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建设中低成本植物的运用论文_罗利兵 1,陈瑛 2

绿道建设中低成本植物的运用论文_罗利兵 1,陈瑛 2

罗利兵 1 陈瑛 2

1 台州市路桥区园林管理处;2台州市路桥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绿道网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维护区域内生态安全格局,但由于受到环境、资源及经济因素的限制,在建设之时必须对营造成本进行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绿道;低成本植物;运用

绿道又称“绿色通道”是一种线形的或近似线状的绿色敞开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秉承“因地制宜、因形就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沿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资源,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包括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等。

一、近几年路桥区绿道建设情况

建设绿道系统将极大地提升路桥区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体现了路桥区委、区政府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交通、打造“品质之城”的决心。

近几年,路桥区在台州市率先推行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主要规划的绿道划分为:休闲型绿道和交通型绿道。

休闲型绿道线路:

1号环山型绿道:九峰山(环山道)—狮子山公园—狮子山(环山道)—新行政中心—中央山—大南山—峰江组团

2号滨水型绿道:绿心环湖区—下分水风景带—山水泾

3号滨水人文型绿道:新城西拓中心—区政府—老城商贸区—石浜公园—西市场园区—新城西拓中心

4号滨水型绿道;老城商贸区(东侧)—路南工业组团—路南组团中心—新桥滨河公园—峰江组团中心—老城商贸区(东侧)

交通型绿道

纵向绿道:财富大道、南山路、商海北街、南官大道、永宁河

横向绿道:双水路、腾达路、路桥大道、文化路

经过几年的绿道建设,在绿道建设中,低成本植物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绿道网低成本植物应用原则

1、结合立地条件进行景观绿化

绿道建设之时,人工选择的植物材料以及新建植物群落应能良好适应气候环境,部分绿道有明确的主题,例如环中央山绿道、回字形河道绿道等,植物的选择要符合山边、河边的场景建设。

2、满足生态效益的基本要求

绿道建设中绿化带宽度应该满足提供生态效益的最小宽度12m。处于生态考虑,在进行群落构建时,绿道可利用枫香、乌桕、榆树、朴树、香樟等植物及兰花三七、沿阶草等粗放型管理植物恢复群落原有结构,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自然植被景观风貌。在满足观赏特性及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人工构建乔—灌—草复层群落,节约用地用最小栽植面积创造出最大生态效益。

3、符合基本美学规律

绿道的使用者是市民,因此景观绿化应该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植物材料的选择与群落的构建应符合人的视觉审美特性,大部分区域绿道群落建设应师法自然、丰富植物层次、满足空间的宜人性并兼顾季相变化。

4、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

地区具有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植物体现文化、寄托情怀的表现手法。因此,地区绿道建设在选择植物材料进行绿化之时,部分区域应充分考虑植物对于文化的特殊表达方式。如在南官河绿道建设中,挖掘当地文化精髓,设置节点,布置松、竹、梅等植物来表达。

三、绿道网低成本植物营造策略

1、保护既有植物资源,适度进行改造设计

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树名木众多。绿道进行建设之前,应对场地进行实地详细踏勘,对古树、名木、大树等进行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有群落结构,通过适当梳理、改造以及修复快速成景,节约资源并对当地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群落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指的是原产于本地区或者通过长期栽培引种,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并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乡土植物具有造价低、维护管理粗放、适应性强、地域特征明显等优势,因此是低成本植物的首选材料。同时,由于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适应,对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抗病虫害等方面有先天优势不易遭受大面积病虫害,因此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调查发现,地区常用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多以外来植物为主,在绿道建设中可加强乡土植物的开发及引用,增加原风味的地域性景观。

3、选用节水耐旱、粗养护型植物

在进行绿道景观营造之时,应充分考虑节水植物的应用,这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灌溉用水压力。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等限制,部分较为偏僻地区绿道养护不可能频度很高,因此在营造之初就应选择粗养护型植物以减少人工管理成本。粗养护型植物是指需要较少修剪整形,对化肥、杀虫剂以及水需求较低的植物。

4、加强本地野生植物种类的开发应用

野生植物在一个区域内已经自身演替多年,具有一定的自播繁衍性,其中部分物种具有优良观赏特性,且抗逆性较强。野生植物经过自然演替而来,往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绿道网建设中,科学合理的利用野生植物可以进一步削减养护管理成本并有利于营造区域特色。在路桥,二月兰、早开堇菜、紫花地丁等野生植被的引种应用,为城市绿化增加了不少色彩,同时也刻画出了充满野趣的景观风貌。

5、优化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在景观建设中,提高单位面积内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绿量是提高群落生态效益的主要途径。乔—灌—草复层群落的结构模式则是达成这类途径的理想群落形式。实验表明,乔木、灌木在耗水量上远低于冷、暖季型草坪,但在其降温增湿等生态效益方面却远比后者要高。因此绿道建设中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得生态效益最大化,满足绿道建设对于维护生态安全的初衷。

6、部分区域结合用地性质推行绿化结合生产模式

绿道网建设遵循“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原则,因此在农田、果园、经济林周围进行绿道建设时,根据需要结合周边经济作物产业进行,在植物选择上可采用橘树、桃树、葡萄等果树,一方面可以增加绿道建设中的特色农业景观,一方面亦可带动周边采摘等农业体验旅游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四、我国绿道网建设经验分析

绿道网建设皆在将城市绿地与乡野生态进行连接,引导市民通过绿道亲近大自然,实现休憩、体育、交通和生态环保等多重功能。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我国目前的绿道网建设基本是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开展的,但部分地区执行力有余,灵活度不够,缺乏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今后的绿道网建设应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绿道规划和管理策划,并制定完善的绿道管理政策,循序渐进地推动绿道实施,避免以牺牲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和民生利益为代价的绿道网建设方式存在。

2、加快完善标识系统建设。绿道标识系统不完善是当前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后续绿道网建设完善过程须加快推进,尽快完善。标识系统完善过程重点加强绿道与地铁、公交站点、汽车站等交通接驳位点的指示,强化绿道重要价值景点的标识。绿道标识材料以循环再利用废材为主,体现绿色低碳理念。绿道标识点位和标识牌应根据绿道所在区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提高利用效率,突出方向指引或兼顾文化宣传功能。

3、尽快探讨绿道网经营模式。各城市均出台了绿道管理办法或暂行方案,有助于强化绿道网管理,但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应成为绿道网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模式。随着绿道网建设密度的增加,绿道网管理成本越来越大,这将给财政部门增加较大的压力。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亟需探讨。此外,绿道网大量功能也需要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市场模式充分发挥绿道的效益,促进绿道可持续发展。

4、建立绿道监测与评估机制。不管是从跨越的行政区域、涉及的管理部门、投入的建设资金还是后期的管养费用看,绿道网建设均可认为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结语

环境、资源及经济因素共同决定地区绿道网建设必须走低碳、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低成本植物的应用则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遵循低成本景观构建原则进行配置的植物群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保证绿地的景观形象,同时可作为绿地发挥生态功能的结构基础。低成本植物在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艺术效果,也是生态、文化等深层次内容的反映。

参考文献

[1]王璐艳.西安城市区野生草本花卉现状调研[J].北方园艺,2012

[2]周良君.休闲绿道幸福广东[R].广东省绿道体育研讨会,2011

论文作者:罗利兵 1,陈瑛 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绿道建设中低成本植物的运用论文_罗利兵 1,陈瑛 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