间件和研究工具,利用网格技术为社会科学数据集整合提供无缝链接界面,为应用软件开发者提供中间件咨询服务,为用户提供中间件开发解决方案,为终端用户开发e-Social Science应用展示软件,并提供培训教材和协同工具。

e-Social Science研究人员为支持社会科学研究引进和开发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其中高性能计算和科学数据可视化技术使得计算模拟和仿真在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得到应用,虚拟实验室、多媒体和多种专业研究工具也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更深入地开展研究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方法和手段。

2.语义网格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的“信息爆炸”和知识存储无序化成为信息组织研究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互联网创始人蒂姆·伯内斯-李(Tim Berners-Lee)将万维网技术与知识研究工程中的知识表示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语义网”理念。这一理念的基本思路是在网络信息的创作和发布中嵌入计算机可理解的代表某类知识的元数据,进而借助计算机的处理功能实现网络空间中分布的信息知识的组织和共享。在语义网中,各种资源被人为地赋予了各种明确的语义信息,计算机可以分辨和识别这些语义信息,并对其自动进行解释、交换和处理。有了语义信息的帮助,人们开发出的软件代理Agent程序的智能和自动化将大大提高,当出现更多的机器可处理的网页内容和服务时,信息处理的效率将呈指数增长,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将语义网技术应用于网格环境既是e-Science的研究对象,也是e-Social Science的研究课题。语义网技术与网格的组合被称之为语义网格,语义网格的研究目标是实现语义的互操作性,把所有的资源包括服务都用一种机器可处理的方式来描述,用语义和知识工程的方法来解决网格平台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该项研究包括:语义网格设施和基于语义的服务描述语言;代理架构的应用方法:数字权利管理,元数据和注释;知识捕获工具和方法;集成媒体;研究内容的可视化方法;工作流合成、数据集成和协作服务。目前国外学者关于语义网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研究项目应用范围很窄,离理想阶段相距甚远。

3.科研信息化技术的社会形成

e-Social Science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研究影响科研信息化的社会因素。按照以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技术系统自成一体、自我发展,不受外部因素制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进行的研究只是把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力,研究其支配着人类精神的和社会的状况。在e-Social Science的研究中,社会科学学者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根据这种被称之为“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技术不是根据一种内在的技术逻辑来发展的,而是一种社会产品,是通过它的创造和使用条件而被构建起来的。在新技术的产生和使用的每个阶段包括一套在不同技术选项之间的选择,即使从狭隘的“技术”考虑,、系列“社会的”因素也影响着该选项的选择,因此也就影响着技术的内容和它们的社会蕴涵。

e-Social Science的研究人员认为,影响构建社会科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社会因素有以下几个:

·社会科学家原有的技术能力和团体用户需求。技术开发人员和用户提出的技术模式受到已有技术能力和用户需求的制约,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引进和推广有巨大的影响;

·科学进步的程度。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来说,计算科学和计算语言学进步的程度是社会科学应用软件开发的前提条件;

·社会科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开发与维护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专门人才和用户培训;

·融入现有的科研体制和学科文化的程度。要实现科学家之间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还需要对工作程序、现有制度和学科文化作出综合安排,以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4.数据的搜集、整合、共享、修复和管理

在目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密集型的研究方法已成为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分散的、异构的和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依然是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获取数据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使数据能够被不断访问和重复利用,在国外e-Social Science的研究中,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以下方面:(1)生产、管理和保存海量数据的方法,其中包括通用的数据质量控制标准、数据长期保存方法和政府的数据共享政策。(2)获取不同类型数字资源工具的设计与开发,包括开发和应用新型数据检索查询工具、多媒体数据注释与加工工具、数据链接与整合工具、数据比较与数据分析工具、数据自动收集和管理工具。(3)构建确保数字资源存取安全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跨国、跨学科和跨机构构建的数字资源网格环境下,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都需要一个数字资源存取安全的服务保障体系来保障研究人员安全、可靠及合法地访问所需的资源和设施。该体系着重解决如何在动态网格环境下定义、管理、实施信任策略,如何在有着不同安全机制和策略的虚拟组织实现服务的互相调用等问题。

对于e-Social Science研究人员来说,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文献及数据的生产、搜集、整合、共享、存储和管理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和法律问题可能最终决定研究人员努力的成败。数字资源可信度、知识产权、数字权利管理、国际通用的数据加工标准、学科共享文化传统和不同国家及不同机构的数字资源访问策略也都是e-Social Science研究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5.虚拟协同研究环境的构建

构建虚拟的协同研究环境是e-Social Science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英国科研与创新办公室虚拟研究组织专题研究小组对于虚拟研究环境的定义,“虚拟研究环境是指一组能够不受组织边界约束来推动研究进程的联机工具、系统和互操作方法。虚拟研究环境的目标是尽可能地为研究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服务,这意味着虚拟研究环境将帮助个体研究人员管理研究工作中日益复杂的研究任务。此外,它还有助于在跨学科、跨国界的研究组织之间进行合作。虚拟研究环境支持的研究范围包括资源发现、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仿真、协同、交流、出版、研究管理和项目管理”。⑦

从技术角度看,目前国外对虚拟研究环境所需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虚拟环境的无缝链接,跨机构跨国研究工具和资源获取,构建安全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允许在不同网络间进行漫游,实现互操作技术标准化,开发易于使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确保远程视频会议能逼真地模仿面对面的交流场景等。

e-Social Science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借鉴了自然科学开发虚拟研究环境的思路和工具,为社会科学利用虚拟研究环境进行协同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英国信息系统联合委员会为虚拟研究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项目资助,其中为社会科学学科服务的SaKai教育研究、虚拟研究环境项目第一阶段已经完成,项目研究的目标是利用已有的技术框架和工具创建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帮助的虚拟研究环境,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发新的协同工具和技术框架。

四、推动和阻碍e-Social Science研究发展的因素

自2000年起,国外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基金会为推动科学研究、应用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投入的成效究竟如何?哪些社会科学学科从中受益?2007年春,受欧盟委员会的委托,由瑞士、德国、英国和美国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对全球信息化基础设施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情况作了调研,调研的过程与结果能使我们对国外e-Social Science的研究应用现状作出更清晰的判断和理解。

调查小组总共发出1900份电子邮件,涵盖45个国家和5个网址后缀(edu.com.org.net.gov.)。邮件于2007年2月20日发出,到2007年3月8日截止,共收回调查表560份,反馈率为27.6%,其中有效调查表为448份,占样本的23.4%。调查表的反馈率不是很高,但由于调查对象选择的都是与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有关的专业人员,所以,调查报告的一些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研究团队的调查报告⑧包含许多数据,其中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基础设施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目前采用新的信息技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推动和阻碍e-Social Science研究发展的因素等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基础设施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调查结果表明,217位受访者填写了问卷,其中项目研究应用技术为多选项,应用最多的社会科学信息化关键技术为协同研究工具和系统、分布式数据库、高性能通信和高速宽带技术。虚拟学习环境、高性能计算、应用网格技术的视频会议以及创新的数据收集方法分列5~8位,在项目研究进行中,有时会存在多种技术同时使用的情况。

目前采用新的信息技术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主要集中在考古、社会经济研究、社会地理学和计算机语言学等方面,调查发现:

(1)与考古学相关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很小,资金预算15万欧元,参与人数14人。研究内容包括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新方法、新数据和新的协同研究工具。从技术的角度看,高速宽带、虚拟三维环境和创新的数据收集方法在考古学信息化应用中所占比重较大。

(2)与经济和商业有关的项目科技含量高,但存续期较短。使用技术和获得的结论与其他项目无明显差别,受访者很少提到已经得到用户认同的项目。

(3)社会学项目从资金预算到存续期都超过考古学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社会学项目包括所有技术内容;只是数据收集方法涉及较少。

(4)社会经济地理项目的规模和存续期处于平均水平。在技术方面,网格视频会议和高性能计算使用较多。

(5)语言学项目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存续期都是最大最长的。技术使用方面与其他项目差别不多,只是与考古学一样有特定的用户群。

推动或阻碍信息化基础设施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应用的主要因素有:(1)虽然不同国家的项目在地域、学科、项目结构、人员和成果方面有明显差异,但推动和阻碍的因素相同。主要的阻碍因素是缺少资金、高成本和缺少人才;主要推动因素是种子基金、协作和研究兴趣。(2)信息化基础设施研究项目与学科用户结合越紧密,项目进展就越顺利,跨学科项目也是如此。(3)让著名科学家带头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对该设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推广是有重要作用的。

对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来说,e-Social Science将如何影响今后的社会科学研究?从理论上说,新的社会科学信息化科研平台可以为社会科学家调查和解释多层次的社会提供帮助,仿真和模拟的研究工具可以完成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难以胜任的任务,复杂的经济统计模型计算、大规模的社会团体和民意调查、科研数据和分析工具的共享以及虚拟环境中的科研团队协作都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突破创造了条件。从现实情况来看,小规模的研究项目、用户数量少以及技术工具和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使得e-Social Science还不能作为影响社会科学发展前景的一支重要的力量,e-Social Science自身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J.Taylor,e-Science definition,http://www.e-science.circ.ac.uk.

②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Cyberinfrastructure Vision for 21st Century Discovery,March 2007,http://www.nsf.gov/od/oci/ci-v5,pdf,p.5.

③Francine Berman,Henry Brady,Final Report:NSF SBE-CISE Workshop on Cyberinfrastructure and the Social Sciences,May 12,2005,http://www.nsf.gov/od/oci/ci_v5.pdf,p.5.

④e-IRG,e-Infrastructures Roadmap 2007,http://www.e-irg.eu/index.php? option=com_content&tash=view&id=39&Itemid=38

⑤http://www.ncess.ac.uk/about_eSS/

⑥http://www.ncess.ac.uk/about_ eSS/

⑦Office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OSI) e-Infrastructure Working Group,Developing the UK' s e-Infrastructure for science and innovation,Treasury,the DTI and the DfES,2004,p.3.

⑧Information Society and Media Directorate General,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Accelerating Transition to Virtu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in Social 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Social Science,National Centre for e-Social Science,2007.

标签:;  ;  ;  ;  ;  ;  ;  ;  

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